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导读:
有人说自己天生不适合体制内的工作,当不了金丝雀,只能做野飞的麻雀。但逃离体制,就真的能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吗?睿睿的回答是:可以!且看内向天蝎男,如何离别体制、一路生花。
【 本期嘉宾 】
黄成裕 35岁 美象信息科技产品经理 中国计量学院计算机专业
自我标签:典型的理工男
爱好与网友一致:出门散心,在家躺平
对工作的定义:找到适合自己的事,发光发热
对工作的要求:不内耗,不焦虑,但求问心无愧
若要问:计算机系高材生,为何进体制搬砖? 他说:“别问,问就是家里安排!”
毕业后的3年,受父母的牵制影响一直在事业单位从事工程类服务。但内心一直很迷茫,并不想照着这条路一直走下去。直到9年前,机遇来了,杭州创业的好友邀请他过去一起干。
他决定抓住这次机会,叛逆一回,辞职去往杭州寻找真正想做的事情。再三思考后,他决定重新跟电脑打交道,自掏腰包报班、花3个月重修计算机知识。以实习生的心态拿到了一家互联网金融公司的敲门砖,成为踏入互联网行业的起点。
接下来,睿睿就带你走近这位7年产品老兵,看他一路学习“导演”数字孪生的故事。
Part 01
为什么决定去做产品经理?
“我做的产品一定要让人家用起来,并用得舒服!”
2014年从非技术岗的体制内跳出,进入互联网行业。那时候《人人都是产品经理》这本书都没有盛行,整个行业几乎没有产品经理这一概念。
只是碰巧遇到一家初创型的金融公司,正新招募项目组去做门户网站,就以实习生的身份入职了。公司网站的开发都是项目经理在牵头,而项目经理也没有产品这一概念。所以整个团队连产品的定位是什么,用户怎么运营,产品怎么运营等诸类事情都没有考虑,只想着把网站搭出来就全部Over了!
黄成裕的日常生活照
最后的结果,可想而知比较糟糕,当时辛辛苦苦每天加班加点去做的一件事情,在网站一上线之后,用户和我们都懵了,根本不知道怎么玩!!这样的结果,自己难以接受。
可以说首次步入互联网遭遇的这次挫折,让我觉得项目中间一定需要一个角色去了解业务,把它做成能落地的东西。产品一定要能落地,而不是只是做出来了。
所以,我的目标就是,我做的产品一定要让人家用起来,并用得舒服!于是,转做了产品经理。
Part 02
在数字孪生做产品经理有什么不同?
“用一个词来比喻数字孪生行业的产品经理——电影导演!”
没有导演的数字孪生战绩惨败。
在传统应用开发中,只要求你做出来的功能充分满足业务需求。而数字孪生不一样,它多了一个电影的叙述逻辑。弄清先讲什么后讲什么,以及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至关重要。
数字孪生就只有一块版面去做呈现,客户想讲的故事有很多,今天领导A想这么讲业务,明天领导B又想这么讲业务,整个的叙事逻辑就完全不一样了。那不好意思,你页面就得全部改。
所以我们会集中在一两个月里面高频的把框架给咬下来,确定数字孪生的剧本。这样在大屏里面就形成了既定的叙事结构,大部分功能可以根据它去展开。
而产品经理就需要充当导演角色,负责把控整个剧本的大屏呈现逻辑,引导客户怎么叙事才是最佳的,固定好结构框架,否则想法一变就是“颠覆式”的重构开发。
没有工具的数字孪生需求无解。
大家业内普遍有个共识,没有工具,你就不要接项目了。
数字孪生不一样的点在于它本身没有“云”这个概念。你要去改的话,必须先在Unity里面写完打包,再把包上传到网盘,让客户去下。这个过程你随便提一个需求,基本上就一天过去了。
Unity界面图
而客户有大量需求变更的场景或者诉求,传统的开发模式根本改不过来。何况又经常遇到飘忽不定的客户,今天改这个按钮,明天再改同一个按钮,然后按钮位置还要给你换换,最后又突然说整体风格你给我换一下。
我们之前做过的文旅项目非常夸张,这个项目一共有80多个页面,改一个模块就要动10几个页面,那前端就在Unity里耗着,不断的打包又上传。以传统的开发模式,一天光改一个页面都够呛,何况实际需求是要改十张,根本扛不住。
可以说数字孪生比传统应用改需求难太多了,必须要借工具提效。
Part 03
无代码结合数字孪生后发生了什么变化?
