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NAT产生背景
2 NAT作用
3 NAT分类
NAT(网络地址转换技术)
1 NAT技术产生背景
[1] IPV4地址不够用
[2] 处于IPV4到IPV6的一个过渡阶段,IPV6地址还没有完全普及
2 作用
[1] 解决IP地址不够用的问题
[2] 做公网和私网地址的转换
[3] 保护内网的安全
私网:由私网地址组成的网络
私网地址:可以重复使用的地址
A类地址:10.0.0.0 ——10.255.255.255 掩码8位
B类地址:172.16.0.0——172.31.255.255 掩码16位
C类地址:192.168.0.0——192.168.255.255 掩码24位
公网:运营商的网络,全球唯一
公网地址:运营商的网络所使用的IP地址
3 NAT分类
[1]静态NAT
将私有IP和公有IP做一对一的映射,这种办法没有解决IP不够用的问题
[2]动态NAT
将私有IP和公有IP做一个动态的映射,这其实也是一种一对一的映射
[3]NATP
基于端口的动态NAT技术,将私有IP地址和端口号与公网IP地址和端口号做一个映射,基本可以解决IP不够用的问题
[4] Easy IP
没有地址池的概念,实现的方式和NATP一样,是一种简易形式,适用于没有固定的公网IP地址的场景
[5]NAT server
把公网IP的某一个端口固定映射到私网IP的某个端口,让公网上的用户可以主动访问私网中的服务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