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单例模式
模式概述
- 定义:单例模式是一种设计模式,目的是确保一个类只有一个实例,并提供一个全局访问点。
- 实现方式:常见的单例模式实现方式有懒汉式和饿汉式。懒汉式是在第一次需要用到实例时才创建对象,而饿汉式是在类加载时就创建好实例。
Java 内存模型(JMM)和线程工作内存
Java 内存模型规定了线程与主内存之间的交互规则,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主内存:所有 Java 对象实例和静态变量都存储在主内存中。主内存可以看作是一个共享的内存区域,所有线程都可以访问。
-
工作内存(线程缓存):每个线程有自己的工作内存(也称为线程缓存)。线程的工作内存中存储着该线程所需要的数据(变量副本)。每个线程从主内存中读取所需变量值后,会将这些值暂存到自己的工作内存中,线程在计算或操作这些变量时,是在工作内存中进行的,而非直接在主内存中操作。
-
变量读取与写入:线程的工作内存会把从主内存加载的变量值保存在自己的缓存中,执行计算时直接对缓存中的数据进行操作。修改后的结果也会先写入线程的工作内存中,最后再同步回主内存中。
这种设计可以提高访问速度,但也会带来一个问题——可见性问题。
可见性问题
因为每个线程对变量的操作都发生在自己的工作内存中,当多个线程操作同一个变量时,工作内存和主内存之间的更新不同步,就会导致一个线程对变量的修改对其他线程不可见。
例如,假设有一个变量 flag
,被线程 A 和线程 B 同时使用:
- 步骤 1:
flag
初始值为true
,存储在主内存中。 - 步骤 2:线程 A 将
flag
的值加载到自己的工作内存中。 - 步骤 3:线程 B 也将
flag
的值加载到自己的工作内存中。 - 步骤 4:线程 A 将
flag
的值修改为false
并写回到主内存中。 - 步骤 5:线程 B 继续使用自己的工作内存中缓存的
flag
值,而不会意识到主内存中的值已经被修改为false
。
结果就是,线程 B 继续操作的是一个过期的值,导致了可见性问题。
volatile
如何解决可见性问题
在 Java 中,volatile
关键字是一种轻量级的同步机制,用于修饰变量。volatile
可以确保被修饰的变量在所有线程中都是可见的,具体来说有以下两方面保证:
-
读操作从主内存中加载最新的值:当一个变量被声明为
volatile
时,JMM 会确保每次线程读取这个变量时,都是从主内存中直接读取最新的值,而不会使用工作内存中的缓存值。 -
写操作立即同步到主内存:同样,当一个线程对
volatile
变量进行写操作时,JMM 会强制将这个更新后的值立即刷新回主内存,使得其他线程可以立即看到最新的变化。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代码示例,说明 volatile
如何确保线程之间的可见性:
public class VolatileExample {private volatile boolean flag = true;public void updateFlag() {flag = false; // 这里修改flag值会立即同步到主内存}public void checkFlag() {while (flag) {// 这里每次读取flag的值,都是从主内存读取最新值}}
}
在这个例子中:
flag
被volatile
修饰后,线程执行updateFlag()
方法将flag
设置为false
时,值会立即写回主内存。- 另一个线程执行
checkFlag()
方法,每次读取flag
值时,都会从主内存中获取最新的值,而不会使用线程缓存。
volatile
的局限性
虽然 volatile
能解决可见性问题,但它并不能保证操作的原子性。只能用在简单的赋值操作中举例来说,count++
这样的操作包含了多个步骤(读取 count
值、增加 1 并写回),volatile
并不能确保多个线程同时执行该操作时不会产生冲突。
使用 volatile
和 synchronized
实现单例模式
synchronized
关键字
- 定义:
synchronized
是一种重量级的同步机制,可以修饰方法或代码块,用于控制线程访问的顺序。 - 作用:
synchronized
可以确保同一时刻只有一个线程执行同步代码块或方法,保证了代码的原子性和可见性。进入synchronized
块的线程会自动获取锁,执行完毕后会释放锁。 - 适用场景:适用于需要保护某段关键代码的场景,例如对共享资源的读写操作。
轻量级和重量级同步的区别
在多线程编程中,轻量级和重量级同步主要指同步机制对系统资源的占用程度,以及对性能的影响。
1. 轻量级(volatile
属于轻量级同步)
volatile
被称为轻量级同步,原因是它仅仅确保了变量的可见性,但并不保证原子性。它没有像 synchronized
那样的锁机制,不会阻塞线程,因此不会引起线程上下文切换。使用 volatile
不需要进入同步块,也就没有额外的资源消耗和性能开销。
优点:
- 无锁机制,性能较高。
- 可以保证变量的最新值对所有线程可见。
局限性:
- 只能用在简单的赋值操作中,不适用于复合操作(如
count++
)。 - 不保证操作的原子性,不适合需要排他访问的场景。
2. 重量级(synchronized
属于重量级同步)
synchronized
是重量级同步,因为它涉及锁机制。当一个线程进入 synchronized
块或方法时,其他线程无法同时进入该块,这会导致线程的阻塞和等待。锁的获取和释放会带来额外的系统开销,比如线程的上下文切换(切换线程时操作系统保存和恢复线程的状态),因此性能相对较低,属于重量级操作。