“ 逻辑写在云端,和客户交接只需要按下保存键。”
和上述情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现在用无代码调整配置,所有逻辑也都是写在云端,我可以很轻松地和他说一句:“我保存了,你看一下”。
大多数项目在招投标的时候就要求企业提供的孪生能实现很好的运维,同样我们一开始就是把smardaten定义为开发工具,增强团队的运维能力和运维效率,进行中的项目“自己能够快速改”,交付后的项目“客户可以学会改”。
智慧园区Demo效果图
到目前为止不到两年,利用无代码做了三四十个项目,包括在国字开头的标杆项目上赢过了腾讯系,那是很有成就感的。
虽然我是产品经理,但实际也cover项目经理,搞定项目的实施、培训,所以smardaten这个产品我是从头到尾趟过一遍的,带来了需求改动速度“质”的提升是肯定的,除此之外我个人体会的变化和感受有三点。
一是,数据图书馆低门槛开放了数据操作能力。
以前产品经理很少直接去碰到数据库,我们很多时候最多就看一个前端页面,至于它的数据怎么来,基本上是很少关心的,也做不来。
但用smardaten的数据图书馆,既直观也方便。平台上能可视化的连接数据源或者在线建表,之后图表能直接从图书馆资产中去拉取数据,我能直接的看到原始数据长什么样,甚至能去改一些字段、结构,相当于把数据操作的能力,向更多的岗位低门槛开放了。我后来也装了一个数据库,想直观在两者之间比较一下,还是图书馆用得比较多。
smardaten数据图书馆
二是,逻辑控制让动态业务拥有可调整的配置态。
这是我上一份工作想做,但一直没有做成的事情。因为业务本身的变化实在是太快了,所以很多时候纯编码太“硬”了,难以招架动态的业务,需要有个配置态的东西去承接。
平台中的逻辑控制就相当于当时想的配置态,它可以根据当前的业务场景,把整个流程用多个节点进行串连,当业务需求发生变化的时候,就能直观定位到想要修改的某一个或某一节组件,从而快速的调整配置,适应需求变化。
smardaten逻辑控制
三是,数字孪生demo可以简易化轻松实现。
在真实做项目的过程中,客户是很难想清楚他要的到底是什么,传统应用的业务逻辑还比较通用,但数字孪生是基于客户的真实物理场景,再往上做统计分析。即使我想建议应该怎么做,也很难拿出相似的场景案例去说服客户。
客户他又看的很细节:场景怎么实现的?按你说的能不能实现?要试用体验。就需要有demo来呈现,同时很多商机就是从demo中产生的,但一般较长的能达到3个月,如果每个客户都做一个,人员实在吃不消。
那结合无代码之后,前端招聘要求变低了,且开发效率上去了,数字孪生就可以很方便地在3D场景中结合2D组件快速对业务进行分析配置。像很多项目在前期的时候,对方可能连数据都提供不出来,那么我们就会用平台的静态数据,一键填充虚拟数据到2D图表里面,能基于我们对业务的理解快速做出一个demo,向上级或者甲方去呈现。
最后所有的demo能形成一个可以快速基于业务去调整配置的demo库,相当于我有一个菜单,告诉客户能点什么菜,彼此都知道在讲什么,沟通直观后,孪生业务场景就能实现很好的闭环。
学校项目demo效果图
Part 04
有什么多年做产品经理的心得体会?
“我觉得心得就两个词——韧性&自省。”
第一个关键词【韧性】。在这个行业里面,需求比传统应用开发更难改动和呈现。但你面对的还是一堆很难搞定的甲方,同时他的时间要求很严格,明天就要看,今天必须把它改完,通宵也得改完。所以对人员的心态素质要求很高,什么都不要轻易放弃,可以学会寻找工具解决现有的效率问题。
第二个关键词【自省】。你要反复地思考你做每一个项目的意义在哪里?下一个项目要怎么引导甲方去做沟通?我们在这方面的亏吃了非常多,甲方说什么是什么的,结果他之前说的东西又被推翻。所以很多时候产品经理需要有经验和主见,自己成为专家,引导甲方告诉他:我建议你这么做。
总之,在我这里,无代码是辅助数字孪生呈现的强有力工具,我可以很直接地拿demo告诉客户:你就这样做!
以上就是本期MEET开发者系列的明星用户介绍,如果您有优秀的开发者推荐,欢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