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关注,回复“职级”获取知名互联网公司职级定义
昨天在IT东方会平台做了一场直播,很多朋友提了很多职场相关的问题,觉得有必须总结一下这些年一些职场习惯,希望这些建议可以启发到你。
那现在就开始吧,下面从「以终为始、双赢思维、成长型思维、适度焦虑、思辨、多读书读好书、系统」7个建议一一展开。
— 1 —
以终为始
以终为始就是终局思维,指的是从事物发展的终局来决定我们的计划和行为。看起来是一个很简单的东西,其实蕴藏着无穷的力量,也是《高效能人士七个习惯》中我最喜欢的习惯之一。
自从8年前我看了这本书,「以终为始」这个原则就深深的刻在我的脑海之中。无论感情还是工作事业上的选择;无论是思路模糊不清时理清思路,还是有想法时做二次校验,通过这个原则的试金石,我都做了非常明确的选择,丝毫不拖泥带水。并且至今从未因为这些选择而后悔过。
在感情上,我就问自己一个问题:想象一下自己与老年后的她的相处情况,是有默契、包容,互相支持,还是每日互相埋冤,每天都在煎熬。
看起来是几十年后的事,但是当我们有一定相处时间,这些都不难想象。这样我们把时间拉上30-40年,看到二人的终局,看到激情褪去后的每日平常,就非常容易得出自己的正确答案了。
在工作上,我刚毕业时就想立志成为一名技术总监or CTO(当时没有CTO这种叫法),所以我们在这些工作中做了很多人不能理解的事情,比如我们在做后端开发的时候研究数据库原理,有的人说你又不做dba,我在做开发的时候还买了很多产品书籍,有人问我说你只是个后端开发呀。
因为我给自己定义的目标是技术总监,那么学习这些都是显而易见的事,如果知道了这些就明白我所做这些事的意义所在。
很多人不清楚自己未来10年或者20年想到成为什么样都人,以后做什么事,那我的建议是停下来,思考一下(磨刀不误砍柴工),也可以请教一些经验丰富的朋友。
最后刘润老师这句话与你分享:花半秒钟就看透事物本质的人,和花一辈子都看不清都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运。
— 2 —
双赢思维
双赢思维广泛用于我们生活、工作之中,但是我们有这种思维是非常滞后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经历过高考的人都非常清楚,高考本质上是孤军奋战,
大家也可以去看看在高考中特别优秀的同学在进入社会之后的职业发展,非常好的并非占多数。关键点我认为是思维模式还停留在「单赢思维」,而我们的社会普遍是是「双赢思维」。
然后就有算有了双赢思维,要做到双赢并非易事,我之前写过一篇文章有一套成熟的方法论,可以去学习并且真正到用于实践中。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仔细看看这篇文章(第3选择)。
— 3 —
成长型思维
有一本书叫《终身成长》,它定义了两种思维模式——那就是固定性思维和成长型思维。
固定型思维模式定义:
认为人的才能一成不变。这让人们时刻想证明自己的智力、个性和特征。他们会把发生的事当作衡量能力和价值的直接标尺。
成长型思维模式定义:
认为人的能力可以努力培养。虽然人的先天才能、资质、性格各有不同,但都可以通过努力和经历来改变。
它们在下列三种对比中完全不一样:
1、对自身评价的准确度不同
固定型思维模式者,对自己能力的评估非好即坏,所以难免失真。他们的评估结果,有些被夸大,有些很模糊。
成长型思维模式者,相信能力可以培养,所以对自己的现有水平,他们能以开放的心态评估。同时,由于以学习为目标,他们也需要对自己的现有水平有一个准确的评估。这样才能更好地学习和成长。
2.对成功的看法不同
固定型思维模式者,希望确保自己的成功。他们认为聪明人应该永远是成功的。这让他们极力掩饰不足,最后变成不爱学习的人。
成长型思维模式者来说,成功意味着拓展自己的能力。而这需要通过不断学习才能实现。
3.对失败的看法不同
在固定思维模式者看来,如果他在某件事失败了,就他成了失败者。在这里,他们的失败,从一种行为转成了一种身份。
在成长型模式者看来,即使失败是痛苦的,但他不能对你下定义。它只是一个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而且,我们还能从中学习和受益。比如我们有一种叫《反脆弱》书所说,从失败和挫折里受益,让自己变得更强大。
最后想说的是,建议大家读读这本书,从而改变自己的思维模式,让自己实现终身成长。
— 4 —
适度焦虑
曾经一度包括现在「焦虑」这个词网络横行,但是我认为适度焦虑是没问题,是利于我们成长和改变的。
曾经我在2010的工作左右的时候,内心也非常焦虑,因为那个时候工资不高才1w块左右,因为考虑以后长期定居上海,必须要买一个房子,所以当时贷款了120W。
然而计算我的和我老婆的当时的收入非常之焦虑,大概多少年可以还清,估算了一下要至少10年的样子。
怎么办?