优点:
- 可以保证操作的原子性和可见性。
- 适用于需要保护复合操作的场景,例如共享资源的修改。
局限性:
- 由于线程需要等待锁,性能较低。
- 在大量线程争抢锁时,可能会导致性能下降。
为什么选择轻量或重量
轻量和重量的选择取决于程序对同步的需求和性能的权衡:
- 如果只是需要简单的变量可见性(比如某个标志位的状态),使用
volatile
更合适。 - 如果操作涉及多个步骤且需要原子性保障(如增减计数器、更新共享资源),
synchronized
更可靠,尽管它会带来更多性能开销。
双重检查锁定模式(Double-Checked Locking)
双重检查锁定是一种延迟初始化的懒汉式单例模式,它利用 volatile
和 synchronized
确保线程安全,同时避免了每次获取实例时都进入同步块的性能开销。
public class Singleton {// 使用 volatile 关键字,确保 instance 对所有线程的可见性private static volatile Singleton instance = null;// 私有构造函数,防止外部创建实例private Singleton() {}// 提供一个全局访问点public static Singleton getInstance() {if (instance == null) { // 第一次检查synchronized (Singleton.class) { // 同步代码块if (instance == null) { // 第二次检查instance = new Singleton();}}}return instance;}
}
详细解读双重检查锁定中的过程
-
第一个 if (instance == null):
- 多个线程可能同时调用
getInstance()
方法。 - 因为这是在同步块外执行的第一次检查,所以多个线程会同时通过
if (instance == null)
的判断,认为instance
为null
(因为最开始instance
确实是null
)。
- 多个线程可能同时调用
-
synchronized (Singleton.class):
- 虽然多个线程通过了第一次检查,但只有一个线程能成功获取锁,进入
synchronized
块。其他线程会在同步块外等待,直到锁被释放。 - 第一个进入
synchronized
块的线程会创建Singleton
实例。
- 虽然多个线程通过了第一次检查,但只有一个线程能成功获取锁,进入
-
第二个 if (instance == null):
- 第一个获得锁的线程在
synchronized
块中再次检查instance == null
。因为这是第一次创建实例的线程,所以instance
仍然为null
,于是这个线程创建实例。 - 当第一个线程释放锁后,其他等待的线程会依次进入
synchronized
块。此时instance
已经被创建,所以这些线程在synchronized
块内的第二次检查if (instance == null)
会发现instance
不再是null
,因此不会再次创建实例。
- 第一个获得锁的线程在
双重检查的原因是性能优化。在大多数情况下,单例对象已经被创建,我们不需要进入 synchronized
块,从而减少了同步的开销。
2. 代理模式
模式概述
代理模式是一种设计模式,它让一个对象(代理对象)代替另一个对象去处理请求。我们用代理对象来控制对实际对象的访问,这样我们可以在访问实际对象前后添加一些额外功能,比如控制权限、记录日志、延迟加载资源等。
想象一下,当你要进入一个大型活动会场时,会有一个安保人员检查你的门票。这时,安保人员就是一个代理,他控制了你对会场的“访问”。通过代理人员的检查,确保只有合法的客人才能进入会场。
适用场景
代理模式适用于以下几种情况:
- 访问控制:限制谁可以访问对象,比如权限控制。
- 延迟加载:在需要时才加载某些资源,比如数据库连接或大文件。
- 日志和监控:代理对象可以记录谁在什么时间访问了资源,方便后续分析。
代理模式的结构
代理模式通常包含以下三个角色:
-
接口或抽象类(Subject):定义了实际对象和代理对象共同的接口。这样代理对象和实际对象可以被同样的方式调用。
-
实际对象(RealSubject):这是被代理的对象,它包含了业务逻辑,比如文件读取、数据库连接等功能。
-
代理对象(Proxy):这是负责“代理”访问的对象,它持有对实际对象的引用,并实现了与实际对象相同的接口。
让我们来通过一个例子一步步地解释代理模式。
示例:延迟加载图片
假设我们有一个图片类 RealImage
,它需要从磁盘加载图片的操作,但这个操作可能比较耗时。因此,我们可以创建一个代理类 ImageProxy
,用来在需要时才实际加载图片。
-
定义图片接口
首先,我们定义一个
Image
接口,这样代理类和实际图片类都可以实现这个接口,并保持相同的操作方法(在这里是display()
方法):public interface Image {void display(); }
-
实现实际图片类(RealSubject)
接下来,我们创建
RealImage
类,它负责从磁盘加载图片。加载图片的操作可能很耗时,我们可以用System.out.println
模拟这种加载的延迟效果。public class RealImage implements Image {private String fileName;public RealImage(String fileName) {this.fileName = fileName;loadFromDisk(); // 模拟加载图片的耗时操作}private void loadFromDisk() {System.out.println("Loading " + fileName);}public void display() {System.out.println("Displaying " + fileName);} }
