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公司都提供免费的零食、水果和饮料。说起来是件轻松愉快的事情,可是,偏偏有人因为这些小福利离职,还有人因为它们损害了健康……对于这些随便吃、随便喝、随便拿的东西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才能于己有利?很多公司在普通零食之上还有“限时供应”的新鲜水果或者糕点,而这种时效性往往促成了公司中的一个小小社交时段。有没有想过,以正确的方式分享零食,还能助力职场社交?作者和你分享一下工作多年的经历中,和饼干、干果、膨化食品、碳酸饮料、茶和咖啡有关的那些职场上的事情。
- Tea time:初遇免费零食
- 咖啡:从减价到免费
- 硅谷:干果的脆度与公司生命周期的关系
- 碳酸饮料:小心甜蜜陷阱
- 零食社交:瓜果清甜中的职场闲谈
- 共享食物:群己权界论
过年的时候听说一件事:
某互联网大厂平时提供免费的零食,结果有个小姑娘悄悄囤积了十六公斤各种小食品,准备寄回老家去。不料巧合之下被公司发现,最后事主被 HR 劝退了。
刚听说此事的时候,有朋友第一反应是:这姑娘她们家是不是比较困难啊?
具体细节如何,外人不知道,也不好评价,虽然沿着“家庭困难”的思路确实可以脑补出一出苦情剧来,不过,以作者个人的感受,对免费食物的态度和个人经济情况未必挂钩。
互联网行业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为员工提供免费的零食、水果和饮料,说起来是件轻松愉快的小事情。可是,偏偏就是这样的小事情,有人因为它离了职,甚至还有人,因为它损害了健康。
在生活中每天都会遇到的事情,总会积少成多,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今天就结合作者的经历,跟大家分享一下办公室里和小吃、饮料有关的职场事。
Tea time:初遇免费零食
说起来,作者遇到免费零食还是蛮早的。那是在 2005 年,作者获得了一家当时还颇有几分名气的美国企业(下面称为 S 公司)的程序员职位。
如今,S 公司已经消失了近十年,很多朋友大概都没听说过了。但它当年还是有过一段辉煌的日子,并且是在技术史上留下了自己名字的。
作者加入时,S 公司已经在走下坡路。不过,毕竟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而且,当年程序员所处的行业还被叫做“IT产业“,国内互联网企业即使 BAT 都还没有大规模崛起,外企还是其时程序员们择业的上佳选择。 具体到 S 公司,更是以”工程师文化“、”人性化管理“和整体较有竞争力的薪水著称。
进公司之后发现:福利真是老好啦!上下班不打卡;年假 15 天;经常有各类为期在 2-14 天的专业或者软技能脱产培训;每周还有专门的外语培训;有各色员工自己组织的俱乐部,公司给发经费的……除此种种之外,每周五下午还有一个专门的 Tea time。
茶时间是什么东西?作者问团队里的老员工。
人家告之:就是公司提供点心、饮料,然后一个楼层的同事聚在一起,吃吃东西聊聊天,主要目的是促进大家交流。
于是乎,作者就脑补了一下下图场景,然后暗暗赞叹一下:真不愧是美国企业哦,够洋气!
可是到了现场才知道,原来真实的 Tea time 是下图的场景:
Tea time 有一个严格的开始时间,但是在开始之前,已经有人里三层外三层地把一张空桌子围了起来。里面明明什么都没有啊,围它做什么?旁边有人指点:待会儿点心就放在这里。
要分享的食品是有专门的 Admin 保管,必须在预定时间到达时才能放在桌上供人取用。
只见 Admin 小姐姐拿着一个巨大的塑料袋,里面是各种花花绿绿的食品包装,这些东西刚一放到桌面上,周围那一群月薪数倍于当时市平均工资的 software engineers 一拥而上,群狼分肉一样将一堆小食品一扫而光!
站在外圈的本人有点懵,不是说好的吃吃东西聊聊天吗?这也没工夫聊天啊?Schedule 预定的是一个小时,不过也就是十几分钟众人就四散了。
看看那些包装袋,有饼干、蛋卷以及一些膨化食品。任何一位参加 Tea time 的人,拿自己的工资肯定是买得起这些东西的,值得一抢吗?
