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持续深度融合,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目标,为工业创新赋能既是大势所趋,又任重而道远。
制造业迈入数字化转型“深水区”
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2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2.6%,创下了自2012年4月以来近十年的历史新高。中国制造业的复苏将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引擎。
工信部的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的制造业规模已连续13年位居世界首位。中国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量已逾7万家。身处数字经济时代,中国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步伐正逐渐加快。以数字化、智能化为抓手,传统制造业正向着高附加价值、高创新性的现代制造业迈进。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将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作为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项重要目标。毋庸置疑,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数字中国,已成为当前最紧迫的任务。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入推进,全球的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也正处于深度调整、优化阶段。对于制造业来说,抓住当前这一有利时机,借助先进的数字技术、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加速数字化转型,提升业务生产效率与敏捷性,是打造数字化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从2022年底ChatGPT的诞生到现在,人工智能应用再掀热潮。通过人工智能技术为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转型、业务创新赋能成了大势所趋。经麦肯锡全球研究所(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测算,人工智能将在未来十年为全球GDP的增长贡献1.2个百分点;预计到2030年,约70%的公司将采用至少一种形式的人工智能。“毫无疑问,智能化将带来流程优化、资产优化、预测优化、销售优化、定价优化和人力优化。”在近日举行的“AI赋能 工业创新”2023 Infor数字化峰会上,Infor全球副总裁及大中国区总裁谢晓蓓表示,“不过,AI只是‘赋能’。只有人自己才能做到工业创新。当前,企业需要做好准备,迎接工业革命的升级。”
Infor全球副总裁及大中国区总裁 谢晓蓓
当前,我国制造业企业正迈向数字化转型的“深水区”。KPMG毕马威管理咨询合伙人顾岳峰指出,制造业企业正通过建立集团统一的云化架构和智能的数据平台,打造敏捷、协同、智能的研发平台,建立透明、高效、智慧的供应链体系,支撑流程线上化、场景数字化和决策智能化,持续探寻企业在智能化时代的业务增长之道。
AI赋能工业创新
荷兰某烘焙原材料进出口商因采用了现代化的ERP系统,并将AI技术应用于产品推荐分析,即使在新冠肺炎疫情、地缘冲突等带来诸多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仍然实现了业务的快速增长,将原来需要几小时才能提交的产品报价缩短至5分钟。
时值今日,数字化、智能化已成为企业新的生命线,能够有效帮助企业降本增效提质。以汽车行业为例,汽车“新四化”——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将对未来的生活方式产生巨大影响。谢晓蓓分析说:“不同于一般的流程制造或离散制造,汽车行业有其独特的需求。它更追求上下游供应链的协同,从零配件到整车的全渠道覆盖,并且在新能源利用、智能制造和互联互通等方面走在了行业前列。因此,车企更需要一个坚实的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的基座。”
“汽车‘新四化’要求企业的管理水平持续提升,供应链具备良好的弹性,研发迭代速度越来越快等。”Infor大中国区商业咨询高级总监鹿崇补充说,“对于数字化方案提供商来说,要不断增加研发投入,不仅仅是产品和技术的开发,还包括应用的开发,与行业客户共同推动数字化应用的普及,并且解决好‘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Infor大中国区商业咨询高级总监 鹿崇
