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夫曼编码是一种无损数据压缩算法,该算法在数据压缩,存储和网络传输等领域广泛引用,对互联网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大家熟知的数据无损压缩软件,如WinRAR,gzip,bzip,lzw,7-zip等,都应用了哈夫曼算法。
广泛使用的PNG,JPEG,WebP图像格式,MP3音频格式,H.264(AVC)和H.265(HEVC)视频编码标准,都应用了哈夫曼编码。
1. 在传递信息时,如何尽量节省空间并保证无损编译?
如果要用01编码向某向某人传递信息,并要求尽可能节省空间且数据无损坏,要如何进行设计与实现?
我们已经了解过ASCLL这种编码方式了,对于每一种字符,我们用等长的八位二进制编码对其进行表示。
但是,当我们需要用到的字符较少时,每个字符都使用八位二进制来进行编码就会浪费很多空间。
那么,我们要如何设计一种编码方式来针对特定的情况进行编码呢?
1.1 等长编码
假设我们要传递的信息是单词“success”。
我们的第一种思路依然是采用等长的二进制序列来进行编码,但是,针对特定情况,我们可以采用较少的二进制位来编码。
对具体情况进行分析,我们发现,success中只有四种字符(s,u,c,e),于是我们只需要用2位二进制便可编码:
字符 | s | u | c | e |
编码 | 00 | 01 | 10 | 11 |
依据此编码方式,我们可以将success转化为二进制序列“00011010110000”。
在解码时,只需对照编码表,每二位一译即可无损译出“success”。
该种编码方式,相对于用ASCLL码来编译节省了许多的空间,并且做到了无损译码。
但是,还能节省更多空间吗?
1.2 变长编码
在刚才的例子中,我们经过思考我们找到一种思路:出现频率高的字符,采用较短的编码。
简单分析会发现,success中,s出现了3次,c出现了2次,e和u各一次。
于是我们可以采用以下这种编码方式:
字符 | s | c | e | u |
编码 | 0 | 1 | 01 | 11 |
依据此编码方式,我们可以将success转化为二进制序列“011110100”。
相比于刚才总长14位的二进制编码,这次我们仅用了9位二进制就表示出了“success”,压缩率达到64%。
但是,变长编码在解决长度问题的同时,又导致无损编码成为了问题。
例如,在解码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有这些不同的方式来理解所接收到的信息:
011110100 ------> eucess
011110100 ------> suuess
……
也就是说,我们的编码具有不确定性,数据没有完好无损地被接收到。
反思我们设计出的编码,会发现导致二进制序列的解码出现不确定性的原因是,某些字符的编码是另外一些字符的前缀。
我们在解读时,无法分辨该位二进制位是用于单独表示一个字符,还是与其后的二进制位结合以表示另一个字符。
1.3 前缀码
根据以上案例的分析,我们总结出以下要点:
1. 整体上要采用变长编码,出现频次多的字符用短码。
2. 任一编码不能是另一编码的前缀。
只要保证以上两点,我们就可以解决编码尽量短且无损编译的问题。
但是,如何确保第二点的成立呢?