这一疑问在笔者头脑中保留了多年,但自始至终,直到 2010 年 S 公司被收购,Tea time 也没有什么大的变化。
特别是夏天的 Tea time,提供冰棍若干,非常抢手。抢冰棍都成了一项技术。作者团队里的一位同事,每每以能够精确地掌握入场时间和地理位置,从而成功抢得冰棍一支而颇为自得。
这样的 Tea time,应该说设置初衷很好,只可惜没能够达成效果。
总结原因,固然有公司方的一些问题,但最终搞成这个样子,大概也和程序员的自我定位有些关系。
前些时候热传的一篇网文《月入五万的西二旗人教你如何活得像月薪五千》所反映出来的状况之下的原因,恐怕也是缘于此。
饮料:从减价到免费
还是 S 公司,到了 2008 年左右,在办公室设置了一台柜式咖啡机,为同事们提供咖啡。这种咖啡机按照预定操作,是需要刷卡付款的,公司就准备了一张专门的卡,用尼龙绳固定在咖啡机上,谁要喝就自己刷卡。
这种操作非常不方便,而且卡片经常会掉下来,被人随手一搁就不知去向了。所以,后来终于修改了设置,直接按键选择。
这台咖啡机给我印象深刻,原因很简单——从里面出来的咖啡难喝极了,比速溶咖啡都难喝得多!虽然如此,它还是挺受欢迎的,毕竟嘛,十多年前能提供免费咖啡的公司还不多。
后来,那位每回都能抢到冰棍的同事跳槽去了另一家公司(也是外企),去后不久就发回消息:那边有专门的饮料贩售机(类似下图那种),里面提供的饮料都是市面上流行的各种瓶装饮料,市价至少三五块钱,但是公司员工购买只需要一块钱!
于是这位前同事每天都购买一瓶一块钱的饮料喝掉,并且在仔细查询该款饮料的市场价后予以记录——这是他的得以之作,特意向我们描述过。
我问他记这些干什么?他说:每天每瓶饮料的差价都是公司给的福利,具体多少记下来,算到他的 package(总收入)里去!以后再找工作的时候,这份记录就是当前 package 证明的一部分,好用来向新企业要待遇。
这种神操作令作者颇为惊讶,不过转念想想,就算每天差价福利 3 块钱,一年 200 多个工作日,也是六七百块的收入呢。
不过,不久以后,这家公司就把所有饮料都改成了全免费。这种情况下,福利不再体现为价格差异,虽然饮料还有市价,但如果再被记录为 package 的一部分,好像怎么也不太合适了。
这位前同事还有没有继续记录每天的饮料所得不知道,不过反正他后来再未跳槽,记了好像也没什么用。
硅谷:干果的脆度与公司生命周期的关系
2010 年 S 公司被收购,作者加入了一家新公司,碰巧业务关系,有机会和两家总部在硅谷的公司(下面分别用P和V来指代)合作过,曾在两家公司总部现场,直观领受了silicon valley 的 Creative Atmosphere for Innovation。
P 公司是一家成立时间不长,正在高速增长期,激进的敏捷公司,严格执行 Scrum 开发流程。
为了吸引大家来开早上的 standup meeting,P 公司准备了丰盛的早餐,所有 10 点之前到公司的员工随便吃(全免费);然后是每天的站会;之后是必选的 TDD(测试驱动开发) + Pair Programming(结对编程)。文档全都是便利贴,交流基本靠当面吼(因为结对编程,主要工作时间查不了邮件)。
下面几幅图为该公司实景:
此外作为创新企业标识的乒乓球桌也不少。
要说最令人惊艳的是:该公司到处都是满墙满架的各色零食和饮料。
在开放式的办公室楼宇间,走几步就是一个上顶天下立地的大货架,上面摆满了各种干果、糖果、饼干、巧克力 bar、小点心以及新鲜水果,应有尽有。
Pantry(茶水间)里的热咖啡、热水,各种茶包,冰箱里、饮料柜中各色纯净水、碳酸饮料、牛奶、果汁、啤酒一应俱全。
无论吃喝,全部都是 24 小时随心尽力取用的。下图是其间的一个小角落:
可能就是因为不限时不限量吧,P 公司的员工面对这样的福利都很淡然,正常的吃喝,没见哪个暴饮暴食的。
说来惭愧,倒是本人,在 P 公司期间一直不停地在喝一种超市里卖得很贵的健康型发酵水果饮料。
更加想不到的一点是:P 公司的员工到其他公司去驻场的时候,是带着零食和水果去的!
他们去别处驻场,除了自己的电脑,和全套桌椅板凳外,零食架子以及满架内容,也都要带上!
