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第23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简称“工博会”)在上海隆重召开。作为全球能源管理和自动化领域的数字化转型专家,施耐德电气在工博会现场全方位展现了自身对未来工业的全新视野与深刻见解,不仅展示了其贯通企业设计、建造、运营与维护全生命周期的诸多前沿技术与创新方案,还带来了其在开放自动化、5G技术与PLC(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结合等方面的最新成果,为参会者提供了一个探索和理解工业市场未来走势和发展方向的机会,凸显了施耐德电气在推动工业4.0和未来工业发展方面的坚定承诺和积极行动。
通过这些分享,我们可以一窥未来工业可能的发展方向,以及企业如何通过技术创新和持续投入来应对未来的市场挑战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
一、5G+PLC融合,推动工业4.0实现的创新动力
在工博会首日,施耐德电气携手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简称“中国信通院”)和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联通”)共同发布了《5G+PLC深度融合解决方案》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白皮书旨在通过系统性、深度地剖析研究思路、前沿技术、产业突破和实际应用,推动5G+PLC在工业核心控制领域的创新整合和实际应用,为工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提供有力驱动,同时为产业的高品质、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一直以来,5G技术与PLC结合被看作是推动工业4.0的关键技术之一,因其能够满足未来工业发展过程中对于高速、低时延通信的需求,实现工业自动化和智能制造的普及。二者融合不仅代表着通信与控制技术的创新结合,更意味着工业自动化和智能制造将迈向新阶段。也因此,5G与PLC技术融合成为本届工博会现场的一大亮点。
白皮书为这一新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提供了详尽的解读和指南。首先,白皮书详细阐释了5G与PLC技术融合的基础原理和特性,并通过实际应用案例,展现了这项技术在提升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和优化资源利用方面的巨大优势。同时,白皮书也对5G+PLC融合应用的未来趋势和挑战进行了深入的展望,旨在推动其在工业核心控制领域的持续发展。
在揭示5G+PLC在通信机制和控制模型方面的融合可行性的同时,白皮书还为5G网络在工业控制系统中的实际应用和优化提供了实际的建议和指导。据介绍,施耐德电气的柔性装配线利用5G+PLC实现了更加模块化,生产线切换时间从7天缩短到15分钟,占地面积减少了50%,生产能力提升了12%。
此外,中国联通上海市分公司副总经理、中国联通装备制造军团军团长姚健强调,5G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已呈现出由“局部单点”向“生产全局”转变,由“外围应用”向“生产核心”的创新发展新局面。5G+PLC是“5G+工业互联网”的创新升级,是对未来工业企业制造模式的全新探索。
“该白皮书是5G技术由生产外围辅助环节向核心控制环节深化拓展的成功实践,将随着开放技术的发展推动端、边、云的融合,成为产业数字化进程的重要里程碑。” 施耐德电气高级副总裁、工业自动化业务中国区负责人庞邢健表示,“作为5G工业应用的积极践行者,施耐德电气希望与更多工业企业分享成功经验,共享数字技术带来的红利,一同迈向未来工业。”
二、拥抱数字化绿色变革,走上未来工业发展大道
在探讨工业未来与技术发展的脉络时,施耐德电气从工业的数字化转型、可持续发展等维度,展现了其对于工业领域的前瞻洞见及最新实践成果。
数字化转型作为工业发展的重要引擎,是施耐德电气一直以来关注的焦点。施耐德电气工业自动化中国区战略和业务发展总监申红锋指出,数字化转型不仅仅局限于底层的数据挖掘和整理,更为重要的是,企业需要从管理运营的角度来深入理解和应用这些数据。他认为,当前尤为缺乏同时对IT和OT技术有深度理解以及掌握精益管理技术的复合型人才,而得益于每年都有大量工科类的大学生毕业,国内拥有庞大的工程师红利,这为解决人才短缺问题提供了底气。
除了致力于推进数字化转型,施耐德电气还深入探索如何将数字化技术与供应链管理相结合,以实现数据驱动、高效业务流程和有效的业务决策。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施耐德电气实现了IT和OT间数据壁垒的打通,使数据能够在各个业务流程中流通和应用,从而实现了更为精确和智能的控制。
例如,施耐德电气无锡灯塔工厂运用数字化系统解决方案,围绕仓储空间、生产柔性等痛点进行优化,通过挖掘数字化价值实现了业务的有效提升。这一实践不仅展现了施耐德电气在数字化转型上的实践经验,也为其他企业如何进行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另一方面,针对可持续发展,施耐德电气对双碳目标达成和绿色能源利用保持高度关注。围绕流程及离散工业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独特需求和挑战,庞邢健强调,这两大行业在本质上虽有着很大差别,但都面临着共同的“双碳”要求。其中,流程工业由于生产过程的特殊性,会更加强调安稳长满优;而离散工业正从大规模生产向更为灵活多变的定制化生产转变,同时也伴随着营销模式的变化。而在“双碳”愿景下,二者都应重视其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严格追踪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碳足迹,并采取有效措施做好能源管理。
