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一、分析调优
性能测试分析的关键指标
分析步骤
收集数据:
找到瓶颈:
性能调优策略
调优硬件资源:
数据库调优:
持续监控和改进
二、性能测试曲线图
1. 轻负载阶段(Light Load)
2. 重负载阶段(Heavy Load)
关键点 1:资源饱和(Resource Saturated)
关键点 2:吞吐量下降(Throughput Fallback)
3. 超载阶段(Buckle Zone)
关键点 3:终端用户体验差(End Users Experience Degradation)
过程总结:
一、分析调优
性能测试的分析与调优(Performance Testing Analysis and Optimization)是确保应用程序或系统在高负载条件下稳定、高效运行的重要环节
性能测试分析的关键指标
响应时间:系统从接收请求到返回响应的时间
吞吐量:单位时间内系统处理的请求数
并发用户数:同时对系统发出请求的用户数量
资源利用率:CPU、内存、磁盘I/O和网络带宽等资源的使用情况
错误率:请求失败的百分比
分析步骤
收集数据:
通过工具(如JMeter、LoadRunner、Gatling等)进行测试,记录系统的各项性能指标
找到瓶颈:
观察资源利用率(CPU、内存、I/O等),发现系统瓶颈。例如,CPU利用率持续过高可能表明需要优化算法或增加硬件资源
分析日志和错误:通过分析系统日志,查找错误、异常或警告信息,以帮助定位问题
性能基准对比:与性能基准数据对比,分析性能是否符合预期
性能调优策略
优化代码:检查有无性能瓶颈的代码段,优化循环、查询、算法等减少不必要的I/O操作使用异步或并发处理提高响应速度
优化数据库查询:例如,减少冗余的查询或使用索引
调优硬件资源:
增加服务器资源:如增加CPU、内存、或采用负载均衡等
调整服务器配置:如Tomcat或Nginx的线程池、连接池设置
数据库调优:
索引优化:确保查询所需的字段建立了合适的索引
缓存机制:使用缓存减少对数据库的重复查询
SQL语句优化:避免全表扫描,减少复杂查询
网络优化:减少请求中的冗余数据,启用压缩传输
缓存使用:使用内存缓存(如Redis、Memcached)来提高数据读取速度
分布式系统架构:通过水平扩展,分布式缓存等方式减轻单个服务器的负载
持续监控和改进
性能调优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测试与调优应多次迭代,并在每次代码变更或发布时进行相应的性能测试。要不断监控系统运行情况,发现新的瓶颈及时调整
二、性能测试曲线图
横轴:从左到右表现了Number of Concurrent Users(并发用户数)的不断增长曲线:分别表示Utilization(资源的利用情况,包括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Throughput(吞吐量,这里是指每秒事务数)以及Response Time(响应时间)区域:曲线图主要分为3个区域,分别是:Light Load (轻负载阶段)、Heavy Load (重负载阶段)和Buckle Zone(超载阶段)The Optimum Number of Concurrent Users(最佳并发用户数):在Light Load和Heavy Load两个区域交界处的并发用户数The Maximum Number of Concurrent Users(最大并发用户数):在Heavy Load和Buckle Zone两个区域交界处的并发用户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