有时候东西太多,架子上放不下,还要借用所在地公司的桌子来摆放水果饮料!
面对这样的企业,真不知该如何形容。好像还真不能用“壕“,也许这就叫”酷“?
V 公司是一家趋于稳定中的公司,坐落在硅谷湾区。虽然没有早餐和 Scrum,零食饮料以及桌上足球&乒乓球桌是不少的(参见下图)。
尤其是零食架,虽然摆放频率低了一些,但是格局以及摆放干果种类都很像P公司(上图中架子略乱,其实大部分比这个整齐)。
问题在于,只是看起来像。一旦打开盒子拿几颗大杏仁或者腰果放到嘴里尝尝,就会高下立判:
- P 公司各处的干果都十分脆爽,咬起来嘎嘣响,嚼起来特带劲,果香满满。
- V 公司则各处搁置的都是已经“疲软”的干果,看着还不错,吃起来味同嚼蜡。
刚发现这个问题的时候,作者以为是偶然。之后特地尝试了多处,居然都是如此!如此看来,至少 V 公司的零食维护系统较P低效多了。
这两者的区别,反映了公司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
P 公司尚在快速上升期(上图中A处),整体是一种很蓬勃的感觉。每一个人都很忙碌,同时人员流动性也很大,基本上 2-3 年就要经历一次整体换血。
在这种状态里,维护工作中的状态是当务之急。同时为了应对高流失率,工作方式也是强制的结对编程,在这种模式下:
- 新手和资深工程师 pair,从 0 距离的口传心授中获取知识,不懂之处即时问答——此为提高水平的最短路线;
- 水平接近的工程师之间可以交换不同领域的知识,以及编码本身的技巧方法;
- 资深员工则具备了随时向新人分享技术心得教学相长的机会。
长此以往,工程师的职业水准必然整体提高,且趋向整齐,同时可以防止“单点错误”不会因为某一个员工的离职而造成模块甚至产品层面的开发中止。
V 公司则已经经历过了高速增长阶段(上图中B处),业务和公司规模都趋于平稳。
在这种环境下,对 work life balance 诉求逐渐上升,工作量得以有效控制,毕竟大家还有很多时间是在办公室之外度过的,办公室里的吃喝也就没那么重要了。
碳酸饮料:小心甜蜜陷阱
2014 年,作者进入 M 公司工作——仍然是美国企业,比之前作者工作过的任何一家企业都大,在 IT 行业算得上是历史悠久。
M 公司在中国设立分部很早,作者在S公司初次见识 Tea time 之前,M 公司就已经为员工提供每日食品了。
作者加入时,已经有一些国内的互联网企业,尤其是 Start up 开始将“在工作场所 提供零食水果”作为招聘宣传。
其实此种,M 公司早已经贯彻了多年。每天 Pantry 里会有部分饼干类的小食和甜汤,上午或下午定时发放水果,此外就是不限量供应的饮料,茶、咖啡、碳酸饮料和瓶装水等。
单纯从提供的食水内容而言,也没有什么特别,但是偏偏碳酸饮料的不限量供应吸引了某些小朋友。
作者团队里有位入职不到两年同事,每天都去健身,大家都佩服他的毅力,但是他解释说:之所以每天健身是因为工作第一年一下子重了60斤,不得不在健身房请教练减肥,练了快一年,总算减掉了 50 多斤。
大家很惊讶,忙问:怎么会一下涨了 60 斤呢?
同事回答:因为可乐雪碧随便喝,所以就喝多了。
再问:你一天喝几罐(铝罐装)可乐雪碧呀?
同事(略不好意思地):十几二十罐吧。
晕倒……
相比于那位因为搜集零食丢了工作的姑娘,这个喝可乐增肥 60 斤的小伙子好在及时止损,不仅戒了甜饮料,而且养成了健身的习惯。但无论如何,各中走过的弯路,还是蛮辛苦的。
零食社交
或许我们应该想想:公司为什么要提供零食?
