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畜牧业呈现出一个动态且复杂的挑战。近几十年来,它根据对动物产品需求的演变进行了适应,动物生产系统需要提高其效率和环境可持续性。在不同的畜牧系统中有效行动取决于科学技术的进步,这允许增加照顾动物健康和福祉的数量。精准畜牧业技术在现代农业中越来越普遍,帮助农民优化畜牧生产,最小化浪费和成本。
精准畜牧业(Precision Livestock Farming, PLF)在个体水平上监测动物行为和疾病检测。PLF建立在传感器、通信协议、信号处理、计算智能算法和嵌入式处理器之上的,允许开发便携式设备,用于实时监测个体动物,为农业系统提供积极管理支持。
1 研究背景
1.1 反刍动物采食行为的重要性
- 与营养和健康相关: 采食行为是反刍动物营养和健康的重要指标。咀嚼活动与瘤胃酸中毒的风险和饲料的适宜组成有关,反刍活动则提供有关分娩时刻和亚临床疾病或健康问题的信息。
- 影响生产效率: 采食行为的长期分析可以区分两种主要活动:反刍和放牧。这些活动占据每天 60-80% 的时间,对评估放牧策略、准确估计每日摄入量和检测疾病、发情和分娩等至关重要。
- 监测和评估的必要性: 为了优化动物生长和牛奶产量,并提高生产系统的效率和环境可持续性,需要监测和评估反刍动物的采食行为。
1.2 传统监测方法的局限性
- 传统方法,如视觉观察,耗时且效率低下,难以进行长期监测。
- 传统方法难以提供关于采食行为的具体细节,例如咀嚼次数、咀嚼速率和饲料类型。
1.3 自动监测技术的优势
- 自动监测技术可以提供关于动物采食行为的详细数据,包括咀嚼次数、咀嚼速率、饲料类型和反刍活动等。
- 自动监测技术可以进行长期监测,并用于评估动物采食行为的昼夜模式。
- 自动监测技术可以帮助农民及时发现健康问题,例如疾病、发情和分娩。
1.4 监测方法的多样性
- 自动监测技术可以使用多种传感器来监测动物采食行为,包括运动传感器、声音传感器、图像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
- 每种传感器都有其优点和缺点,例如运动传感器可以提供关于动物运动的详细信息,但可能会受到环境噪声的影响。
2 采食机制
采食行为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多个层次的时间和空间尺度。Bailey 等人 (1996) 提出了一种概念模型,将采食行为分为六个层次:
- 咬合: 动物接近牧场并利用舌头将草料带到口中。
- 采食站: 动物在特定的采食地点采食。
- 斑块: 动物在特定的草场斑块采食。
- 采食点: 动物在特定的采食地点采食。
- 牧场或草地: 动物在特定的牧场或草地上采食。
- 栖息地: 动物在其整个栖息地内的采食行为。
2.1 咀嚼活动的生物学机制
咀嚼活动是采食行为的基础,涉及动物上下颌的闭合和打开。咀嚼活动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 咬合: 动物利用上下颌将草料切割并固定在口中。
- 咀嚼: 动物利用牙齿将草料磨碎。
- 吞咽: 动物将咀嚼好的食物吞下。
咀嚼活动与瘤胃功能密切相关。 咀嚼过程中产生的唾液可以帮助缓冲瘤胃 pH 值,减少饲料颗粒大小,并促进瘤胃细菌附着在饲料颗粒上进行微生物发酵。
2.2 咀嚼活动与采食行为的关系
- 咀嚼活动是采食行为的核心,但采食行为还包括其他活动,例如行走、站立和躺卧。
- 咀嚼活动与采食行为的关系取决于动物所处的环境和采食策略。 例如,在放牧系统中,动物需要行走和站立来采食,而在舍饲系统中,动物可以直接从饲料槽中采食。
2.3 不同采食行为的特点 (咀嚼、反刍、采食)
2.3.1 咀嚼
- 咀嚼活动产生声音,这些声音的能量、幅度和持续时间与咀嚼的类型和强度有关。
