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作者 | 李画
编辑 | 秦晋
高晓松2019年的第一期《晓说》,在母校清华大学做了以一场没有"诗和远方"全是苟且的演讲:《5G与区块链:文创产业的重要赛道》。他认为,5G与区块链是文创/内容产业在未来最重要的两个赛道。
等等,这个原来写《同桌的你》的家伙,什么时候也能大谈特谈共识和Token了?他讲给清华学生的区块链究竟会是什么水准——是媒体老师,李笑来水平?还是姚班学霸,区块链核心开发者级别?
有关区块链是文创/内容产业的最重要赛道,高晓松究竟是怎样讲的?他对区块链的这些理解到底对不对?是清晰准确还是有待商榷?我们不妨将他所讲的的核心观点一一整理出来,并逐个分析一下:
老规矩,首先奉上视频地址: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k5Mzk3MjI4OA==.html
(区块链部分从38分28秒开始)
内容的确权和分发
高晓松:
文创赛道还有一个利器,就是区块链。区块链有一个很大的好处,它可以提供分散版权的自动分发的技术。
5G只能做分散场景,当渠道分散之后,场景分散之后,你不需要签大唱片公司,所以未来大唱片公司可能会消解掉。区块链可以做到在非常分散的情况下,不由中心化来确权,而由分散的节点在区块链上来确权和分发,在未来当你做Content operator(内容运营商)的时候,是很需要这个(技术支撑的)。
(内容运营商)能分发内容到比如说1000个不同的场景去,你们需要的话就把内容都上传过来,但是,是不是你写的,有没有人证明,(作品)播放一次给你分多少钱,怎么在不同的场景下授予(你)不同的权力等等,全部由智能合约去完成。
如果在分散的情况下,如果人工签合约,那么公司要雇一万人,所以区块链是能起到很大的作用,去推动to B的那一块。
探讨:
高晓松在这一部分讲的是区块链能够实现内容的确权和分发。
关于确权,区块链其实是无法保证“是不是你写的”这件事情的,因为这涉及到数据的上链问题。区块链只能保证上链后的数据是难以篡改的,不能保证上链的数据是真实有效的,这一部分需要借助于Oracle,而Oracle实现起来是有相当难度的。
关于分发,区块链是可以依靠智能合约实现分发的自动化的,包括双方权益和权力的确定等等。除了高晓松提到的减少工作量,智能合约带来的更大的好处是透明,也就是说比如你的歌曲被播放了5万次,那么你就能收到5万次的费用,而不是内容运营商告诉你的那个播放次数。
如果更进一步去探讨这个问题,区块链带来的好处还包括作为内容提供者,他们面向的将不再是某个垄断的中心化运营商,而是无数个分散的面向场景的智能合约,由分散的运营商提供,这将让内容提供者拥有更多的选择权和自主权,获得更公平的地位和更好的回报。
碎片化实现弱价值支付
高晓松:
to C这一块也是我觉得到今天为止区块链技术最打动我的地方,当然区块链还不能干很多事,但是干的最多的事就叫transaction,就是交换。
区块链的另一个功能叫fragmentation(碎片化),打成多散它都能交换,这一功能是非常有用的。为什么?文娱产业有一个金字塔——实际上只有20%的粉丝能花钱,我们管这叫强价值,过去的移动互联网粗浅的中心数据就可以处理(强价值)的问题,但是那些弱价值在中心化平台的下只能以非常粗浅的方式去做,比如CPM(千次展示成本)的方式。
但是区块链可以做到衡量非常弱的价值,比如同样一首歌,你也发了一条微博去推广,我也发了一条微博,咱俩发微博的能量是不一样的,我有4200万粉丝,你有42个,4200万和42个的价值差过去中心平台也能判断,但是如果你有39个粉丝他有42个粉丝,这在过去就没办法弄了。
但是区块链可以做到把非常弱的价值(衡量出来),因为Token就是整个区块链下价值交换的一个介质,可以细分到无数个细小领域,比如你39个粉丝,他42个粉丝,你可能获得0.39个Token,他获得的是0.42个,那么这个东西是能够交换的,能够交换一张票,或者一个票补。
探讨:
高晓松在这一部分讲的是区块链依靠Token实现弱价值支付的问题。
Token在实现对碎片化行为或内容的支付方面确实具备一定的优势,但传统的中心化平台真的无法判断并支付弱价值吗?并不是。每一个粉丝、每一次点击都是可以统计的,能统计就能计算。弱价值支付的关键点不在于能不能支付,而在于需不需要支付、愿不愿意支付、有没有动力去支付。
不难发现当一个中心化平台处于扩张势力的阶段时,它愿意为任何一个微小的弱价值付费,甚至补贴,但随着平台的发展和垄断地位的确立,其对用户和第三方的权力便会日益增长,平台将不再重视弱价值,它甚至侵占本该属于用户和第三方的权益。
所以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也许更应该讨论的是区块链的去中心化,以及因去中心化而起的平台对弱价值的支付动力。
区块链在架构上是去中心化的,在权力上也是追求去中心化的,未来在这样的一个网络中, 用户可以像比特币的交易广播一样完全开放的去广播自己的需求,这个广播可能通过若干条开放的路径到达很多服务节点,而不像传统互联网只能由某个平台的中心化服务器提供服务,这时候用户拥有更多的自主权,他们可以选择愿意支付弱价值的服务节点。