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不能笼统地一言以蔽之,因为制造业又细分成许多领域,每个细分领域都有自己独特的应用需求。比如,数字化供应链对于汽车企业至关重要,工业机械与设备制造商要面对按单配置和设计带来的挑战,食品饮料制造商要根据技术变革、渠道发展、动态变化的劳动力、利润压力等因素制定发展计划。因此,即使是一个ERP软件,也要针对不同细分领域客户的需求进行量身定制。懂行业的ERP才能让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事半功倍。
面对数字化、智能化带来的诸多挑战,制造业企业是否做好了准备呢?鹿崇表示,为应对挑战,制造业企业要实现以下四大转变与提升:第一,认识与模式的转变,数据要素已成为继劳动、土地、资本、技术之后的第五大生产要素,也是一种先进生产力,正在被各行各业应用;第二,加强数据运营,通过对于数据的分析和挖掘,将隐藏在海量数据中的信息作为商品,供数据的消费者使用;第三,组织技能的培养,大力培养数字化人才,实现部门之间的有效协同;第四,善用数字化工具和方法,借助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等更好地赋能业务创新。
对于制造业企业来说,转变观念、创新模式,加速实现数字化转型的前提就是不断夯实数智化底座,依托现代化的架构,持续进行技术创新,确保系统的可扩展性与弹性,有效降低成本的同时,快速实现业务上线与增值。如今,数字化ERP已经成为智能制造的核心平台。
顾岳峰从战略的高度给出了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七大建议:战略落地,绩效牵引;云筑底座,加速创新;数据重构,洞见赋能;体验至上,高效赋能;数智融合,智能运营;生态共进,携手高效;价值驱动,财务前置。
针对“数智融合,智能运营”,南京财经大学教授、江苏省专精特新企业家俱乐部秘书长张辅群博士有感而发:“时刻不忘企业价值提升是数字化转型的缘由。企业价值重塑,将是通向数智创新的新起点。”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持续深度融合,智能化已成为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中国企业对数字化、智能化的需求可以用厚积薄发来形容,现在正处于一个‘觉醒期’。”谢晓蓓表示,“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们的员工戴着口罩在现场与客户频繁沟通交流。很多客户都表示,希望采用最新的数字化、智能化的管理方式,优化业务和绩效,从而减少对人的依赖,享受智能化服务带来的红利。从BI时代到AI时代,企业要学会将数据、智能服务变现。”
Infor早就将AI嵌入到了其ERP软件套件中,并在业内率先推出了Infor Coleman AI平台,它内置机器学习算法,可实现复杂任务的自动化编排,利用人工智能驱动的产品推荐,持续提升和改善客户体验。
以AI赋能工业创新,这是一条光明大道,但也是一段漫长的旅程,需要持续投入、潜心探索,不断优化和完善。
通则不痛 管理层更具信心
对于广大的机械设备、零部件生产制造商来说,按单设计、生产和供给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为应对由此带来的运营复杂性、供应链可见性、项目管理效率等诸多方面的挑战,机械设备、零部件生产制造商迫切希望通过采用现代化的ERP实现内部管理的优化,进而达到提升生产效率、实现业务创新的目标。
成立于2000年的上海鸿基金属制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鸿基”),是一家总部位于上海的跨国生产型企业。公司专业生产各类高端汽车紧固件和冲压件,与各大汽车厂商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年均产值超过10亿元。近几年,通过收购和新设工厂,上海鸿基不断加速全球化智能制造布局,目前不仅在国内有拥有多个生产基地,而且业务触角还延伸至美国、墨西哥等国家。
上海鸿基金属制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罗小军表示,在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以及管理现代化的过程中,第一关就是要彻底转变思维。一方面,上海鸿基本身在ERP应用方面底子比较薄;另一方面,收购来的企业各自使用着不同品牌的ERP软件产品。对不同的ERP进行整合,同时打通业务与数据,实现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统一,是摆在上海鸿基面前最严峻的挑战。通过事前的大量培训,统一思想与实操,然后按照科学合理的步骤进行实施,并且在ERP上线后建立完善的奖惩制度等,上海鸿基ERP系统在国内的4个节点得以成功上线。
上海鸿基金属制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罗小军
为了弥合集团的共性需求与集团旗下不同分支机构、不同业务的个性化需求之间的矛盾,上海鸿基在ERP项目实施之初,花费了四五个月的时间与Infor等合作伙伴一起进行调研,梳理共性需求,制定出集团层面统一部署的蓝图,实现了IT与设备的统一管理,全面满足了财务、会计、成本核算等各方面的需求,并且将ERP与包括OA、HR等在内的周边软件进行了深度集成。
“在ERP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克服了跨国企业通常会遇到的文化差异带来的障碍,培养和锻炼了自己的数字化技术与管理人才,保证了整个项目的顺利实施。”罗小军如是说。