假如我们定义“s”的编码为“0”,那么,接下来所有的字符的编码都不能以“0”作为开头。
同时,不能将“1”单独作为另一字符的编码,因为这样就会导致“0”和“1”都不能作为开头。
以此类推,第二位,第三位……都是如此。
也就是说,每确定一个字符的编码,接下来的字符的编码的长度就会比上一个多1。
这样的编码规则和规律使得我们联想到树的结构,我们可以利用树来直观表示这个过程。
于是,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的编码表:
字符 | s | c | e | u |
编码 | 0 | 10 | 110 | 111 |
依据此编码方式,我们可以将success转化为二进制序列“0111101011000”。
共十三位二进制,尽管压缩率相比于之前有所下降,但是却能保证无损编译。
1.4 总结
1. 整体上要采用变长编码,出现频次多的字符用短码。
2. 通过树来帮助我们编码,就可以保证某个字符的编码不是另一个字符编码的前缀。
3. 往树的左子树表示编码增加一个“0”,往树的右子树表示编码增加一个“1”(也可交换)。
4. 树的叶子节点表示一个字符,从根结点到叶子结点的路径就是该字符的编码。
但问题是,即使按照以上的方式来编码,依然有很多可能的编码方式(树的形状)能供我们选择。
既然都研究到这里了,我们肯定不会随机选择一个。
所以接下来,我们就继续研究,如何确定哪棵树是最优的,或者说,如何生成最优的树。
2. 香农-范诺编码
1. 字符按出现的频次降序排列。
2. 二分法找出一个分界点,使得左边的总频次和右边的总频次尽可能相近。
3. 左半边分配编码“0”, 右半边分配编码“1”。
4. 递归二分法,直到每个字符都成为编码树的叶子节点。
香农是信息论的创立者,范诺是麻省理工大学的教授,二者共同提出的建立最优树的方式就被称作“香农-范诺编码”。
这种建立最优树的方式的思路很好理解:
我们刚才已经分析过,如果确定了某个字符的编码的长度,之后所有字符的编码的长度都一定会比这个字符的编码长。
所以,我们尝试让树的两边尽可能地平均,就像上一张图中的第三棵树一样。
从图中可以直观地看出,这样做可以使得特别长的编码尽可能地少出现,编码长度的分配在整体上变得较为平均。
当然,整体上依然要保持出现频次较高地字符使用更短的编码。
所以,按照“香农-范诺编码”的规则创建出来的树也不一定是两边分配十分平均的。
还是我们之前用到的success的例子,按照上面的规则,创建出来的树的形状为:
可以验证,在这个例子下,这棵树确实是最优解。
但是,对于其他情况依然适用吗?要如何证明呢?
我不知道,因为这也是这两位大佬所面临的问题---无法证明这样构建出来的树一定是最优的那棵。
3. 哈夫曼编码
3.1 背景
“如何构建最佳前缀码?”
这是1951年麻省理工学院(MIT)信息论课程,给学生布置的课程报告题目。
负责该课程的教授,就是范诺(Robert M.Fano),而哈夫曼,正是范诺的学生。
哈夫曼和他在MIT的同学面临完成课程报告或期末考试获得课程学分的抉择。
哈夫曼选择了课程报告,而范诺教授并没有告诉自己的学生,这其实是自己正在研究而为解决的课题。
哈夫曼一开始的思路是想改进导师的算法,花费了数月的时间,研究了多种方法,但没有一种方法可以证明是最有效的。
正当他准备放弃时,突然灵光一现,发明了自下而上构建前缀码的方法,也就是哈夫曼编码。(香农-范诺编码采用的是自上而下构建方式)
3.2 哈夫曼树
可证明是带权路径长度最短的二叉树(最优二叉树)。
带权路径长度WPL(Weighted Path Length)= 树根到叶子结点的路径长度 * 叶子结点的权
树的带权路径长度为书中所有叶子结点的带权路径长度之和,通常记为
叶子结点的权也就是叶子结点的权重,在这里指叶子结点代表的字符的出现频次。
也就是说,最优二叉树就是带权路径长度最短的二叉树。
3.2.1 哈夫曼树的构造方式
原则:
1. 权值越大的叶结点越靠近根结点。
2. 权值越小的叶结点越远离根结点。
步骤:
1. 构造n棵只含根结点的二叉树。
2. 在森林中选取两棵根结点权值最小的树作为左右子树,构造一棵新的二叉树,新的根结点 权值为其左右子树根结点的权值之和。
3. 在森林中删除这两棵树,同时将新得到的二叉树加入到森林中。
4. 重复2,3步,直到森林中只含一棵树为止,这棵树就是哈夫曼树。
采用这种方式构建出来的二叉树也不一定是唯一的,但这些不唯一的树一定都是等效的。
WPL = 7 * 1 + 4 * 3 + 2 * 3 + 5 * 2 = 35。
3.2.2 规范哈夫曼树的构造算法
由于哈夫曼树并不唯一,所以,为了使用的方便与统一,我们在写代码实现的时候需要尽量保证生成的哈夫曼树唯一。
设当前森林为:F = {T1,T2,……,Tn},构造时的选择规范为:
1. 权值小的二叉树作为新构造的二叉树的左子树。
2. 权值大的二叉树作为新构造的二叉树的右子树。
3. 在权值相等时:
深度小的二叉树作为新构造的二叉树的左子树。
深度大的二叉树作为新构造的二叉树的右子树。
那么,我们的哈夫曼树是采用链式存储结构还是顺序存储结构?