- 咀嚼活动与饲料的物理特性(如纤维含量、拉伸强度、水分含量和密度)有关。
2.3.2 反刍
- 反刍活动也产生声音,但这些声音的能量和幅度较低,因为草料已经破碎并含有额外的水分。
- 反刍活动由三个阶段组成:反刍、咀嚼和吞咽。
2.3.3 采食
- 采食活动包括行走、站立和躺卧等行为,这些行为也产生声音,例如行走时产生的脚步声和躺卧时产生的呼吸声。
- 采食活动与动物的营养需求和采食策略有关。 例如,饥饿的动物可能会采食得更快,而饱腹的动物可能会采食得更慢。
3 基于不同传感器的监测方法
本文将介绍三种主要的监测和分析反刍动物采食行为的方法:基于运动传感器、基于声音传感器和基于图像传感器的方法。
3.1 基于运动传感器
3.1.1 数据采集和管理
- 运动传感器通常安装在动物的颈部或腿部,例如加速度计、陀螺仪和磁力计。
- 数据采集通常需要大量的动物和长时间的数据收集,这需要复杂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
3.1.2 预处理
- 预处理步骤包括插值缺失值、去除异常值、去除重力加速度和偏差。
- 预处理的目标是生成更易于分析和识别的特征。
3.1.3 特征提取
- 特征提取可以从时间域和频域进行,例如计算加速度和角速度的统计特征、能量、零交叉率和平均强度。
- 特征提取的目标是提取能够区分不同采食行为的特征。
3.1.4 分类
- 分类器可以基于启发式方法、经典机器学习方法或深度学习方法。
- 启发式方法使用简单的规则和阈值来区分采食行为。
- 经典机器学习方法使用统计推断和集成模型来分类采食行为。
- 深度学习方法使用人工神经网络来学习数据的复杂表示。
3.1.5 验证方法
- 模型验证可以使用 k 折交叉验证或留一数据验证。
- 常用的性能指标包括准确率、精确率、召回率和 F1 分数。
- 对于类别不平衡的数据集,可以使用重采样技术来平衡类别。
3.2 基于声音传感器
3.2.1 数据采集和管理
- 声音传感器通常安装在动物的额头、角或鼻梁上,例如麦克风。
- 数据采集需要大量的动物和长时间的数据收集,这需要复杂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
3.2.2 预处理
- 预处理步骤包括分割、降噪和滤波。
- 预处理的目标是提高信号的信噪比并提取更有用的信息。
3.2.3 特征提取
- 特征提取可以从时间域和频域进行,例如计算梅尔频率倒谱系数 (MFCC) 和时间域特征。
- 特征提取的目标是提取能够区分不同采食行为的特征。
3.2.4 分类
- 分类器可以基于启发式方法、经典机器学习方法或深度学习方法。
- 启发式方法使用简单的规则和阈值来区分采食行为。
- 经典机器学习方法使用统计推断和集成模型来分类采食行为。
- 深度学习方法使用人工神经网络来学习数据的复杂表示。
3.2.5 验证方法
- 模型验证可以使用 k 折交叉验证或留一数据验证。
- 常用的性能指标包括准确率、识别率、误报率和漏报率。
- 对于类别不平衡的数据集,可以使用重采样技术来平衡类别。
3.3 基于图像传感器
3.3.1 数据采集和管理
- 图像传感器通常安装在固定的位置,例如摄像机。
- 数据采集通常需要大量的图像或视频,这需要复杂的存储和传输。
3.3.2 预处理和特征提取
- 预处理步骤包括图像增强、去噪和分割。
- 特征提取可以使用深度学习方法自动提取。
3.3.3 分类
分类器通常使用深度学习方法,例如卷积神经网络 (CNN) 和循环神经网络 (RNN)。
3.3.4 验证方法
- 模型验证可以使用训练/验证数据集划分。
- 常用的性能指标包括准确率、精确率、召回率和 F1 分数。
- 对于类别不平衡的数据集,可以使用重采样技术来平衡类别。
3.4 鼻带压力传感器
可以直接测量动物上下颌的运动,从而识别采食行为。
- 数据采集和管理: 需要动物佩戴鼻带,并记录压力数据。
