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本来没有路,人们沿着这条道走多了就变成了路。”
2021年,长城控股集团未势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裁陈雪松在一次论坛上,用这句话来形容氢能的发展。冥冥之中,未势能源的命运也像这句话描述的那样,从荒原中走出了一条路。
这个脱胎于长城氢能及燃料电池项目秘密组织“XEV”,和上海燃料电池汽车动力系统有限公司(简称“上燃动力”)的企业,在2019年才以未势能源的身份独立运营。在这几年的迅猛发展中,站到了氢能和氢能车产业化队伍的第一梯队。随着行业进入突破期,未势能源正在迎来自己的高光时刻。
2024年是氢能车政策兑现的关键时刻
结合国家发改委《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和“十四五”规划相关内容,在“2025年建立较为完整的供应链和产业体系,并实现燃料电池车辆约5万辆保有量”这个目标的驱动下,国内不少地区在这两年强调了氢能产业短期进展目标,以及相应的推动措施。
并且,财政部、工信部、科技部、发改委、国家能源局五部委联合2020年发布的《关于开展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的通知》,总额最高达18.7亿元“以奖代补”的国补计算时间,也是从示范资格确认之日起四年。首批被纳入示范城市群的京津冀、上海、广东在2021年8月获得资格,河南、河北则在2021年12月获得资格,示范建设正在进入后期阶段。
(图源:国务院官网)
所以,根据大多数省份明确的政策内容,2025年会是氢能产业和氢能车阶段性布局最后的收尾之年。结合前两年各示范区的目标达成情况,以及氢能车市场的增长现状,无论是示范区政策内的城市群,还是确立了氢能产业发展目标的政策外地区,现阶段已经是各地区冲刺期的开始:
2021年,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印发《北京市氢能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021-2025年)》,提出到2025年前力争完成新增37座加氢站建设,实现燃料电池汽车累计推广量突破1万辆;
2022年8月,广东省发改委等八部门发布《广东省加快建设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行动计划(2022-2025年)》,提出到示范期末,推广1万辆以上燃料电池汽车目标,建成加氢站超200座,车用氢气终端售价降到30元/公斤以下。
2023年7月,上海市交通委员会、上海市发改委、上海市经信委联合制定的《上海交通领域氢能推广应用方案(2023-2025年)》发布,明确“积极推进燃料电池汽车在交通领域的商业化示范应用,重点发展重卡、公交、冷链、非道路移动机械等应用场景”,力争到2025年实现示范应用燃料电池汽车总量超1万辆。
2023年9月,浙江省经信厅发布《浙江省氢能装备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明确到2025年,重点区域产业化应用取得明显成果,在公交、港口、城际物流等领域推广应用氢燃料电池汽车接近5000辆。
氢能目前仍是强政策行业,按照氢能服务机构香橙会的统计,截至2023年10月底,27省累计提出的2025年燃料电池车规划推广数量高达116900辆,8省目标超过万辆。
据此推算,2025年将是氢能车行业政策的重要拐点,2024年则必将延续过去两年越来越强的市场化、商业化发展趋势,步入关键时刻,以此迎接阶段性布局的验收。中信证券在年初的2024年氢能产业十大展望中也明确,国内燃料电池车从销量来讲,有望在2024年破万,并在2025年达成政策目标,连续两年翻番增长。
氢能和氢能车领域的龙头企业,需要牢牢把握这个冲刺机会。值得进一步关注的是,无论是各地区政策中体现的需求,还是产业和龙头企业本身反复强调的规律,氢能车行业的重点始终有两个,一是应用领域,二是降本能力,这就要关系到企业参与市场开拓的能力。
氢能车市场化应用将进一步角逐出明星企业
五部委联合发布的文件明确,重点支持燃料电池商用车示范应用,“考虑到燃料电池汽车技术特点及优势,重点推动中远途、中重型商用车示范应用,将其作为纯电动汽车的有益补充”。
