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模块化设计通常都会采用高内聚、低耦合
- 高内聚是指相关度比较高的功能要尽可能集中,不要分散。
- 低耦合是指两个相关的模块要尽可能减少依赖的部分和降低依赖的程序,不要让两个模块产中强依赖。
Tomca连接器需要实现的功能:
-
监听网络端口
- 接受网络连接请求。
- 读取请求网络字节流。
- 读取请求网络字节流。
- 根据具体应用层协议(HTTP/AjP)解析字节流,生成统一的Tomcat Request对象。
- 将Tomcat Request对象标成标准的ServletRequest。
- 调用Servlet容器,得到ServletResponse
- 将ServletResponse转成Tomcat Response对象
- 将Tomcat Response转成网络字节流。
- 将响应字节流写回给浏览器。
分析连接器详细功能列表,我们会发现连接器需要完成3个高内聚的功能
- 网络通信
- 应用层协议解析
- Tomcat Request/Response与ServletRequest/ServletResponse的转化。
因此Tomcat的设计者设计了3个组件来实现这3个功能分别是EndPoint、Processor和Adapter。
- EndPoint负责提供字节流给Processor;
- Processor负责提供Tomcat Request对象给Adapter;
- Adapter负责提供ServletRequest对象给容器。
由于I/O模型和应用层协议可以自由组合,比如NIO+HTTP或者NIO2+AJP。Tomcat的设计者将网络通信和应用层协议解析放在一起考虑,设计了一个叫ProtocolHandler的接口来封装这两种变化点。各种协议和通信模型的组合有相应的具体实现类。 比如:Http11NioProtocol和AjpNioProtocol。
除了这些变化点,系统也存在一些相对稳定的部分,因此Tomcaat设计了一系统抽象基类来封装这些稳定的部分,抽象基类AbstractProtocol实现了ProtocolHandler接口,每一种应用层协议有自己的抽象基类,比如AbstractAjpProtocol和AbstractHttp11Protocl,具体协议的实现类扩展了协议层抽象类。
设计复杂系统的基本思路
首先要分析需求,根据高内聚低耦合的原则确定子模块,然后找出子模块中的变化点和不变点,用接口和抽象类去封装不变点,在抽象基类中定义模板方法,让子类自己实现抽象方法,也就是具体子类去实现变化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