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朋友圈刷屏的一篇文章《我被美团会员割了韭菜》,应该很多人看过,美团也对此事做了回应。不知道回应有多少人相信,或者是美团到底有没有杀熟,这些事我们暂且不论。今天主要来聊聊我所了解的真正的大数据杀熟是怎么做的。
到底存在不存在大数据杀熟
先来回答第一个点,就是现在各大公司到底存在不存在大数据杀熟,答案是肯定存在的。
有的同学可能还不太了解什么是大数据杀熟,简言之就是指同样的商品或服务,老客户看到的价格反而比新客户要贵出许多。你(也包括我)可能会觉得很不公平,凭什么我经常来你这买东西,反而价格更贵了,而那些不经常来的人反而更便宜呢?我们在下文会谈。
随着算法的进步,千人千面会越来越普及。所谓的千人千面就是同样一个东西。1000个人会看到1000个不同的方面,当然这里面的不同也可能会包括价格。
为什么要杀熟
前面我们说了,现在各大厂其实都或多或少存在大数据杀熟的情况。虽然国家已经发布了有关法令,从2020年10月1日起命令禁止各大厂进行大数据杀熟,但是各大厂还是顶风作案。那各大厂为什么还要这么做呢?核心目的就是利益最大化。
下图是需求和价格的关系图,价格和需求是呈相反关系的,价格增加需求自然会降低,价格降低需求自然会增加。
如果不进行大数据杀熟,也就是每个人的价格都一样:当价格很低时(2),需求会很高(4),此时公司的总流水为垂直的长方形(2 X 4);当价格很高时(4),需求自然会降低(2),此时的公司总流水为水平的长方形(4 X 2)。
如果进行大数据杀熟,每个人的价格都不一样,愿意出高价(比如6)的人会比较少,愿意出低价(比如2)的人会比较多,理想情况下公司的总流水是红线下方的面积,即6 X 6 / 2=18,是远远大于8的。这就是为什么各大公司都热衷于要实行每个人的价格不一样的原因。
那大数据杀熟之所以能够存在并成立的原因是因为同样一件物品不同人愿意付出的价格是不一样的。这里引入一个经济学概念,消费者剩余,是指一件商品顾客愿意付出的最高价格与实际市场价格之间的差值,大数据杀熟的本质是在将这个差值做的足够小,也就是把一件商品的价格尽可能卖到每一个人愿意付出的最高价,这样最后对公司来说收益就是最大化的。
比如上面这张图,一杯奶茶卖到500元还是会有人买,反正我是不会买的(目标用户也可能不是我),如果降到和蜜雪冰城的价格一样的话,我可能会去试试。
如果我开了一家俊红网红奶茶店,我想要进行杀熟的话,我会怎么做呢?同样一杯奶茶,那些愿意出500元买的人,我就卖500元一杯,而那些愿意出3元买的人,我就卖3元一杯。
真正的大数据杀熟是怎么做的
前面我们讲了大厂为什么要进行大数据杀熟,是为了利益最大化。那在具体杀熟这件事上,直接展示不同的价格可能是最基本,也是最容易让消费者诟病的一种做法。比如俊红网红奶茶店,同样一杯奶茶,我直接根据不同的人定不同的价格,肯定会被很多人骂。
但是稍微比较高级的玩法是定价一样,补贴不一样,最后支付价格就不一样。什么意思呢?还是同样的一杯奶茶,定价都是相同的,但是我可以根据不同人愿意付出的最高价格给与不同的补贴(优惠券),这样用户实际需要支付的价格就不一样了。靠补贴来进行差异化定价可以说是一件很妙的做法。既可让公司的利益最大化,也能够避免杀熟的嫌疑。
在资本面前,我等芸芸众生终究是防不胜防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