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危险因素分析(项目分享)
高血压作为一种极为常见的慢性疾病,正严重威胁着大众健康。它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涉及多个方面的因素。
在一份临床采集的数据的基础上,我们通过数据分析手段深入观察一下 BMI(身体质量指数)、年龄、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以及尿酸水平,为进一步探讨它们与高血压之间的紧密联系奠定基础。
如下图所示,BMI对高血压的贡献最大、其次是年龄、总胆固醇、空腹血糖、尿酸和肾小球滤过滤,性别对高血压贡献有限。
接下来我们深入观察各个因素与高血压之间的关系。
BMI(身体质量指数)
BMI 作为评估肥胖程度的关键指标,能够直观反映出人体脂肪堆积的状况。当 BMI 数值上升时,意味着体内脂肪含量增多,脂肪堆积会加重身体的代谢负担。这不仅会促使小动脉发生硬化,还会导致左心室出现肥厚的情况,进而造成外周血管阻力增加,血压升高。大量的研究数据显示,肥胖人群患上高血压的风险远远高于正常体重人群,通常是后者的数倍之多。
BMI和血糖之间成直线关系,BMI越大发生高血压的可能性越大,图中一个关键的点,大概是在BMI=24左右,这时候对高血压的贡献为0,BMI再高将正向贡献高血压的发生。
年龄
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人体血管壁会发生一系列不可避免的变化,逐渐失去原本的弹性,变得僵硬且狭窄。这种血管结构上的改变,使得血液在血管中流动时所受到的阻力增大,血压自然随之升高。临床统计资料表明,一般情况下,当年龄超过 40 岁之后,高血压的患病率会呈现出显著上升的趋势。
年龄和高血压之间的关系也呈直线关系,同样关键点在68岁左右。
空腹血糖
长期维持在高水平的空腹血糖,会打破人体正常的代谢平衡,引发一系列代谢紊乱问题。高血糖环境会对血管内皮细胞造成损伤,刺激血管平滑肌细胞异常增生,最终导致血管壁增厚、管腔狭窄,血压升高。更为关键的是,高血糖还会激活肾素 - 血管紧张素 - 醛固酮系统,进一步加剧血压的上升。在糖尿病患者群体中,高血压的并发率相当高,这也从侧面反映出高血糖与高血压之间的紧密关联。
总胆固醇
血液中总胆固醇含量过高时,脂质会在血管壁逐渐沉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这些斑块会不断侵蚀血管空间,使血管腔变得狭窄,阻碍血液的正常流动,从而导致血压升高。此外,动脉粥样硬化还会严重破坏血管的弹性,削弱血管对血压的自我调节能力,使得血压更难以维持在稳定状态。
相关曲线呈现"U"型,过低和过高都不好。
尿酸水平
高尿酸血症与高血压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当血液中尿酸水平升高,尿酸结晶就容易在血管壁沉积,引发炎症反应,对血管内皮造成损伤,导致血管收缩,血压升高。与此同时,高尿酸还会刺激肾素的释放,激活肾素 - 血管紧张素 - 醛固酮系统,从多个层面促使血压上升。
关键点在400左右,再高就会导致高血压的发生。
有效控制这些危险因素,对于高血压的预防和治疗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项目地址:
https://www.heywhale.com/mw/project/67aebc2cabfd5c890348cf6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