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嘉宾
徐羽 腾讯信息平台与服务线CTO
徐羽,腾讯信息平台与服务线CTO兼总经理、PCG事业群推荐与AI中台负责人。从2009年开始负责手机QQ浏览器从0起步到现在亿级DAU规模的研发工作,在2018年建立和负责PCG的推荐AI中台,在机器学习平台、NLP、CV视频理解、推荐算法和推荐架构等方面带领团队支持QQ浏览器和PCG业务的AI落地应用。加入腾讯前在加拿大黑莓公司工作6年,参与BIS手机邮件研发工作。
主持人
田超 腾讯云企业中心总经理
田超,腾讯云企业中心总经理、音视频应用平台总经理,负责腾讯云用户增长、DNSPod业务以及企业应用相关产品。同时也是资深用户增长专家,大数据技术专家,曾任应用宝增长平台总经理,摩拜单车技术副总裁。长期致力于对企业数字化相关研究。
1
田超:我了解到你是QQ浏览器的“开国元帅”,从2009年开始就负责手机QQ浏览器从0起步的研发工作,一直到现在达到亿级DAU规模。其实2009年还是PC浏览器斗争得如火如荼的时候,移动互联网也才刚起步,早入局是否意味着研发工作基本是“摸着石头过河”?从零打造QQ浏览器的经历里你印象最深的故事是什么?
徐羽:2009年是3G的元年,中国三大运营商开始部署3G的设备,用户开始能够用3G去上网,现在很多我们常用的移动互联网应用就是从那一年开始做的。
机缘巧合下,我在2009年11月加入腾讯,12月手机QQ浏览器的项目就起步了。当时的研发工作确实比较困难,整个网上都没有移动互联网的代码、文档等,要从底层自己慢慢探索。
当时手机的性能比较差,我们在手机浏览器上是看不到PC网页的,因为PC网页太复杂了。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抓取PC网页,在云端用内核进行排版渲染,然后下发绘制完成的二进制流给到像KJava、塞班等机器,低端手机上的浏览器客户端只需要绘制就可以了。
当时的协议是我自己写的,写了一个快200页的文档。我来腾讯之前在黑莓公司工作过,所以当时也参考了世界上比较先进的黑莓手机的通信协议和压缩协议。通过这个项目,我第一次接触到浏览器的内核,了解如何在浏览器上进渲染和排版,给我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
2
田超:现在手机用户的时长都被分配到各大APP上,短视频占三分之一,即时通讯占五分之一,其余时间也被在线视频、手机游戏、综合新闻、综合商城等瓜分完了,手机浏览器的位置变得越来越尴尬,再加上从市场份额来说,很多报告都指出QQ浏览器一直是“千年老二”。在这种情况下,你还会看好手机QQ浏览器的发展吗?
徐羽:这确实是个比较难的问题(笑)。QQ浏览器在2015年拿过腾讯名品堂,也曾在浏览器这个细分行业做过第一,后来随着短视频的兴起,会让大家觉得浏览器的赛道在变窄,实际上并非如此。
我做手机浏览器十几年了,在我心目中,QQ浏览器更像是一个容器(container),这个容器里的内容会随着互联网应用的变化而变化。
你打开QQ浏览器就会发现,它从早期偏网页的浏览平台,到现在拥有自己的信息流、搜索、小说,可以理解为,我们的底座是一个平台网页,但上层可以提供丰富的内容服务,这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用户时长,比其他工具类APP多3-5倍。
QQ浏览器提供信息流、小说等服务
最近ChatGPT非常火,你会发现它最大的落地场景就在Edge浏览器、Bing搜索,这给国外的PC浏览器、手机浏览器、搜索引擎都带来了一次浴火重生的新机遇。当然,我们对此也非常兴奋,我很肯定国内手机浏览器会借助这个机会取得一些更具突破性的发展,我们的团队也会积极跟进和探索。
3
田超:QQ浏览器背后的底层支持——腾讯浏览服务(TBS)现在已经输出其中的一个能力,为移动端提供文档浏览服务,让用户能够直接在手机QQ、企业微信等客户端内打开文档,不用跳转到其他客户端。我记得以前打开一个文件都要等很久,而且明明在PC里看着正常,在移动端打开要么乱码,要么内容丢失或空白,等等。现在不仅能做到“秒开”,浏览兼容性也更强,你们背后是做了怎样的优化?