与其说是Token的碎片化解决了弱价值的支付问题,不如说是区块链的去中心化让弱价值被重视、被支付。但另一方面,Token在支付上确实有其独特的优势,不光是碎片化这一点,还包括它让网络本身有了存储价值、使用价值的能力等等,Token的支付场景需要我们去进一步探索和挖掘。
沉淀价值链,持币即持股
高晓松:
过去票补是被游客拿走的,只把价值沉淀下来了,因为多一个人买票,这部电影的排片可能提高,但是(这种方式)没有把价值链沉淀下来。区块链因为用Token去交换所有的价值,所以它就把这个价值链沉淀下来了。
价值链还分成了一个产品线(的价值链)或者产业链的价值链,比如说你没钱买演出票,于是你就去干两件事,一个就是天天都去推广这些事,去挣这个Token;还有一个是当你还没有挣够的时候,就去二级市场,然后自然形成了一个价值交换。
这个价值交换不但能衡量所有的弱价值,而且它通过不停地交换成为驱动整个行业向前的一个动力。比如说,我用Token还可以干什么?可以给我的偶像,让他做张唱片。当有这些真心真意的需求的时候,实际上是逐渐能够做到减短产业链。
更重要的向前一步,如果大家跟我一起来做这个事,我愿意把这首歌的20%的未来收益分给所有Token持有者,大家用庞大的弱价值交换了一个强价值,而且大家更愿意帮你推广,因为他们成了你的股东了。
就比如说特简单,原来20%(收益)给谁了?给经纪人。为什么不把这20%直接给到粉丝呢?因为你不给,他们也在做这个事情(帮你推广)。当你把这个价值交换成这样的话,就会改变业态。你只需要好好表现,让更多的人拿Token投给你,去背书你。
所以在整个过程中,5G在上面打散了所有的场景,然后区块链从底层开始把所有的弱价值收集起来,甚至以成为股东的方式。那时候可能一首歌有15万个股东,区块链能做到瞬间(把收益)分给这15万人。
探讨:
高晓松在这一部分讲的通过Token沉淀价值链,持币即持股。
“通过Token沉淀价值链”这一部分的描述如果换成区块链常用的词汇,比较接近于“行为即挖矿”,这是区块链的一个重要创新。
Token给数字空间增加了经济学维度,从而使之成为一个真正的立体空间。在区块链下,用户在平台/网络的行为将被纳入某种经济模型,将被奖励Token,参与行为越多或质量越高,被分配的Token越多,用户可以获得Token收益,也可以利用Token参与价值交换,还可以因持有Token而分享平台/公司因自己的行为而实现的价值的增长。
持币即持股比较好理解,相较于传统股权,Token带来的好处是它可以以更灵活、更分散的形式存在。此外,持币即持股也是区块链去中心化的社区治理模式的一种体现, 持币代表的不仅是某种收益权,它可能也代表着治理权,社区/公司建设是通过持币者的投票和行为来实现的,而每一个持币者也会因利益关系而有动力加入到社区/公司的建设中来。
如果更进一步去探讨Token为什么能承载和传递价值,从而实现上边讨论的这些好处,会发现这一切都取决于区块链的“无需信任”( trustless)的特质。一个分布式的网络,通过大量独立参与者形成的代表来实现,智能合约独立且具有自主性,去中心化的计算推动应用正确运行,无需依赖任何主体的信任。
5G和区块链打散场景,带来最好的创业机会
高晓松:
所以,我觉得(一个是)区块链不可涂改的技术导致分散版权的确权,为未来的Content operator做技术的支撑,再一个就是弱价值的交换,可以(利用)Token把它演变成改掉整个产业链的一个重要的东西。
未来从底层开始,有大量的碎片化创业机会,正好5G又把场景打散了。最好的创业机会是上下游都打散的时候,当上游只有9家公司,6家电影公司3家唱片公司,而下游只有4个电视网的时候,是没有任何人有创业机会的。
探讨:
关于区块链是什么、好处是什么、能带来什么,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题,而且可能全部都是正确的答案。这是一片新的大陆,等待着被发掘,每个人不同的经历、学识所带来的不同视角和能力,将指引他们在这片大陆找到不一样的宝藏。
而关于区块链能不能带来如高晓松所说的机会,我们期待着,并为之努力。
参考内容:
北京之东,《区块链深入思考》
Vitalik Buterin,《The Meaning of Decentralization》
Chris Dixon,《Why Decentralization Matters》
陈晖,《对等可信网络夺回自主权与数据所有权》
Ali Yahya,《The Four Horsemen of Centralization》
— END —
推荐阅读:
被裁员60%, 以太坊大神忍不住要洗白了
从倾家荡产到身价百亿,这个85后只用了8年
比特币拒绝第340次“被死亡”
李彦宏再立 Flag:人工智能将让人类不再需要手机!
IT 奇侠传
刘铁岩谈机器学习:随波逐流的太多,我们需要反思
阿里研究员谷朴:API 设计最佳实践的思考
老程序员肺腑忠告:千万别一辈子靠技术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