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 欧盟IT那些事 关注我们
公告:因企鹅审核规定,本公众号从《德国IT那些事》更名为《欧盟IT那些事》。
世界很乱,安静了一年。
今年一年几乎没怎么动笔写作,以至于有人怀疑这个公众号博主是不是和小姨子跑路了?
没有,真没有。
只是有点找不到北了。
1有点迷茫
从去年年底起,我好像就陷入了深深的迷茫期,突然之间不知道前进的方向在哪里了。作为一个技术人,之前在国内IT圈子普遍滋生焦虑的35岁那个年龄,却过得波澜不惊,丝毫没有任何焦虑恐惧,只是集中精力跳了个槽,换了一个公司继续过着没羞没臊的码农生活。
那时候,感觉好像码农的尽头就是技术大神,可以幸福地Coding直到永远。
对呀,码农能有什么歪心思呢?
可是这两年,很多想法就是这么自然而然地冒了出来。也许是因为日复一日的平淡工作?也许是因为经年累月的On-Call支持?也许是因为接踵而至的救火任务?也许是因为入职的码农同事越来越年轻?还是技术人在职场中始终说不上话的无力感?又或许,只是年龄大了没有了斗志?
也或许是所有的这一起加起来,无声无息地冲淡着我原先对研发工作中一次次解决问题所带来的兴奋感?
我问自己,是你对技术不再感兴趣了吗?
也不是,在遇到技术难题时,在读到深剖文章时,我还是会很有兴趣地做沉浸式分析和研读,还是会因为看到更高效的解决方案而欣喜。
我开始思考未来可能的职场方向,一个可行的,在德国的,并在不论哪国企业里的,可持续性的发展方向。
现代企业管理框架来自欧美企业,所以绝大多数企业的职业发展方向无非两条,技术或管理,P或M。而讲究稳定和平衡的企业,自然倾向其职员岗位保持稳定发展路线。所以欧洲企业留给IT人才的纯技术个人贡献者(IC)路线,非常明确:
高级开发(Senior):大部分码农努努力,攒经验,甚至躺平混年限都可以到达的职位。
首席开发(Principal/Lead):少部分勤奋的码农,不断学习,积累经验,到可以主导研发方向,指导团队,并掌控全局的地步。职位等级类似于技术负责人(Tech Lead)。
IT咨询:脱离了写码工作,表达能力强,业务知识不错,理解客户的需求,提供解决方案,同时又有和架构师与开发团队对接的能力。
架构师(Architect):一般是码农业务水平到了一定地步转的,也可能是只有一点点开发经验的但大局观较强的人直接担任,不是管理,但又要胶水般融合项目架构,技术和业务需求。
IT专家:某个专精领域的千里挑一的人才,精通业务,死磕方向,掌握技术,难以替代,需要很多年的经验累计。
说实话,纯技术方向,相比管理,摆在眼前的选择不算多,和码农头顶的头发一样。
架构师?这边的架构师接触很多,真正由技术大拿转职的不多,普遍的日常是方案提的多,不管坑多深。工作中也是在努力解决一些还不存在的问题,在项目流程管理和资源分配上受制繁多,管理层和执行团队又两头添堵。IT咨询多是在外到处奔波的打工人,加工资靠出差补贴,比空姐还不着家。那么,做IT专家?
很遗憾,大多数企业对上述技术人才(IC)的待遇,上限都不太高。是的,安安静静研究技术写写代码未尝不可,但理想和现实终究归结于,一面举杯邀明月,一面跪地捡碎银。再者,IT领域又不似其它基础理工科,知识迭代过于迅速,也让人不禁怀疑活到老学到老这句话,到底高强度编程到老了还能不能拼的过年轻人?能不能拼得过ChatGPT?
看过足球明星贝克汉姆的一个采访。主持人问他:“你是什么时候有退役打算的的?” 贝克汉姆脸顿了一秒,尬笑着回答:“可能是梅西轻松过掉我时。” 十几年过去,如今梅西已经山顶封神,C罗坐上了替补席,22年世界杯诸神黄昏,也新人辈出。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程序员能不能永远牛逼?