中信证券指出,燃料电池重卡是FCEV最有前景的车型,预计在实际需求和厂商技术驱动下,其2025年车辆成本有望下降30%,2025~2030年逐步实现与燃油重卡平价。行业普遍认为,2025年,氢燃料电池汽车的系统成本会降到“千元千瓦”,不需要补贴就能达到与纯电动汽车相当的水平。
所以围观这几年氢能车行业的成长,速度越来越令人感叹。
2022年底,中国新能源汽车国家监测与管理平台累计接入氢燃料电池车10564辆,首次破万。2023年,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全国燃料电池汽车产销总量分别为5668辆和5805辆,同比增长55.3%和72.0%。
这一数据增长的背后,未势能源在其中占据了重要位置。近两年来,未势能源深入、持续拓展场景和规模,在这场角逐中有了长期领先的保障。
2021年,未势能源在河北雄安参与落地“容易线百辆氢能重卡”示范项目,创造了全球第一个49吨百辆氢能重卡应用示范场景。
2022年6月,未势能源与荣程新能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规划在华北地区推广“千辆级”钢铁物流运输重卡。
2023年9月12日,未势能源与一汽解放签署《氢燃料电池整车推广与应用战略合作》,以行业资源为抓手,助推氢能重卡规模化应用落地。10月,未势能源联合如果科技、蚂蚁物流打造首个氢能翼展货车跨省高速示范场景。
今年1月,保定市发改委发布《保定市支持氢能产业发展的十条措施》。未势能源现场与莲池区政府、如果科技、亮城丽都共同签订并启动“全国首个百台级氢能环服项目”,树立了行业应用示范新标杆,规划到2026年实现1000辆氢能环卫车推广,持续拓展氢能车应用场景和规模。
(图源:未势能源)
截至目前,未势能源已配套多家企业和多款商用车型,投放示范车辆超千余台。现在早已不是讨论燃料电池汽车优劣势的时候,而是研究和突破怎么让氢能车加速落地、加速市场化的时刻。
外部条件有利,比如风电和光伏都是中国的强势产业链,这给绿电制氢降低成本奠定了良好基础。从企业角度思考,让自己的方案成本更低、质量更优,是冲刺市场化新目标的关键。
强研发给未势能源带来了长期机会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欧阳明高在去年12月的中国燃料电池汽车大会上表示,中国的制氢成本已经很低,碱性电解价格只有欧洲的1/3,但在核心技术改进和对应的成本下降上,还需要付出关键努力。
“如果没有电池寿命成倍提高、成本的大幅下降以及充电倍率的大幅升级,那就不可能有今天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化发展。氢燃料电池汽车也是同样的道理。尤其是成本高的膜电极、催化剂等底层的核心零部件还存在‘卡脖子’情况,也是当前技术水平跟国外有差距大的领域。”他说。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衣宝廉认为,氢能车商业化的第一突破点,就是燃料电池电堆和系统制备费用高。突破这层卡脖子技术,才能最终实现成本的降低。
这是未势能源的一个显著优势:未势能源走全自研道路,向下能提升氢能产业关键技术和产品国产化替代底线,向上能积累开发经验,未来触碰更高的天花板。
2023年,未势能源带来了木星大容量车载液氢系统、70MPa IV型储氢气瓶、300+kW膨胀石墨板电堆、二代膜电极等新品。
300+kW膨胀石墨板电堆的关键零部件做到了100%国产化,且68%的最高效率、4.0kW/L的峰值功率密度在行业具有优势地位,配套实现3万小时超长设计寿命,综合成本直线下降。中信证券认为,规模化叠加国产替代,未来三年燃料电池系统年均降本幅度或超过15%。
(图源:中国汽车报)
未势能源的研发,深度是亮点。为了满足电堆实际使用时面对的工作环境和工况,未势能源电堆密封材料和工艺,都是和合作伙伴专项研发的,并且建立了对应数据库。这种绝对自主性,还带来了另一个潜在价值,那就是现有技术高度可迁移——未势能源已经掌握了“船规级”技术,正在继续拓展应用场景。
结语
去年的上海车展上,第一财经采访了松下电器中国东北亚公司新能源推进室室长朱敬海,后者表示氢能产业仍然需要“合作伙伴一起去拱大势”。作为拒绝“等靠要”、重视自主创新破局的行业先锋,未势能源对产业日拱一卒的精神,最终会助力整个产业离关键突破越来越近。
来源:松果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