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
社会生态,它是指人类随着利用科技对环境的作用所呈现出的人和人的关系,人和人群的关系,人群和环境的关系 。而生态文明的理念,提倡的不止是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也包含注重规律的和谐性、可持续性、稳定性,还包括在发展创造中学习构造我们的社会生态。
由于我们玩儿的是奔跑式旅行游戏 ,必然就是行色匆匆的过客 ,所以要想从全视角地去看透俄罗斯的政治经济社会结构本质并做出全面评价,显然是不太可能的。但是只要我们在玩乐的同时,稍为从社会学的生物因素 、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几个方面去观察 ,便会在匆匆一瞥之间看到俄罗斯的社会生态概貌,也才会蓦然惊觉:“眼前的俄罗斯社会实况,竟与国内宣传机器长期向我们选择性倾销的信息存在明显差别,即在苏联解体之后,今天俄罗斯的国民生活虽然并非那么尽如人意,但也并非多么的不堪回首。”
俄罗斯豪华九日游印象速记(之四)
狼头长啸李树身/原创
我们“俄罗斯豪华九日游尊享(1)团”的老中青少四世同堂一行24人,毫无疑问地也像外国游客抵达北京之后一样,首先想到的便是急于想见到神秘的中南海和天安门广场,而且也急于想见到那神秘的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和红场。可是 ,乘坐的游览大巴车却一路上走走停停,慢得像爬行中的蜗牛,我们就怨声载道起来。
那个伴同我们的中国小伙子导游,是在莫斯科留学并读完临床医学的研究生。尽管他如今已婚,但仍然留恋在莫斯科多年了,而且学非所用地干上现在这个貌似挺挣钱导游职业。
此时中国小伙子导游安抚我们说,莫斯科是“天下第二堵城”(土尔其的伊斯坦博尔城是“天下第二堵城”),你们着急也没用。就此话题,他向我们发表了精彩的长篇演讲。
为什么莫斯科的城市道路密如蛛网,可交通又如此之堵呢?原因较多。首先 ,是莫斯科的汽车实在是太多了!莫斯科的城镇人口约一千零几十万,而汽车也有上千万辆,几乎达到人均一辆。为何会有这么多汽车?原因同样也较多。
原因之一,是莫斯科人手里有充裕的闲钱用于购买汽车。尽管搜索百度百科所得到的中国官方数据称,“2015年俄罗斯平均月工资约为3.3万卢布(约合人民币3200元),并称“首次低于中国”;而中国员工月平均工资为656美元,约合人民币4134元。
可是,再搜索维基百科联合国提供的数据,却又变成了中国人8200多美元/年、俄罗斯人8400多美元/年。显然,都是一些“各取所需”的神马数据!显然,谁公布的数据,都令人难以置信!
所以说,我们只能相信自己的眼睛!因为我们看到的莫斯科人,尽管他们的月均收入看似不算很高,但却享受着免费医疗 、免费教育 、免费物业管理;居民住房也不收费,而且政府还规定人均18平米以下的部分无偿转让给个人,其中18平米以上的居民住房也只收很少的钱;自来水、热水(一天24小时供应、供暖,从来就不收费,甚至索性连水表都省去了。
因此,这个国家的公民根本就不知道水表为何物。尽管天然气和电是计价收费的,但也是粗放型管理的低收费;可以说这种极低的收费,对于居民而言根本就算不上是一笔开支。所以,莫斯科人才会有了充裕的闲钱来购买汽车;同时,也因买的汽车太多而造成了交通的极其拥堵。
不得不提示一下,绝大部分莫斯科人使用和购买的都是免关税后的低价进口汽车。比如,在中国卖价约为50余万元人民币的同型号奔驰轿车,在莫斯科的卖价却仅约为25万人民币,约低一倍。
而且汽车没有“报废年限”这种规定,哪怕行驶了三四十年的破旧汽车,修修补补能通过年检年审的就允许在满大街“慢游慢走”,所以豪车上路想快也休想快起来。现在回想,那天来机场接我们的破旧大巴老爷车,大概就是当地导游用低价租来的这一类车。
莫斯科与加拿大交通规则的相似之处,主要体现在“车让人”,充分体现着人性与人权的至高无上。莫斯科的街道四通八达,道路星罗棋布,三岔路口、十字路口多得要命,因此人行通道的斑马线也多得要命;而有红绿灯管制的路口点却极少,更不见有一个指挥车辆行人的交警岗亭和警察出现在街道。
特别值得一提的事儿,是在没有安装红绿灯的路口上,哪怕只有一个行人踏上了斑马线两端的任何一端,就算是普京的车队也得停下来,礼让那个行人慢慢地先行走过斑马线。
之前笔者不相信,便做了一回试验。见有一串豪车驶近三岔路口时,我急忙抢先一步踏上了斑马线一端,且站着不动,此时那一串豪车便立刻刹车停了下来。我朝司机打手势,表示不着急请您先通行。可是豪车司机将头伸出窗外,满脸微笑,也朝我打手势表示请我先通行。真个是百闻不如一见呀!