-
创建代理类(Proxy)
然后,我们创建
ImageProxy
类,它是Image
接口的代理实现。代理类持有实际图片对象的引用(RealImage
),并在需要时才去创建和加载它。通过代理,我们可以延迟RealImage
的初始化,直到第一次调用display()
才加载图片。public class ImageProxy implements Image {private RealImage realImage; // 持有实际图片对象的引用private String fileName;public ImageProxy(String fileName) {this.fileName = fileName;}public void display() {if (realImage == null) { // 仅在需要时才加载实际图片realImage = new RealImage(fileName);}realImage.display();} }
-
测试代理模式的效果
在客户端代码中,我们通过代理类
ImageProxy
来访问图片对象。这样,我们可以在第一次调用display()
方法时才实际加载图片,避免了每次创建图片时都加载的开销。public class ProxyPatternDemo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Image image = new ImageProxy("test_image.jpg");// 第一次调用 display,实际图片会被加载image.display();// 第二次调用 display,使用已经加载的图片image.display();} }
执行结果
Loading test_image.jpg
Displaying test_image.jpg
Displaying test_image.jpg
解析
-
延迟加载:代理类
ImageProxy
通过realImage == null
的检查,仅在第一次调用display()
方法时才去创建RealImage
,从而实现了延迟加载。 -
访问控制:用户通过
ImageProxy
访问RealImage
,从而将实际图片的加载过程隔离出来,用户不必直接创建和加载图片对象,而是通过代理类来控制加载行为。
总结代理模式
代理模式在不修改实际对象的情况下,控制了对实际对象的访问,还可以增加额外的操作,例如延迟加载和访问权限验证等。代理模式非常适用于需要访问控制或延迟初始化的场景。
3. 适配器模式
模式概述
适配器模式是一种设计模式,它将一个类的接口转换为客户端期望的接口。简单来说,适配器模式解决了接口不兼容的问题,使得原本无法直接使用的类能够配合工作。
举个简单的例子:假如你的手机充电器插头是USB-C型,但你的插座是三孔的,这时你就需要一个适配器,它能够把USB-C型插头转换成符合三孔插座的插头,让你可以正常充电。
适用场景
适配器模式适用于以下情况:
- 接口不兼容:当使用的接口与已有类的接口不匹配时,通过适配器连接两者。
- 复用现有类:不改变已有类的代码,让它适配新的接口要求。
适配器模式的结构
适配器模式一般包含以下几部分:
- 目标接口(Target):客户端期望使用的接口。
- 已有接口(Adaptee):原本不兼容的接口,需要被适配的接口。
- 适配器(Adapter):实现目标接口,并将已有接口的功能转换为目标接口的功能。
实现步骤
我们来通过一个具体示例逐步理解适配器模式的实现。
示例:音频播放器扩展
假设我们有一个音频播放器 AudioPlayer
,它只能播放 MP3 格式的音频文件。现在,我们需要扩展播放器,让它可以播放其他格式的音频文件(如 VLC 和 MP4 格式)。
1. 目标接口 (MediaPlayer
)
AudioPlayer
类需要实现 MediaPlayer
接口,该接口定义了播放器的基本方法。
public interface MediaPlayer {void play(String audioType, String fileName); // 播放音频文件
}
2. 被适配接口 (AdvancedMediaPlayer
)
我们将定义一个 AdvancedMediaPlayer
接口,用来支持播放 MP4 和 VLC 格式的文件。这个接口包含两个方法:一个用于播放 MP4 文件,另一个用于播放 VLC 文件。
public interface AdvancedMediaPlayer {void playVlc(String fileName); // 播放 VLC 文件void playMp4(String fileName); // 播放 MP4 文件
}
3. 被适配的类 (VlcPlayer
和 Mp4Player
)
然后我们实现 AdvancedMediaPlayer
接口的具体类。VlcPlayer
用于播放 VLC 格式的文件,Mp4Player
用于播放 MP4 格式的文件。
public class VlcPlayer implements AdvancedMediaPlayer {@Overridepublic void playVlc(String fileName) {System.out.println("Playing VLC file. Name: " + fileName);}@Overridepublic void playMp4(String fileName) {// 不实现}