徐羽:Office格式总计3千多属性点,并且属性与属性之间可以嵌套和组合,经过嵌套和组合之后,显示效果的多样性呈指数上升。
一方面我们对已支持属性的代码实现高度抽象,另一方面受益于我们社区广泛用户的问题反馈,把解决兼容性问题当做一种常态,经过团队8年来持续不懈的坚持与积累,整体效果还是不错的。
腾讯浏览服务(TBS)支持常见的OFFICE、PDF格式及DWG、EPUB、CHM等格式的浏览,兼容方案解决了显示空白、打开失败、乱码、展示模糊等问题,实现流畅、高保真的文档渲染视觉体验
在高兼容的特性基础上,我们还优化了渲染管线、内存使用、排版流程等关键环节,涉及技术优化能力20多项。
在内存上,我们一直秉承按需使用的理念,将按需解压、按需解析、按需渲染做到了极致,其中的技术细节包含压缩包流式解析、SAX解析方式、OLE动态加载能力、分块绘制能力等。
在缓存方面,我们也将用完即走的概念做到深度定制,将LRU利用到渲染结果保存、PAGE场景,快速释放无用的内存缓存,避免重复渲染,同时利用渐进式的渲染思路,优先满足眼前的那一屏,将资源高度利用到有利于首屏的地方。
总结起来,腾讯浏览服务背后的优化离不开开发的长期投入和积累,对资源利用的极致限制,所以才能给用户提供满意的体验。
4
田超:腾讯浏览服务(TBS)服务于QQ浏览器、手机QQ、企业微信等国民级移动客户端,想必你们的整体服务规模肯定是上亿量级的,那么你们如何支撑这么大的服务规模?
徐羽:移动端打开PC网页需要利用内核进行渲染排版,内核决定了浏览器该如何显示网页内容以及页面的格式信息。
腾讯浏览服务的X5内核引擎从2010年立项开始,期间经历从WebKit到Blink,研发团队从基础的安装包大小、启动速度、加载速度、流畅度、内存占用、稳定性、安全等方面都进行过优化,从研究内核引擎,到同步研究媒体引擎,包含视频播放、Office文档引擎等,积累了比较深厚的技术壁垒。
从内核这个产品来说,使用系统内核最大的问题就是碎片化、不稳定。正如meta在9月30日发布类似X5的项目时说到:如果不做系统OTA,系统webview的碎片化就更加严重。而X5统一的内核基线升级覆盖到所有的系统,这是对比系统内核的很大的优势,让我们能够提供更稳定、流畅的浏览体验。
在优势的基础上,X5内核还会更加贴近业务需求,定制化地解决问题,因此衍生出更多对业务赋能,提供丰富的增值功能,这对于接入的APP和开发者来说是一个最好的选择。
此外,文档引擎SDK也是我们深耕浏览场景的结果。文档打开的体验和流畅度,包含QQ浏览器的编辑功能,我们在业界都做到了头部,现在通过一个SDK将文档浏览能力开放出去,这种对外开放的态度,一定可以吸引大量开发者,让他们可以基于文档浏览的底层能力获取更大的收益。
5
田超:你刚刚有提到,X5内核是由你们团队负责的。目前主流的内核有Trident(俗称IE内核)、WebKit、Blink、Gecko、Presto,大名鼎鼎的Chrome浏览器的内核Chromium采用Blink内核,大部分的国内浏览器也都采用Blink内核来做二次开发。既然你们和大多数友商都是在Chromium上做二次开发,那么同质化问题是否会非常严重?X5内核对比友商的差异化和优势是什么?