为了让员工吃饱就不用出去吃饭耽误工作时间了吗?如果以此为目的,只有点饼干锅巴肯定不够。当然,有些公司提供方便面,但毕竟没有任何公司阻止大家在该吃饭的时候离开办公室。
排除跟风因素,公司设置免费食品的初衷,一方面是以零食作为一种征兆,让人有种“工作环境真不错”的感觉,另一方面也是希望籍此为员工提供一种社交环境和辅助。
Tea time 这类定时定点的设置对社交功能的期待比较明显,但即使是放在 Pantry 随时取用的食物,同样具备社交功能。
Pantry 零食的社交功能更多不是从正面体现——毕竟取零食的相聚时间太短,而是反过来,在某些情况下会成为一种暴露——不当行为的暴露。
举个例子:有些相对正式一点的茶点,在提供咖啡、茶之外,还会用奶盂装一些牛奶,用来兑咖啡和茶。这种奶盂一般长成下图这样,里面的牛奶是 share 给大家添加到咖啡里的。
偏偏作者就不止一次看到,有程序员拿着奶盂当杯子喝里面的奶。
喝掉些牛奶也就罢了,如果多几个人这么喝,或者有人这样喝过之后再有人用正确的方式使用奶盂,未免太不卫生了吧。
当然,相信这些同学不是故意给别人添堵,而是不知道这类器皿的正确用法。大概是看多了这种情况,茶点的准备者也有了准备。近几年已经很难看到程序员聚集地分享牛奶再用奶盂的了,通常代之以暖壶等肯定不能放在嘴上的器皿。
但是想想,使用一般的杯具器皿,原本属于最基本的社交常识。程序员们是不是也应该稍微扩展一点知识面,了解一下呢?
或许有些朋友故意抱着一种“我是码农,所以不装”的心态。说到底还是对自己定位的问题。
共享食物:群己权界之分
还有一些在零食分享这件事上常见的行为,涉及到了更核心的东西。比方说:
公司提供水果的时候,如果是苹果、香蕉这种独立成个的水果,虽然不明说,但也是按一人一个来计算的。取一份比较正常,实在特别爱吃,吃完一份再拿一份也就罢了。
偏偏有的人喜欢一下抓一把。
也有人在给自己拿食物的时候会帮周围或者同一团队的同事拿一些,所以也是一次拿走一批水果。
纯粹从实用的角度,可以说:
动不动抓一把香蕉苹果的同学没考虑影响,旁边都是共同工作的同事,难道不会造成“贪吃爱小”的印象吗?
帮别人拿的同学,如果正好是人家想吃的倒也不错,但如果对方不想吃,则难免造成浪费和负担。
但从更深一层来解释,在分享公司提供的免费食物这件事情上,我们的行为反映了我们对于个人权利和群体权利的理解。
也就是英国哲学家穆勒在其名作《论自由》(严复译作《群己权界论》)中讨论的问题。
公司的食物,是提供给所有人的。作为小福利,投入有限,又因为众口难调,不可能让所有人都满意,每个人对于饮食的态度又各有不同。因此,无论提供什么,在事实上也不可能做到均分。难免有人多享用些,有人少些甚至没有。
但在共享框架之下的多,“多得”是有界限的。
类比一下:住酒店临走拿走一次性的洗漱用品并没有什么不对,因为那些东西是一对一给具体的每一位住宿客人的。但如果是在餐厅吃饭,临走拿走桌上的共享调味品,是否合适呢?
当然,说起来好像很简单,但确实处理起来,又因为没有条文可查,有其难以决断之处。
作者曾经看到有人在饭店点了菊花茶之后,把人家配送的整碗冰糖都倒到餐巾纸里带走,饭店方也没有做出什么反应,毕竟那是消费者嘛。
开头提到的那个女孩,乍一看:居然屯了 16 公斤零食,这是攒了多长时间,拿空了多少货架啊!不妥当得太出格了点儿。
但反过来想想,毕竟本来就是给员工吃的东西,她作为员工存起来也不算盗窃。那么算是侵害他人利益吗?这种侵害不仅微小,也没有针对谁。并没有触犯法律或者公司规定。要裁处似乎师出无名。
可是如果不追究,不是等于公司认同了这种行为吗?所以,最后也只能劝退了事。
免费零食,对于大家而言,整体上还属于新鲜事物。对于新鲜事物得出一种相对公认的规则是需要时间和环境培养的。
说这么多,也不是作者有什么成型理论或者准则,而积年累月,感觉于细微处见精神,想和大家分享一下经历和心得。
希望我们的工作环境越变越好。大家都能既不辜负美食,也不滥用美食。
文章里的图片都来自于网络
本文首发于 GitChat,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需与 GitChat 联系。
阅读全文: http://gitbook.cn/gitchat/activity/5c99f382bf8a9d018bce620e
您还可以下载 CSDN 旗下精品原创内容社区 GitChat App , GitChat 专享技术内容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