也许吧,我心里闪过几个名字,但我也很明确地知道,我不能。
在与大量来自东南亚,东欧和印度的外包码农打交道过后,你会发现,技术并不是你和他们之间无法跨越的鸿沟。在他们探求技术的眼光里,同样可以看到渴望和热忱,看到数年前的自己。软件这个世界,低门槛,高回报,所以永远不缺热情的新血,擅卷的技工,优秀的学徒。一个资深和新晋程序员之间相差的数年的某个方向技术上的领先,很容易被知识的系统性快速迭代瞬间拉扯持平,优势不再。他们缺的,可能也就是你现在所处的一个环境,一个你迄今为止辛苦了数十年才融入的环境。
你这是赤裸裸的焦虑吧!?嗯,我不否认。
身边越来越多的东欧印度码农,每年新增两三万的印度蓝卡,德印的人才引进特殊政策,好像都在时刻预示着什么,而美国的情况珠玉在前。印度IT人向上走过的路总有其可取之处,不管你承认不承认。痛苦和焦虑的人,往往才是真实的你我。
疫情很难,但同时也给我带来难得的更多思考时间。
也许技术不一定是我,以及和我一样职场处境的海外同行的最终方向,我觉得,中国程序员的职业道路上,需要一个更大的舞台,一个天花板更高的地方。
也许,我的更多想法也源于工作重心有了变化,工作时间也常常分给了团队成员的答疑辅导,相比我亲自动手做出计划中的成果,在同事受到指导后独立完成的工作成果,所带来的成就感更大。试试其它的方向还不晚,人生很长,别给自己设限,别人定义不了你。
给自己设限,并且畏惧冒险和挑战,职场人常犯的错。Same here。
2继续写吗?
在更新了两年之后,我也在审视过去所写的一些文章,是不是真的能够帮到人?个人思想和眼界的局限性,会不会在方向选择上误导别人?一个在自身发展方向上都还在蒙头摸索的人,够不够资格分享所谓的职场经验?
要知道,任何事情的结论都有其严格的边界限制,尤其是个人经验,汝之蜜糖,彼之砒霜。在这三年中,荒诞的世界与口舌纷争,给我带来最深刻思考中的一点就是:好为人师是最大的愚蠢,要克制自己去纠正别人的欲望。
不是所有鱼都生活在同一片海里,而我们总觉得自己很丰富,别人很贫瘠。
可是很多时候,生活会碰到很多和我当年一样迷茫的人,或者正在走我走过的弯路的人,亦或许正在和我直面同样疑惑的人,我只是想很单纯地和他们说几句话,因为那种黑暗中独自摸索的感觉,非常痛苦。黑夜中,我们总希望远远看到一丝有温度的光。
关于海外的职场经验,早年间因为匮乏的交流渠道,行业信息圈的封闭,大家得不到有效的交流;如今却又是另一个方向,信息泛滥,渠道过载,全民up主,满街公众号,大家很难界定所获知识的真伪。
贫乏的信息带来闭塞,泛滥的信息带来茧房。两个极端,都会让人无所适从。
我也有点无所适从,写,还是不写呢?
有一天看一个娱乐节目,前TFboys成员王源,谈话中提到一位教他音乐的老师。这位老师对他说过一句话:
“最牛的音乐人,写自己的故事,帮别人说话。”
这句话击中了我。
对呀,工作生活中时常碰到很多不善言辞,不善写作,但工作却做得很好的人。他们既然不擅诉说,或者对于分享过于拘谨,那么通过同处海外,相似工作处境的同行的经历,或许可以触及他们的心声,引发一点小小的思考。
再者,正向的反馈也是相互的。我当前看不清的事物,也许读者们已经有更深入或者更明确的思考呢?
将来在职业方向的摸索,很小的心得或者经验,记录下来,分享出去,而这些说不上指导和说教,贴切地说,只是志同道合者只间小小的交流。
海那么大,总有一片海游着同类的鱼,是吧?
我估摸着应该会继续写下去,但可能不会很勤,尽力而为。就算写得很浅薄,很无聊,多招人反驳也没关系。托尔斯泰都曾说过,多么伟大的作家,也只不过就是在书写他个人的片面而已。
最后,记不清哪里看过这句话,但作者说出了我所想,正好作为今年最后一篇文章的结尾,同时祝大家2023新年快乐。
我不是一个伟大的人
没想过要把自己活得像一盏灯
活着的意义就是将这盏灯点亮
同时,也让同路者借一点光
本月新闻&文章回顾
可向下滑动
德国IT行业薪酬水平大揭秘--2023
德国IT民工找工有感
葡萄牙的数字游牧村, HO的天堂
点了在看,年薪百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