徐羽:虽然大家都是二次开发,但X5拥有别的团队难以复制的先天优势,由此形成了壁垒。
首先,技术的兼容性和广泛性。X5一直有真正面向全行业的开发者生态。我们每年会处理开发者反馈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在建设H5生态方面沉淀出更通用、更全面的能力。而友商的团队可能只需要应对一个APP或者一类APP,在处理各行各业用户诉求时容易捉襟见肘。
其次,长期运营能力。X5内核的迭代速度可以做到一年升级2次,能够把我们积累下来的增值功能快速对齐最新的内核版本,并且一键发布到使用X5内核的几万个APP里,还能对历史的版本向下兼容。
6
田超:我们这边有非常多DNS解析的用户,对网站安全都非常感兴趣。X5网页引擎可以解决安全问题,在多次护网行动中为京东、腾讯视频等提供安全保障,你们具体是如何解决移动端网页浏览的安全问题的?这里与我们DNS解析产品有哪些可以结合的点吗?
徐羽:DNS劫持是一个令人比较头疼的问题,我们的X5内核内置了HTTPDNS,可以从webview底层网路库去解决DNS劫持的安全问题。webview提供原生支持,那么使用我们X5的这些业务就不需要去关注了。
此外,我们还能提供DNS解析的整体数据情况,同时很多业务会选择通过代理的方式,X5都是能够支持的,并且性能更好、更安全。
7
田超:我们说一个现实问题,虽然腾讯浏览服务的用户量级很大,日活数据非常好看,但我们都知道用户浏览完不会停留,可以说“即用即走”,那么这里就存在一个量大但无法变现的悖论。在你看来,一款工具型产品要如何给客户带来商业价值?专注性能与体验、舍弃商业变现是否永远是工具型产品的宿命?
徐羽:腾讯浏览服务主要是给用户提供网页浏览文档、浏览媒体播放方面的增强能力,确实更多地是给用户提供技术层面的支持,但我们以QQ浏览器为例,可以看到在内容层面做商业化变现的可能性。
QQ浏览器的网页浏览、长视频短视频浏览、打开各种文档,底层用的都是腾讯浏览服务,对外提供服务的技术基本上是一模一样的。那么我们的腾讯浏览服务也可以像QQ浏览器一样把信息流、搜索、甚至小说等增值服务输出为SDK,增加变现可能性,提升用户粘性。
另一方面,我们的底层工具本身也可以提供额外的增值服务,例如我们的文档浏览可以提供更高级的文件预览功能,支持PDF编辑等等,甚至我们未来还会考虑AIGC,智能生成和处理文档。对于大家关心的在线协作功能,我们也有可能与腾讯文档一起合作,集成到我们的服务里。这些服务我们会打包成偏接口和偏TO B的能力,助力我们的客户在自己的个性化场景里提升商业化价值。
8
田超:虽然说工具型产品可以提供更多增值服务,但从夸克浏览器的异军突起,以及越来越多用户诟病浏览器“太臃肿”可以看出,现在的浏览器或浏览服务反而在回归“简洁”。那么你们如何在做好工具角色和满足客户丰富需求中保持平衡?
徐羽:我们整个浏览器的用户其实与互联网大盘是比较相似的,有些用户就是喜欢用来浏览文件,有些喜欢用来看短视频。
那么我们尽可能在“简洁”和满足客户需求中取得平衡的做法,就是提供定制化的首页,或者识别用户到底喜欢哪种类型的功能并暴露给TA,这里我们在产品设计和功能设计上需要与人工智能、用户画像/用户标签识别等方面的技术结合起来。
徐羽
9
田超:在浏览服务行业里,普通用户其实很难分辨出包装下的产品能力差异,所以有很多观点认为浏览服务要形成竞争力,靠的都是渠道,谁把东西送到我面前我就用谁,那么腾讯浏览服务现在背靠QQ、企业微信等大型客户端,确实能轻松拿下市场渠道。但我们设想一下,Android作为主流操作系统,如果以后能够提供系统级的文档解决方案,你们的市场空间是否就会快速萎缩?你们会担心这个问题吗?
