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系统启动过程
通电 - > 执行BootLoader - > 加载内核 - > 挂在根文件系统 - > 执行应用程序
Windows的启动过程:
通电 - > 执行BIOS - > 加载WinNT内核 - > 挂在文件系统 - > 执行应用程序
二、嵌入式系统的结构
BootLoader
1、BootLoader的概念
硬件平台通电后不会直接运行操作系统。通电之后到执行操作系统需要一个引导的过程,而这个过程需要依赖启动引导程序,所以启动引导程序被称为Boot Loader。需要注意的是,Boot Loader是统称,Boot Loader的种类很多。比如X86平台使用BIOS,arm平台使用U-Boot等都属于Boot Loader。
2、Boot Loader的作用
启动引导程序起始就是硬件平台通电后运行的一段程序,这段程序可以初始化硬件,比如建立内存的映射表。其实际目的就是为了Linux内核的正常运行做准备,就是为了建立一个合适的运行平台
3、Boot Loader的说明
Boot Loader是通用的启动引导程序,可以在不同的硬件平台上运行,如ARM、X86、PowerPC、MIPS等多种架构,但是不完全通用。也就是不能把一个Boot Loader源码在不经过修改的前提下使用在硬件平台
Boot Loader不光依赖于处理器的架构,而且还依赖硬件平台的板级硬件,就必须要对启动引导程序进行修改。比如:现在购买2块不同公司的开发板,这2块开发板的处理器用的是同一种,能不能把A公司的BootLoader直接移植到B公司的开发板使用?答案是不可以的,必须要根据B公司的开发板来修BootLoader。
4、Boot Loader的启动
在硬件通电后,CPU会去某个地址下进行取址,这个地址是由处理器决定的。一般ARM处理器都会从0x00000000这个地址取第一条指令,所以就必须把Flash的地址映射在0x00000000地址下,或者就直接把Boot Loader存储在Flash的首地址,这样CPU才可以正常操作
三、U-Boot
1、U-Boot的概念
U-Boot的全称是Universal BoodLoader,是一种通用的引导程序,属于BoodLoader的一种
Boot:初始化硬件平台,提供一个合适的环境
Loader:加载Linux内核
通用的地方
- 多种处理器架构:U-Boot可以运行在:X86、ARM、MIPS、PowerPC等架构
- 多种操作系统:U-Boot可以运行在:Linux、WinCE、安卓、等系统
- 多种开发板:U-Boot可以运行在:Cortex A8、Cortex A53、Cortex A72等平台
Boot Loader的运行阶段:
(1)CPU的初始化:采用汇编语言,这部分是没有压缩过的,初始化CPU,eMMC、看门狗、Cache等,然后会解压第二部分的image(映像),然后拷贝到内存中
(2)板级的初始化:采用C语言设计,这部分代码是经过压缩的,初始化开发板的串口、LCD、网口等,然后回加载Linux内核
注意
- 在整个Boot Loader期间,MMU(内存管理单元)都是没有被初始化的,所以CPU都是访问的物理地址
2、U-Boot的资源
U-Boot是开源的,可以在官网下载不同版本的源码,然后根据自己的硬件平台进行修改,并移植到硬件平台上
U-Boot官网:U-Boot官网
3、U-Boot的作用
(1)CPU的初始化:用汇编语言初始化Cache、时钟、看门狗、中断…
(2)板级的初始化:用C语言初始化串口、网卡、LCD…
(3)提供一些工具:进入U-Boot的控制台、提供U-Boot的命令…
(4)加载Linux内核
4、U-Boot的输出
5、U-Boot的命令
Uboot提供了一个控制台,在硬件平台通电后,Uboot会延时等待几秒钟(一般是3s),用户可以利用Uboot提供的命令操作。比如:烧写系统(fast boot、SD卡…)、设置环境变量。
这些操作都必须由Uboot提供的shell命令实现,shell指的是用户操作接口,shell的原理就是一个不断进行信息接收、解析、执行的死循环
Uboot的控制台和Linux系统提供的终端都是采用行缓冲模式进行shell命令接收,也就是以回车键作为命令的结束。但是不可以把Linux系统提供的shell命令在Uboot的控制台使用
虽然都是shell命令,但是Uboot和Linux系统采用的shell命令集是不同的,而且是不兼容的
-
输出板级信息(bdi)
-
输出环境变量(pri)
-
设置环境变量(set)
-
保存环境变量(save)
-
删除环境变量(set 变量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