3.2.3 顺序存储结构的哈夫曼树
树的结构定义:
typedef struct TreeNode
{char data;//数据---对应的字符int weight;//权值int parent;//父结点int lchild;//左孩子int rchild;//右孩子
}HTNode;//当不存在父结点或左右孩子时,对应值为-1
构造哈夫曼树:
//构造哈夫曼树
void CreatHT(HTNode ht[], int n)
{int i, k, lnode, ronde;double min1, min2;for(i = 0; i < 2 * n - 1; i++)//将所有结点初始化, 含n个叶子结点的二叉树共有2*n-1个结点{ht[i].parent = ht[i].lchild = ht[i].rchild = -1;}for(i = n; i < 2 * n - 1; i++)//前n个结点为叶子结点, 下标从n到2*n-2的结点都是新产生的结点{min1 = min2 = 32767;//任意大数,需确保比2*n-1大lnode = rnode = -1;for(k = 0; k <= i - 1; k++)//遍历已有结点{if(ht[k].parent == -1)//父结点不为-1的视为已被销毁{if(ht[k].weight <= min1)//找权值最小的两个结点,同时保证min1(对应左子树lnode)较小{min2 = min1;rnode = lnode;min1 = ht[k].weight;lnode = k;}else if(ht[k].weight <= min2){min2 = ht[k].weight;rnode = k;}}}ht[i].weight = ht[lnode].weight + ht[rnode].weight;ht[i].lchild = lnode;ht[i].rchild = rnode;ht[lnode].parent = i;ht[rnode].parent = i;}
}
在调用之前,需要先创建好有m=2*n-1个结点元素的数组,并将前n个结点元素对应的符号(不必须)以及权值(必须)初始化好。
获取编码本:
//编码本
#define LEN 100 //待编码字符个数
typedef struct
{char ch; //存储字符char code[LEN]; //存放编码(编码长度不会超过字符个数)
}TCode;
TCode CodeBook[LEN]; //编码本//获得编码本
void encoding(HTNode ht[], TCode book[], int n)
{char* str = (char*)malloc(n + 1);str[n] = '\0';int i, j, idx, p;for(i = 0; i < n; i++)//遍历编码本{book[i].ch = ht[i].ch;idx = i;j = n;while(p = ht[idx].parent > 0)//由底至上访问树,从后向前生成编码{if(ht[p].lchild == idx){j--;str[j] = '0';}else{j--;str[j] = '1';}idx = p;}strcpy(book[i].code, &str[j]);}
}
获取到的编码本用于展示给用户作为参考,解码的过程直接在树上对编码进行解读即可。
解码算法:
//哈夫曼解码算法
void decoding(HTNode ht[], char* codes, int n)
{int i, p;i = 0;p = 2 * n - 2;while(codes[i] != '\0'){while(ht[p].lchild != -1 && ht[p].rchild != -1){if(codes[i] == '0')p = ht[p].lchild;elsep = ht[p].rchild;i++;}printf("%c", ht[p].ch);p = 2 * n - 2;}printf("\n");
}
3.2.4 链式存储结构的哈夫曼树
懒得写了,改天再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