上海鸿基站在集团层面进行顶层设计,实现了业务、财税、信息化的全面集成与拉通,并且简化了部署与操作,整个ERP实施过程经历了从不完整到完整,从产品各异到整齐划一,为深化智能制造打下了坚实基础。
从2021年起步到现在,通过集团整体ERP项目的落地实施,上海鸿基有效解决了信息孤岛的问题,充分发挥跨国管理在多币种、多税制、多会计制度上的优势,基于业务与财务系统的集成整合,以及业务系统的数据透明化,能够及时地处理与生产、流程和管理相关的信息,并且打造了轻量级的MES(制造执行系统),突破了业务瓶颈。
按计划,上海鸿基美国和墨西哥工厂的ERP系统将于今年5月底全面上线。上海鸿基完整ERP系统的实施,在实现业务流程重组的同时,提升了管理效率,同时更进一步提升了公司管理层的信心,为企业步入更高的发展阶段铺路筑基。罗小军表示:“得益于中央指挥系统的高效运作,虽然业务比过去更加繁忙,但由于产品交付效率大大提升,再也听不到客户因供货延迟而产生的抱怨了。”
内外贯通 上下联动 驱动高质量发展
食品、饮料行业的发展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因此,广大消费者对于食品、饮料产品的创新和透明度的关注度,以及行业本身对于质量、合规性、利润率等方面的要求,对于食品、饮料企业来说无疑是一种巨大的压力。
江西煌上煌集团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煌上煌”)创建于1993年,是一家集肉鸭养殖、屠宰加工、肉制品深加工、连锁销售、科研开发为一体的民营企业,也是国内酱卤肉制品行业第一个上市公司。目前,煌上煌在全国拥有八大现代化的食品生产加工基地,已开发出6大系列、100多个产品,近5000家连锁专卖店分布在全国26个省份及直辖市。
早在2018年,煌上煌便明确提出了数字化转型的战略。如今,在“千城万店,百亿销售”的中长期目标的指引下,煌上煌正加快推动公司数字化转型,围绕顾客体验、品质提升、部门协同的价值目标,构筑坚实可靠的ERP基座,建立智能生产、供应链管理、门店管理等五大运营系统,实现营销精准化、供应链智能化、部门协同化、管控透明化,驱动公司高质量发展。
“围绕财务会计、供应链管理、库存管理、客户关系管理、人力资源五大核心需求,我们寄希望于ERP能够管好企业内部的事情。”煌上煌数字化顾问郭树文表示,“为满足公司中长期发展目标,我们需要的是一个国际化的、完美匹配我们业务需求的ERP,既能够开箱即用,又能实现定制化,还能快速上线,提高业务效率。”
煌上煌与Infor紧密配合,用6个月的时间完成了第一轮的ERP产品试上线,在8至9个月内实现了产品全功能上线。如今,整个ERP系统已经上线运行一年多时间。用郭树文的话说,Infor M3食品饮料行业解决方案是真正服务于企业和管理者的工具,能够很好地满足食品饮料行业特有的质量合规、重量计量、供应链预测等要求,还提供了开放接口,让企业的业务部门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进行细节的进一步优化。
煌上煌要实现“千城万店”的企业愿景,就必须建立一个统一的数字化平台,通过先进的技术和应用来实现智能化的管理。为实现上述目标,煌上煌就要迈过以下这三道鸿沟:当前的信息化无法支持业务的快速发展,无法快速将管理思维、运营流程推广复制至其他生产基地、分公司、办事处等运营部门;现有各业务系统分散运行,无法发挥协同作用,且手工作业多,管理效率低;管理决策层难以获取实时而有效的经营绩效分析。
为此,煌上煌构建了以Infor ERP为核心,集成了POS、WMS、MES、OA、SRM和电商平台的统一的数字化平台,实现了销售端统一管理,搭建了准确透明的数字通路。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煌上煌目前将ERP构筑在“私有云+超融合”上,未来也不排除根据行业发展和业务需求扩展到公有云上的可能。
因为ERP系统的实施,煌上煌实现了生产管理的精细化,即能够针对每个产品的生产过程(生产工单)进行精细化管理,包括生产计划、生产投入及产出,并通过与生产现场MES设备的集成进行数据实时采集。
“工作效率与成本控制对于企业来说是头等大事。”郭树文介绍说,“通过业务、财务一体化集成,我们能够有效掌握从采购、供应链到生产、销售的全面业务数据。基于此,财务可实时进行业务数据分析、管控,并可对每个产品的成本及毛利率进行实时统计、分析,从而提升库存周转率及冷链运行效率,不仅整体工作效率大大提升,财务部门月结效率从原来的10个工作日缩减至6-7个工作日,未来可能进一步缩减至5个工作日内,而且有效节省了成本,人力资源部门的人数从50人缩减至12人,信息中心从80人缩减至40人。”
对于煌上煌来说,ERP就是实现内部业务系统数字化的基座,目前已有包括POS、HR、OA、CRM、电子签章、数据仓库等在内的五六十个数字化工具与ERP相连接。郭树文介绍说:“对于那些能够与ERP直接相连的系统和工具,我们的原则是开放接口,科学合理地进行连接;而对于那些不能直接与ERP相连的系统和工具,我们则通过建立ESB总线先进行汇聚,如新零售的数据,然后再将ESB与ERP相连,实现转换和融会贯通。”
实践证明,人工智能在提升效率、节省成本方面确有优势。煌上煌在前端和后台也都在积极探索人工智能的落地应用。比如在门店,煌上煌将人工智能用于客流分析、冷柜中的物品检测等;在公司总部、行政办公区和生产区,将人工智能用于监督和规范员工穿衣和卫生习惯,以及分辨鸭子身上的不同部位,便于快速分类封装等。
“Infor M3已在公司总部全面上线,下一步就是在公司国内的8个基地推广应用,未来还计划扩展到海外子公司,实现上下联动、统一管理与协同。”郭树文如是说。
「往 • 期 • 精 • 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