徐羽:我们现在在腾讯内的各种客户端渠道,确实帮我们拿到了很多增量,但我觉得渠道在某种意义上只是一种拉新的手段,用户决定是否长期去用一个文档引擎,看的还是文档引擎工具能否真正满足工作的需要,打开文档的速度是否够快,稳定性是否够高。所以我们更需要关注的是用户留存率,吸引用户不断使用的核心壁垒,肯定是技术的不断优化和产品体验的持续提升。
至于安卓以后提供一个文档的解决方案,我觉得是有可能的,但是依然绕不开我刚刚说的技术提升的过程。我们的文档引擎发展了这么多年,服务了几万个APP,修复了成千上万个BUG,再加上庞大的中国互联网用户,每天会打开几百上千种不同格式的媒体文件和文档文件,我们在过去十几年历练中培养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是安卓能在短时间内追赶上的。只要我们在未来继续坚持从用户体验出发,不断打磨我们的内核引擎,就不会担心这个问题的出现。
10
田超:腾讯浏览服务(TBS)每天都支撑着上亿用户的文档浏览,和DNS一样扮演着互联网“水电煤”的角色,是平常不太起眼但是又非常重要的底层技术。我看到你们已经上架腾讯云,把服务开放给各位开发者,那么你们未来有哪些值得期待的发展规划?
徐羽:现在浏览服务已经从蓝海阶段迈入红海阶段,市场对腾讯浏览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包括打开的速度、内存的占用等等,同时也希望我们衍生出不同类型的服务搭配,更精准地解决用户的问题。
基于此,我们后续主要关注用户的移动端浏览需求,提供例如底层性能监控、增值服务、商业转化率、网页加速代理等新场景功能项,推出更贴近业务需求的商业版服务模式,现在已经有一些合作伙伴接入了。我相信这个商业版服务模式会把腾讯浏览服务的产品越做越厚,支撑起多元化、深渗透的产品特色,最终与我们的用户一起合作共赢。
* 图片来源:QQ浏览器、腾讯浏览服务
END
栏目统筹 | 赵九州
责任编辑 | 黄绮婷 庄雅捷 张洁
你希望在ChatGPT的加持下,国产浏览器会变成什么样子?你希望腾讯手机文档浏览服务还可以提供什么新功能?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点亮“在看”+评论区留言,阿D将在3月22日(周三)下午15:00随机抽取1位粉丝,送出DNSPod定制马克杯~
《DNSPod十问》是由腾讯云企业中心推出的一档深度谈话栏目,通过每期向嘉宾提出十个问题,带着广大读者站在产业互联网、科技领域精英的肩膀上,俯瞰各大行业发展趋势和前沿技术革新。
栏目嘉宾的领域在逐渐扩大,从最初的域名圈、站长圈到程序员圈、创业者圈、投资圈。腾讯副总裁丁珂、CSDN董事长蒋涛、Discuz!创始人戴志康、知识星球吴鲁加、腾讯安全学院副院长杨卿等技术大咖和行业领军人物都在这个栏目留下了他们的真知灼见。
《DNSPod十问》在腾讯云生态圈也极具影响力和活跃度。我们在腾讯内部平台——DNSPod公众号、腾讯中小企业服务公众号、腾讯云公众号、腾讯云主机公众号、腾讯云服务器公众号、腾讯云助手、腾讯乐问、腾讯码客圈、腾讯KM平台、腾讯云+社区、腾讯云+大学等平台累计关注度高达数十万,同时我们积极开拓与外部媒体的合作,如腾讯科技、腾讯新闻、新浪微博机构号、CSDN社区技术专栏、知乎机构号、企鹅号、搜狐号、头条号、开源中国技术社区、IT之家、InfoQ社区资讯站点、Twitter机构号、Facebook机构号等媒体阅读总量逾百万。
未来,我们希望这个栏目的影响力会覆盖更加多元的受众,把更多正确的理念对外传递出去。欢迎各位读者在评论区留下你想看到的嘉宾和想问的问题,我们邀请你共同成为《DNSPod十问》栏目的提问者与发声者。
合作联系:
qitinghuang@tencent.com
▼公众号后台获取二维码
加入DNSPod官方用户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