此外,在探讨新能源领域相关话题时,庞邢健表示,面对当下的环境和政策要求,施耐德电气将致力于在新能源、新经济和新基建领域寻求新的机遇,以期带动新的增长机会。其中,施耐德电气表达了其对绿色能源和绿氢产业的重视,揭示了其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坚定决心。过去,绿氢产业面临着生产端和消费端的诸多障碍,包括但不限于发电的稳定性、生产用能平稳性的要求以及远距离传输和绿色电力等问题,这些都是制约绿氢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而现在,通过绿电产生绿氢、绿氨等项目的推进和发展,新型电力系统正展现出巨大的发展空间。新能源领域尤其是绿氢产业,被视为未来投资的主体和热点,施耐德电气也正积极地在此领域进行布局。庞邢健指出,绿氢产业是新能源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和相关政策的大力推动,该产业将迎来黄金时期。
三、聚焦开放,从系统到创新生态,再到5G+工业应用
伴随IT技术在工业领域不断渗透,现有自动化软硬件因强力捆绑而产生的专有技术和软件工具壁垒,已成为未来工业OT与IT融合的“桎梏”。在庞邢健看来,既要通过开放的自动化系统、开放的创新生态,更要联合开放的5G+工业应用,才能真正帮助企业全面提升效率、韧性、生产力、敏捷性和可持续性。
在工博会现场,施耐德电气展示了其于2023年发布的EcoStruxure开放自动化平台V23.0版。该平台已扩展为集离散、混合和流程工业运营于一体的开放式平台,基于IEC 61499的集成开发环境,用于设计、部署和管理工业控制系统。其开放的“即插即用”的自动化软件组件的方式,在工业市场中已然成为颠覆性变革的力量,能够帮助企业减少投资成本和缩短研发周期,提高资产的利用率,同时快速灵活地响应市场变化,更有效地实现能源管理和优化,提高生产效率和节约成本,从而为实现工业领域的灵活性和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凭借开放的心态与开放的生态,企业方能在工业自动化的道路上走得更深、更远。为了更好地推动开放自动化的进程,非盈利的国际开放自动化组织UAO(UniversalAutomation.org)于2021年成立。 其中,EcoStruxure 开放自动化平台是由该组织成员推出的第一款基于UAO共享运行时的开放自动化系统。庞邢健表示,作为首批加入开放自动化组织UAO的行业先驱之一,施耐德电气正在协同UAO组织推广标准、开放、通用的理念,帮助组织内成员进行创新,并创建可互操作的解决方案,从而促使行业发生可持续且持久的积极改变。
作为工业生产的核心环节,工业控制的角色也在工业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占据愈发重要的位置。通过积极推进5G+工业互联网的融合创新,施耐德电气率先实现了“5G+PLC”在离散制造业的成功应用。庞邢健介绍:“如今,我们已经不局限在硬件层面,施耐德电气下一步要拓展的是5G+开放自动化。我们希望未来的工程师和用户,不用去思考要在自动化产品如何做开发,而是聚焦于能达成哪些功能,如何创造更大价值。”
四、不确定环境下,企业更应全面提升高效与韧性
“越是到了平稳发展期,就越需要去做结构性的调整。”在投资愈加谨慎的当下,庞邢健感受到了企业的顾虑,也敏锐看到了其内在驱动的变化。他认为,在全球化时期,企业强调效率,而受经济不确定性的影响,企业如今不得不更加关注供应链的稳定和韧性,这促使他们开始重新思考和规划。如今“拼速度”已未必是最佳的生产方式了,而以精益的方法论去剖析企业的各个环节,才能看到哪里能够减少浪费、提高使用效率。
国内制造业体系庞大,在产业转型升级、换挡提速、提质增效和实施减碳的过程当中,将会孕育出大量的市场机会,因此企业需要用精益的方法论穿越周期、更好地活下来,并以此考虑未来的发展。庞邢健提出,施耐德电气过去几年在能力和业务布局方面持续发力,已经具备了基于运营信息管理的数据底座和能力,可以为客户提供更多数字孪生解决方案,以避免其建设阶段的粗放型规划和投资理念。无论是用户针对目前的改造,还是针对未来的新项目,通过更早地规划,可以更深入地把未来对于IT的需求融入到OT环节,这是当下工业企业需要携手赋能者共同实现的目标。
施耐德电气将继续深耕中国市场,努力发掘市场潜力,通过在相关领域不断加强研发和投入,从而支持各行业在工业4.0时代的持续发展和转型升级。而在全球视角下,施耐德电气也将继续保持开放和学习的心态,密切关注全球市场动态和技术发展趋势,为实现企业、市场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在高质量发展和“双碳”目标的驱动下,中国工业的数字化和绿色低碳转型正在加速。但数字化与可持续发展双转型,并不是工业发展的终点,而是一段新征程的开启。此次参展,施耐德电气旨在通过工博会这一平台,让更多工业企业了解施耐德电气的数字化技术专长和可持续发展经验,并期待与更多工业伙伴携手,一起加速迈向更加开放、高效与韧性、可持续、以人为本的未来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