}public class Mp4Player implements AdvancedMediaPlayer {@Overridepublic void playVlc(String fileName) {// 不实现}@Overridepublic void playMp4(String fileName) {System.out.println("Playing MP4 file. Name: " + fileName);}
}
4. 适配器类 (MediaAdapter
)
为了使 AudioPlayer
能够播放 MP4 和 VLC 格式的文件,我们创建一个适配器类 MediaAdapter
,该类将 MediaPlayer
接口的 play()
方法与 AdvancedMediaPlayer
的方法连接起来。
public class MediaAdapter implements MediaPlayer {AdvancedMediaPlayer advancedMusicPlayer;public MediaAdapter(String audioType) {if (audioType.equalsIgnoreCase("vlc")) {advancedMusicPlayer = new VlcPlayer(); // 支持 VLC 格式} else if (audioType.equalsIgnoreCase("mp4")) {advancedMusicPlayer = new Mp4Player(); // 支持 MP4 格式}}@Overridepublic void play(String audioType, String fileName) {if (audioType.equalsIgnoreCase("vlc")) {advancedMusicPlayer.playVlc(fileName);} else if (audioType.equalsIgnoreCase("mp4")) {advancedMusicPlayer.playMp4(fileName);}}
}
5. 音频播放器类 (AudioPlayer
)
AudioPlayer
类实现了 MediaPlayer
接口,并且在播放 MP3 文件时直接处理,如果是其他格式,则通过 MediaAdapter
来适配。
public class AudioPlayer implements MediaPlayer {MediaAdapter mediaAdapter;@Overridepublic void play(String audioType, String fileName) {if (audioType.equalsIgnoreCase("mp3")) {System.out.println("Playing MP3 file. Name: " + fileName);}else if (audioType.equalsIgnoreCase("vlc") || audioType.equalsIgnoreCase("mp4")) {mediaAdapter = new MediaAdapter(audioType); // 使用适配器mediaAdapter.play(audioType, fileName);}else {System.out.println("Invalid media. " + audioType + " format not supported");}}
}
6. 测试类 (AdapterPatternDemo
)
最终,我们可以创建一个测试类来验证我们的 AudioPlayer
是否能够成功支持 MP3、MP4 和 VLC 格式的文件。
public class AdapterPatternDemo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AudioPlayer audioPlayer = new AudioPlayer();audioPlayer.play("mp3", "beyond the horizon.mp3"); // MP3 文件audioPlayer.play("mp4", "alone.mp4"); // MP4 文件audioPlayer.play("vlc", "far far away.vlc"); // VLC 文件audioPlayer.play("avi", "mind me.avi"); // 不支持的格式}
}
执行结果
Playing MP3 file. Name: beyond the horizon.mp3
Playing MP4 file. Name: alone.mp4
Playing VLC file. Name: far far away.vlc
Invalid media. avi format not supported
总结
- 目标接口 (
MediaPlayer
):为AudioPlayer
类提供统一的播放方法。 - 被适配接口 (
AdvancedMediaPlayer
):定义了播放 MP4 和 VLC 文件的方法。 - 适配器类 (
MediaAdapter
):实现了MediaPlayer
接口,并通过适配的方式调用AdvancedMediaPlayer
的方法,支持 MP4 和 VLC 文件格式。 - 音频播放器类 (
AudioPlayer
):实现了MediaPlayer
接口,并根据文件类型选择是否通过MediaAdapter
来播放 MP4 或 VLC 文件。
通过适配器模式,AudioPlayer
类能够扩展支持其他音频格式,而不需要改变现有的代码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