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轮开始更新真题中涉及过的知识点,总共不到20年的真题,大致会出5-10期,尽可能详细的讲解并罗列不重复的知识点~
目录
1.三类IP地址网络号的取值范围
2.Socket的内容
3.邮件系统中向服务器获取邮件所用到的协议
4.RIP
5.DNS
6.CSMA/CD
7.NAT的作用和工作原理
8.详细阐述二层交换机的工作机制
9.拓补结构的可靠性
10.网络层协议
11.子网掩码的计算题
12.默认路由配置命令
13.简述OSI 7层参考模型及其各层功能
14.RIP和OSFP的区别
15.描述TCP3次握手及其3次握手的原因
1.三类IP地址网络号的取值范围
- A:1~126
- B:128.0~191.255
- C:192.0.0~223.255.255
(注意:IP地址并非第一个数字才是网络号)
2.Socket的内容
术语名字为套接字
格式:(主机IP地址,端口号)
作用:唯一标识了网络中的一个主机和其上面的一个应用进程
3.邮件系统中向服务器获取邮件所用到的协议
电子邮件应用程序在向邮件服务器传送邮件时使用简单邮件传输协议SMTP。而从邮件服务器的邮箱中读取时可以使用POP3或IMAP协议~
(STMP属于TCP/IP协议族,帮助计算机在发送或者中转过程中找到下一个目的地~)
4.RIP
5.DNS
域名系统,因特网使用的命名系统,用来把具有特殊含义的便于人们记忆的主机名,转换为便于机器处理的IP地址~
6.CSMA/CD
载波侦听多路访问/碰撞检测:
- 前者即在发送数据前检测一下是否有别的站点在发送数据,如果有则暂时不要发送数据,等到信道空闲再发送
- 后者则是一边发送一边继续侦听,以便判断自己在发送数据时其他站点也在发送数据~
7.NAT的作用和工作原理
通过将专用网络地址(如企业内部的Intranet)转换为公用地址(如Internet),从而对外隐藏了内部管理的IP地址,它使得整个专用网只需要一个全球IP地址就可以与因特网连通,由于专用网本地IP地址是可重用的,所以NAT大大节省了IP地址的消耗。
NAT的基本工作原理是,当私有网主机和公共网主机通信的IP包经过NAT网关时,将IP包中的源IP或目的IP在私有IP和NAT的公共IP之间进行转换~
8.详细阐述二层交换机的工作机制
二层交换机进行转发的依据就是以太网帧的二层信息,则MAC地址似且是帧的目的MAC地址,交换机接受到一个以太网帧后,根据该帧的目的MAC,把报文从正确的端口发送出去,该过程为二层交换,对应的设备称为二层交换机~
- 当交换机从某个端口收到一个数据包,它先读取包头中的源MAC地址,这样它就知道源MAC地址的机器是连接在哪个端口上的
- 再去读取包头中的目的MAC地址,并在地址表查找相应的端口
- 如表中有与这目的MAC地址对应的端口,把数据报直接复制到这端口上
- 如果表中找不到相应的端口则把数据包广播在所有接口上,当目的机器对源机器回应时,交换机又可以学习一目的主机的MAC地址与哪个端口对应,在下次传送数据时就不再需要对所有端口进行广播了。不断的循环这个过程,对于全网的MAC地址信息都可以学习到,二层交换机就是这样建立和维护它的地址表
9.拓补结构的可靠性
计算机连接的方式叫做"网络拓扑结构"(Network Topology)。 网络拓扑是指用传输媒体互连各种设备的物理布局,特别是计算机分布的位置以及电缆如何通过它们。网络拓扑结构形象地描述了网络的安排和配置方式,以及各节点之间的相互关系,通俗地说,"拓扑结构"就是指这些计算机与通讯设备是如何连接在一起的。
- 星型网络
- 树型网络
- 总线型网络
- 环型网络
- 网状型网络
其中,网状结构的可靠性最高~
10.网络层协议
ICMP:因特网控制报文协议,用于目的主机或到目的主机路径上的路由器向源主机报告差错和异常情况~
IGMP:因特网组管理协议,用来在接受者主机和与其直接相邻的组播路由器之间建立的维护组播成员关系
ARP:地址解析协议,将目的主机的IP地址映射为MAC地址
干扰项:DHGP——动态主机配置协议,用于给网络中的主机动态分配IP地址,使用C/S方式,基于UDP,是应用层协议
11.子网掩码的计算题
对于子网掩码,网络号全1,主机号全0~
对于计算有效地址的题,如上图,将三级IP地址全转换为二进制,然后与子网掩码做“与运算” ,即可得出最终答案,看下面一道例题(不会转二进制的建议先学计组~):
12.默认路由配置命令
默认路由配置命令是指在网络中设置一个默认的路由器,以便在目标地址不在本地网络中时,可以将数据包发送到默认路由器进行转发。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个默认路由器是网络中的网关。
路由配置指令格式:Router(config)#ip route {网络号} (子网掩码)(下一条IP地址或者出站接口)
13.简述OSI 7层参考模型及其各层功能
- 物理层:在物理媒体上为数据端设备透明地传输原始比特流,传输单位是比特
- 数据链路层:提供主机到主机的数据传送,传输单位是帧,具体功能包括:将网络层传下来的IP数据报组装成帧、差错控制、流量控制、传输管理
- 网络层:负责为分组交换网上的不同主机提供通信服务,传输单位是分组成包、具体功能包括:将穿传输层产生的报文段或用户数据报封装成分组包,选择合适的路由,差错控制,流量控制,拥塞控制
- 传送层:负责主机中两个进程之间的通信,传输单位是报文段或用户数据段
- 会话层:管理主机间的会话进程,即建立、管理、终止会话
- 表示层:主要用于处理在两个通信系统中交换信息的表现方式
- 应用层:提供系统与用户的接口
14.RIP和OSFP的区别
- RIP叫做路由信息协议,OSFP叫做内部网关协议
- 前者属于距离向量协议,后者数据链路状态协议
- 前者与相邻路由器交换全部的路由信息(即路由表);后者向本自制系统中所有路由器交换相邻路由器的链路状态
- 前者按固定时间间隔交换路由信息,后者只有当链路状态发生改变时,路由器才使用洪泛法向所有路由器发送此信息
- 前者存在“坏信息传的慢”的问题,后者更新过程收敛快,不存在此问题
- 前者是应用层协议,在传输层使用UDP;后者直接使用IP数据报传送,是网络层协议~
15.描述TCP3次握手及其3次握手的原因
SYN=1:同步位置为1,连接请求
seq:序号位,随机产生
ACK=1:确认位发挥作用
ack =x+1:确认号字段
- 第一次握手:客户端TCP向服务端TCP发送一个连接请求报文段(不含应用层数据,SYN=1)。客户端随机选取一个序列号seq=x(连接请求不携带数据但是要消耗一个序号)
- 第二次握手:服务器收到请求报文段后,如果同意建立连接,就向客户端发回确认并认为该TCP连接分配TCP缓存和变量,在确认报文段中,SYN=1,ACK=1,确认号=x+1,并且服务器随机产生起始序列号seq=y(确认报文不携带数据单同样要消耗一个序列号)
- 第三次握手:客户端收到确认报文段后,向服务器发出确认,并给TP连接分配缓存和变量。这个报文段中,ACK=1,序号=x+1,确认号=y+1,SYN=0(可以携带数据,如果不携带数据就不消耗序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