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程序中相同功能的一段代码用得比较频繁时,可以将它分离出来写成一个子程序,在主程序中用call指令来调用它。这样可以不用重复写相同的代码, 仅仅用call指令就可以完成多次同样的工作了。Win 32汇编中的子程序也采用堆栈来传递参数, 这样就可以用invoke 伪指令来进行调用和语法检查工作。
子程序的定义
子程序的定义方式:
子程序名 proc [距离] [语言类型] [可视区域] [USES寄存器列表] [, 参数:类型] ...[VARARG]
local 局部变量列表
指令
子程序名 endp
proc和endp伪指令定义了子程序开始和结束的位置
proc后面跟的参数是子程序的属性和输入参数。子程序的属性有:
●距离——可以是NEAR, FAR, NEAR16, NEAR32, FAR16或FAR32, Win32中只
有一个平坦的段,无所谓距离,所以对距离的定义往往忽略。
●语言类型-一表示参数的使用方式和堆栈平衡的方式,可以是StdCall, C, SysCall,BASIC、FORTRAN和PASCAL, 如果忽略, 则使用程序头部.model定义的值。
●可视区域——可以是PRIVATE, PUBLIC和EXPORT。PRIVATE表示子程序只对本模块可见; PUBLIC表示对所有的模块可见(在最后编译链接完成的.exe文件中) ; EXPORT 表示是导出的函数, 当编写DLL的时候要将某个函数导出的时候可以这样使用。默认的设置是PUBLIC。
●USES寄存器列表——表示由编译器在子程序指令开始前自动安排push这些寄存器的指令, 并且在ret前自动安排pop指令, 用于保存执行环境, 但笔者认为不如自己在开头和结尾用pushad和popad指令一次保存和恢复所有寄存器来得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