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畜牧业生产基础条件不断改善、生产方式快速转变,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和保障市场有效供应能力不断加强。中国肉类、禽蛋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位,奶类产量居世界第三位。随着产量的增长,中国人均畜产品占有量也持续上升,曾经全国人均肉、蛋、奶占有量分别只有9.1公斤、2.4公斤和1.0公斤,现在已达到人均占有量已分别达到45.8公斤、20.7公斤和26.7公斤,分别是1978年的5.0倍、8.6倍和26.7倍。
我国城市居民仍处在稳步增加动物性食品消费的“上升”阶段,特别是牛羊肉、禽肉、液态奶和乳制品、水产品,还将出现迅速增加的态势。而随着广大农村居民收入增加,肉类和蛋类消费将会出现一个迅速增长的阶段。农村奶类消费现实需求的出现可能会晚一些年,但其潜力会更大。总体而言,未来15-20年内,中国居民的畜产品消费将进入稳定增长时期。我国畜牧业的发展仍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生猪养殖的上下游
上游行业
生猪养殖的上游行业是饲料原料、疫苗兽药行业,生猪养殖行业的发展将带动上游行业的发展,上游行业的发展也会影响本行业的发展。
下游行业
生猪养殖行业的下游是屠宰加工、肉类制品行业。近年来,随着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以及饮食结构的改善,生猪屠宰及猪肉加工行业发展呈现出多样化、快速发展态势,形成了一批具有较强影响力的知名企业。
下游企业迅速发展需要大量、稳定、质量安全、多样化的生猪供应,但目前可以满足其稳定需求的企业数量较少,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下游企业的发展。下游行业对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要求的日益提高,将会使自育自繁自养一体化生猪养殖模式成为行业的主要发展趋势。
生猪养殖的疾病防控能力
疫病的爆发会给生猪养殖业带来很大的冲击,不断提高疫病防治水平是生猪生产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科学的猪场选址与布局、良好的饲养管理、严格的防疫措施及疫苗的研究、开发等将会进一步提高生猪疫病防控能力。
食品安全控制能力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家对食品安全的管理将会越来越严格。保证食品安全、控制兽药残留是生猪养殖行业技术发展的必然要求。生猪养殖技术将在合理用药、开发生物疫苗、完善食品卫生标准、提高检验检测技术等提高食品安全的控制能力方面不断发展。食品安全的控制能力将成为生猪养殖企业持久发展的生命线。
大规模一体化经营模式
规模化大型养殖企业在土地资源获取、 疫病防治和投融资能力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具备相对完善的产业链布局, 在猪周期进入下行阶段时更具备抗风险的能力。
散户养殖由于易受土地和环保带来的资金压力、生产效率较低、疫情防控难度大等因素的限制,导致其抗风险能力较弱,散户或退出,或与大型养殖企业合作、成立专业养殖合作社等方式主动寻求转型升级。
未来一段时间内,行业集中化、养殖规模化、精细化、向养殖屠宰加工一体化、 高端猪肉品牌将成为行业发展的主要趋势,规模化养猪企业在把握行业发展趋势以及基于生猪养殖效率优势、先进设备下的防疫优势、集中大批量采购的成本优势和面对下游客户的议价能力等要素,将拥有更加广阔的成长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