我找了一位我比较崇拜的朋友咨询,他告诉我提升赚钱的能力,你可以暂时性缓解,SO从此以后我工作更加卖力、投入、专注,没想到6年就还完了。
我还是那句话适度焦虑没啥问题,它能促进我们成长,但是从长期来说每个阶段的焦虑要尽快找到行之有效的办法,这样迎接我们是下一个焦虑:)。
人生的意义不就在于折腾么,不就是大闹一场然后离开么,既然是这样,就让我们的人生更加精彩一点,你说是不?
— 5 —
思辨
思辨一词最近出现是张小龙的一份邮件,以下是截图。
从我的理解做到思辨需要具备以下特质:「认知谦逊、认知勇气、换位思考、以及思维自主」。
1、认知谦逊:知道自己无知
认知谦逊是指我们能认识到自己的局限性,对自我蒙蔽保持敏感,注意到自己观点中的偏差、成见以及局限,不会无知却假装渊博。
认知谦逊的反面是认知自负,即把自己的一切信念、误解、错觉都当作显而易见的事实,在受到挑战时恼羞成怒,拒绝承认思维中的瑕疵。比如,一个警察仅仅根据一个男人非主流的外表,就断定他最可疑。
2、具备认知勇气:愿意挑战自己的信念
具备认知勇气的意思是,能够面对并公正地对待那些我们有着强烈抵触情绪或从来不愿意认真倾听的思想、信念和观点。比如,坚持无神论的人,能够真正去理解有信仰人的思想,敢于研究神学的经典论著。
认知勇气的反面是认知怯懦,即我们面对与自身不一致的观点时会感到恐惧。非理性的人一旦以一种情绪化的方式认同某种信念,就会以此界定自己是谁,不敢也不愿意倾听对方,喜欢下意识地通过各种方式妖魔化对方。
3、换位思考:拥抱对方的观点
换位思考就是能够注意到自己需要设身处地地站在他人的立场考虑问题,从别人而不是自己的前提、假定和思想出发,准确地重构别人的观点和推理过程。
换位思考的反面是思维的自我中心性。它会使我们从狭隘的角度出发了解世界,忽略他人观点的必要性。
4、思维自主:成为一个独立思考者点
思维自主要求我们在思考时不依赖于他人,坚持自己的标准,有一套自我管理的方式,对自我的思维拥有完全的训导力。
思维自主者敢于拒绝不公正的权威,同时也能看到对方的贡献。在形成思维原则时,他们十分慎重,时刻监控思维错误的倾向。与之相对的是思维从众。
— 6 —
多读书、读好书
从本质说,我们的思想来源于别人思想碎片的集合。
我出生自一个农民家庭,老爸上过初中,老妈只读到二年级,从小到大家庭的教育要用一句话表达——不读书你以后能干什么?虽然有点绝对,但是也正是读书改变了我的人生。
2018年我读了大概有30本书,2019年有20多本,过年这段时间大概读了7本左右,然而读书本身是个技术活,是个烧脑子的事。
我个人读书比较在意实用价值,兴趣类和打发时间这类需求比较少,因为我读实用类书籍的第一目标就形成自己的闭环。
怎么说?就是读完书,可以立马去实践,然后反思总结形成闭环,读书不是目的实践也不是,读书和实践结合一起才是目的。
关于读书的建议,我的建议是要读经典书籍、大拿推荐或者可以去豆瓣找书评,读评分较高的书籍。
关于材质方面也可以考虑电子书,它携带方面,但是一些特别经典还是建议买纸质经常去翻翻会有不同的收获(我相信很多朋友电脑里也有一堆以前收藏 pdf书籍吧)。
读书有很多的好处,但是缺点依然存在,比如在你对书中不理解或者理解不到位是书本本身是不会给任何反馈的,这个时候可以去和读过的人多交流一起思考,这样才能最大化理解透书。
关于我推荐的好书也欢迎公众号回复“202051”获取。
— 7 —
系统
以上六个建议,包含了很多前人和我总结的知识和经验,但这些还不够系统。
还缺乏系统化的梳理,那什么又是系统呢?
系统的定义——是结构化的解决方案(是把世界上不确定的问题转为确定性的问题)。
关于系统的一些学习方法,我昨天直播一个ppt讲的比较多,我这里就不再赘述了(公众号回复“ppt”领取)。
最后的话
以上,我从自己的亲身经历讲了影响我自己成长、改变的7个建议。
改变是不易的,有些想法、观念、认知已在我们的大脑中运行了很多年。
改变是痛苦的,我们得和自己的局限、脆弱、恐惧,以及未知作斗争。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你的朋友有用,也请随手分享给他们,谢谢。
-------
以往热文推荐:
怎么找到自己的贵人?
互联网人不得不看的感悟
技术人如何打造自己的个人品牌?
一位互联网老兵的五次认知升级
公众号付费阅读后,我的第一款付费产品
非常欢迎加我微信(Jeff_arc)和我做朋友,和我一起学习、思考和成长。
更多精彩,关注我公众号,一起学习、思考、成长
▲ 长按关注军哥手记,一起学习、思考、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