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工程博保研面试常见问题-高频
- 高频电路的负载为选频网络
- 串联谐振时、电感和电容两端电压模值相同(为电源电压的Q倍),符号相反
- 谐振时电容和电感的总瞬时储能是一个不变的常数,说明电感和电容不消耗外加电动势的能量,能量只在两者之间相互转换。
- 谐振曲线:Q值越大,曲线越尖锐,选择性越好
- 串联谐振回路通常适用于信号源内阻小,且负载电阻也小的情况(否则品质因数过小、选择性差)
- 并联谐振时,流过电感和电容的电流大大小相等符号相反,为外加电流的Q倍
- 串联并联等效变换:小的串联电阻变换为大的并联电阻,变换后品质因数不变
- 抽头的目的:减小信号源内阻和负载对回路的影响
- 抽头由低到高,等效电阻提高了,并联电阻增加,Q值增大
- 插入损耗:回路本身存在电导引起的
- 部分谐振:初级回路部分谐振,调节初级回路的电抗使初级回路达到X11 + Xf1 = 0。
- 部分谐振:次级回路部分谐振,若初级回路参数及耦合量固定不变,调节次级回路电抗使 X22 + Xf2 = 0
- 复谐振:在部分谐振(初级等效回路及次级等效回路都对信号源频率谐振)的情况下使得使反射电阻Rf1等于回路本身电阻R11,即满足最大功率传输条件
- 全谐振:两个回路都单独的达到与信号源频率谐振,如果如果改变M,使R11 = Rf1,R22 = Rf2,满足匹配条件,则称为最佳全谐振
- 放大器的通频带和选择性是一对矛盾;增益和稳定性是一对矛盾
- 放大器的带宽和增益是一对矛盾
- 克服自激的方法:中和法(外接中和电容)和失配法(增大负载电导)
- 自激产生原因:由于晶体管反向传输导纳Yre的存在
- 谐振功率放大器(能量转换器:把直流能量转化为交流能量)
- 功率信号放大器需要解决的两个问题:高效率、高功率
- 谐振功率放大器与小信号谐振放大器的异同之处:相同之处:它们放大的信号均为高频信号,而且放大器的负载均为谐振回路。不同之处: ● 激励信号幅度大小不同; ● 放大器工作点不同;● 晶体管动态范围不同。
- 谐振功率放大器通常用来放大窄带高频信号,其工作状态通常选为丙类工作状态(qsetca<90°),为了不失真的放大信号,它的负载必须是谐振回路。
- 欠压时输出功率小,效率低;临界状态输出功率最大,效率也较高;过压时输出功率降低,但效率最高在过压时达到
- 直流馈电电路:集电极馈电;基极馈电
- 串馈电路的作用:既可以避免电源高频成分影响放大器工作,又可以避免高频信号在LC负载电路以外产生不必要的损耗
- 输出匹网络的作用:①使负载阻抗与放大器所需要的最佳阻抗相匹配,以保证放大器传输到负载的功率最大,即它起着匹配网络的作用。②抑制工作频率范围以外的不需要频率,即它应有良好的滤波作用。③有效地传送功率到负载,但同时又应尽可能地使这几个电子器件彼此隔离,互不影响。
- 反馈型自激振荡器:振幅起振条件要求反馈电压幅度Vf要一次比一次大,而相位起振条件则要求环路保持正反馈
- 振幅平衡的稳定条件:
- 相位稳定的条件:
- 互感耦合振荡器:调集、调基、调发
- 振荡器频率稳定的方法:减小温度的变化;采用稳压电源;减小湿度和大气压力的影响;减小磁场对频率的影响;消除机械振动的影响
- 线性频率变换:频谱搬移
- 为什么实际中使用的单边带滤波器不是在高频段直接进行滤波,而是先在低频进行滤波,然后进行频率搬移?:如过直接在高频进行滤波,则滤波器带宽和载波频率相差太大,不易实现
- 集电极调幅:放大器工作在过压区
- 基极调幅工作在欠压区
- 包络检波的失真:惰性失真(RC电路放电速度过慢);底部切割失真(直流电阻和交流电阻不一样导致二极管截止)
- 混频器和变频器的区别:变频器包含混频和本振两个部分,称为自激混频器。而混频器则只完成频率变换,本振由另外的电路来产生,所以称为他激混频器。
- 和振幅调制相比,角度调制的主要优点是抗干扰性强。而主要缺点是占据频带宽,频带利用不经济。
- 调频前后总功率并没有发生变化,而只是将调频前的载波功率重新分配到各个边频上,这也是与振幅调制所不同的。
- 利用波形变换进行鉴频:将调频信号先通过一个线性变换网络,使调频波变换成调频调幅波,其幅度正比于瞬时频率的变化,经变换网络输出的调频调幅信号再作振幅检波即可恢复出原调制信号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rhkb.cn/news/53374.html
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联系长河编程网进行投诉反馈email:809451989@qq.com,一经查实,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