- 预处理和特征提取: 可以使用时间域特征或频域特征。
- 分类: 可以使用启发式方法或经典机器学习方法。
- 验证方法: 可以使用训练/验证数据集划分或 k 折交叉验证。
3.5 传感器技术的比较
3.5.1 基于运动传感器
3.5.1.1 优点
- 便携性: 运动传感器通常可以安装在动物的颈部或腿部,无需侵入动物。
- 连续性: 运动传感器可以连续监测动物行为,提供长时间的数据。
- 灵活性: 运动传感器可以放置在多个位置,例如颈部、腿部或耳部,以监测不同的行为。
3.5.1.2 缺点
- 易受干扰: 运动传感器容易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例如振动、温度变化和动物运动。
- 需要校准: 运动传感器需要定期校准,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 无法直接测量采食行为: 运动传感器无法直接测量采食行为,需要与其他传感器结合使用。
3.5.2 基于声音传感器
3.5.2.1 优点
- 提供详细的行为信息: 声音传感器可以提供有关采食行为、饲料类型和采食量的详细信息。
- 不受环境因素影响: 声音传感器不受环境因素的影响,例如光照、温度和湿度。
- 易于安装和使用: 声音传感器易于安装和使用,无需侵入动物。
3.5.2.2 缺点
- 易受噪声干扰: 声音传感器容易受到环境噪声的影响,例如风声、鸟鸣和其他动物的叫声。
- 需要校准: 声音传感器需要定期校准,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 无法直接测量采食行为: 声音传感器无法直接测量采食行为,需要与其他传感器结合使用。
3.5.3 基于图像传感器
3.5.3.1 优点
- 非侵入性: 图像传感器无需侵入动物,可以远程监测动物行为。
- 提供详细的视觉信息: 图像传感器可以提供有关动物采食行为、饲料类型和环境条件的详细信息。
- 易于安装和使用: 图像传感器易于安装和使用,无需侵入动物。
3.5.3.2 缺点
- 需要大量存储空间: 图像传感器需要大量的存储空间来存储图像和视频数据。
- 需要高性能计算资源: 图像传感器需要高性能的计算资源来处理图像和视频数据。
- 易受环境因素影响: 图像传感器容易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例如光照变化和阴影。
4 挑战及未来发展方向
4.1 数据和实验方法的标准化
- 数据共享: 缺乏公开可访问的数据集,导致难以比较不同研究的结果,并阻碍了技术的推广。需要建立共享数据平台,促进学术交流和合作。
- 实验方法: 缺乏标准化的实验参数、协议和性能指标,导致研究结果难以复制和验证。需要制定标准化的实验方法,以促进研究的可比性和可重复性。
4.2 机器学习模型的优化
- 计算成本: 深度学习模型的计算成本和内存需求较高,限制了其在资源受限设备上的应用。需要开发轻量级模型和高效的算法,以提高模型的性能和效率。
- 数据需求: 深度学习模型需要大量的训练数据,而标记数据的获取成本较高。需要探索数据增强、迁移学习和半监督学习等方法,以减少对标记数据的需求。
4.3 多模态数据融合
目前大多数研究只使用单一类型的数据,例如运动数据或声音数据,而忽略了其他类型的数据,例如图像数据。需要开发能够融合多模态数据的算法,以提供更全面的理解。
4.4 边缘智能和人工智能
需要将机器学习算法部署到边缘设备和智能设备中,以实现实时监测和分析。需要探索边缘智能和人工智能技术,以提高系统的自主性和灵活性。
4.5 分布式智能生态系统
需要构建分布式智能生态系统,将边缘、雾和云计算层结合起来,以实现高效的数据处理和管理。需要探索分布式智能技术,以提高系统的可扩展性和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