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这个例子实现了一个事件监控器,当有事件被触发的时候,会生成一条日志记录。
内容
核心逻辑:
- 用户通过对话框选择想要注册的事件
- 对选中的事件进行注册,事件处理函数都是
app_eventsHandlerMethod
- 当事件被触发,事件处理函数会在记录对话框中增加一条记录
public void app_eventsHandlerMethod(Object obj, EventArgs args){ExternalApplication.EventLogManager.TrackEvent(obj, args);ExternalApplication.EventLogManager.WriteLogFile(obj, args);
}
事件机制是一个非常基本的机制,已有多篇类似博文。那么事件机制的原理是什么?观察者模式。
事件机制是一种软件设计模式,用于解耦系统中的各个组件。通过事件机制,系统中的一个组件可以发布事件,而其他组件可以注册监听器来处理这些事件。这样,发布事件的组件不需要关心有哪些监听器,而监听器可以独立处理事件。这种解耦可以提高系统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在事件机制中,事件源负责发布事件,而事件监听器负责监听事件并执行相应的处理逻辑。事件源发布事件后,事件监听器会根据自身的注册情况来消费这些事件。事件监听器需要实现一个监听器接口,该接口定义了处理事件的方法。通过实现这个接口,监听器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处理不同类型的事件。 这个接口通常是一个泛型接口,其中的泛型参数表示当前监听器感兴趣的事件类型。
使用事件机制可以将系统中的各个组件解耦,提高系统的可维护性和可测试性。同时,事件机制还可以使系统更加灵活和可扩展,因为可以动态地添加或移除事件监听器,而不需要修改事件源的代码。这样,在系统需要增加新的功能或扩展已有功能时,可以通过添加新的事件监听器来实现,而不需要修改原有的代码。
观察者模式是一种软件设计模式,其中一个目标物件管理着所有依附于它的观察者物件,并在自身状态发生改变时主动发出通知。这种通知通常通过调用观察者实现的方法来实现,常用于实现事件处理系统,例如事件驱动模型。在JDK中也提供了观察者模式的设计,可以通过注册观察者对象来监听被观察者对象的状态改变,并在状态改变时收到通知。事件驱动模型是一种基于观察者模式的设计模型。它将系统中的各个组件看作是事件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当某个事件发生时,会触发相应的处理程序或函数。这种模型可以实现高效的异步处理和响应机制。在观察者模式中,事件驱动模型的实现主要包括事件生产者和事件消费者两个部分。事件生产者负责产生事件,并将事件通知给已注册的观察者对象。而事件消费者则是观察者对象,负责接收并处理事件。综上所述,观察者模式和事件驱动模型是紧密相关的概念。观察者模式提供了一种机制,使得观察者对象可以监听并相应被观察者对象的状态改变,而事件驱动模型则是一种基于观察者模式的设计模型,用于实现系统中的事件处理和响应机制。
关于观察者模式,可自行搜索,也可以参考:设计模式(五)观察者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