如此多的礼让,哪怕是再豪华的车也休想快驶起来。可是,你要是横穿没有斑马线的马路,那么车是绝对不会让你的,就是撞死你了,司机连半毛责任也不会承担的。这就是法治下的交通管制。
“地大物博”,也是造成莫斯科“天下第二堵城”的另一原因。众所周知,俄罗斯的国土面积为17,075,400平方公里,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而总人口却仅1.431亿。
所谓“物博”,主体现在俄罗斯不使用“绿化率”而只使用“森林率”这个词,这是由于森林树木的储量实在太大了,所以在“森林率”达到70%的莫斯科,有60%以上的市民选择在森林茂密的郊外建私家别墅居住 ,驾车来往于城区与郊区上下班 。如此,交通岂有不拥堵之理 ?加之俄罗斯又是石油大国,而莫斯科的市民又享受着普京“永远不许涨价”的利民政策——“汽油比水还更便宜”,当然人人就更加乐于买车长途自驾车上下班。
我们的旅游大巴终于驶达克里姆林宫。导游欣喜地告诉我们:“大家请看,红墙里那塔楼上今天挂起了俄罗斯国旗,证明着普京总统今天在此办公。如果走运,你们或会碰上普京路过,向你们招手致意。”
通往克里姆林宫的道路中间,有一条相当醒目的警戒线。以此警戒线为界,只允许游人在国会大厦和东正教大教堂这边偌大的风景如画的公园里自由活动和拍照;警戒线的对面是普京的总统府,有荷枪实弹的军警穿梭巡逻,显得威严肃穆。
图片:同行的“三学士”(笔者居中)
其实这里最为显赫的并非总统府和国会大厦,而是东正教大教堂。这样的教堂遍布莫斯科,每天都有络绎不绝的众多教徒来到教堂,忏诚地诵经、唱诗做礼拜。钟声优扬而远播,令人深深地感受到宗教信仰的力量是何等的伟大,而相形之下的总统府和国会大厦,便显得黯然失色!
图片:与克里母林宫遥相呼应的东正教大教堂
图片:随处可见的华丽东正教堂
那个慕名已久的红场,其面积还不到天安门广场的十分之一大,而且地面坑洼不平 。昔日令人景仰的列宁墓也被遮蔽起来 ,谢绝游人参观 ,让我们这些前来“朝圣”的黄皮肤黑眼睛黑头发信徒们,心中难免泛起几分凄怆的感受。
可是白皮肤蓝眼睛黄头发的俄罗斯人 ,绝大多数却在称颂着由他们投票选举的执政党和总统为改善民生所做出的卓越贡献 ; 而且更加赞颂他们忠诚于并信仰着的“天主”,对主义什么的反而给遗忘了。
列宁墓的卫兵为何被撤销了?浸泡在防腐剂里的列宁尸体在水晶棺里是否早已腐烂透了?俄罗斯国会为何至今也未通过“永久性列宁墓保护法”?显然,这与俄罗斯公民们的日常生活似乎早已没有了关联。
就连当年的铁杆布尔什维克分子普京也是这样 。早在苏联刚解体时,普京就发表过对这个帝国的评价 。据媒体报道 ,当时一位记者向时任列宁格勒副市长的普京提问:“您办公室的这面墙上,昨天还挂着列宁的头像,但今天我发现它已经被摘掉了。您有何评价?”
“我的助手们把它摘掉了,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但对此我感到很平静。”普京回答说:“我也曾经喜爱马列著作,读了很多,但成熟后发现那不过是一个美丽却有害的童话”;“1917年的革命家们在国家内建起一个个独立的公国,这如同给统一的国家埋下了定时炸弹”。
相比而言,当年前普京的那次发言更具实质性意义,并不是因为那句格外刺耳的“童话论”,而是他对列宁像被摘掉表现得十分平静。苏联人也正是怀着这种心境看待国家解体的;当年12月25日晚,红场上的人们也是这样对待苏联国旗坠落的。
苏联解体不光是一个国家在地缘上的解体 ,更是一种政治体制在这个国家的终结 。普京对这次解体的痛惜之情只是出于地缘因素 ,却丝毫不在意其政治和思想内涵,这是从日后他的那句“苏联解体是20世纪最大的地缘政治悲剧”中体现出来的。虽然民众为国家解体而感到难过,却也接受了苏联体制终结的客观现实。
为了让世人了解前苏联与时下俄罗斯的不可同日而语,莫斯科旅游管理部门刻意安排了一个景点——“麻雀山观景台 ”。在沙皇时代,此山名叫“麻雀山”,但在“十月革命”之后改名叫作了“列宁山”,但在苏联解体后又恢复,重称“麻雀山”。
图片:莫斯科的麻雀山
麻雀山是莫斯科地域的制高点。站在此山观景台上左顾右盼,公路俨然是天然的分界线,它将公路身后由前苏联早期建立的莫斯科大学楼,作为前苏联的象征;再将公路身前居高临下俯瞰到的生机勃发的莫斯科城全貌,作为经苏联解体脱胎换骨后新兴俄罗斯的象征,让你自己去比较: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风光如何?
(注:本文图片版权归属蒋秀波和董丽如大哥大姐,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