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是治疗的隐喻,使神经暂时抽离现实,让我觉着自己是生活的智者、活得轻松。而《心碎是爱情最美的样子》是我在火车昏黄的灯光下读完的,它和印象里的爱情故事完全不同。很诧异竟然会有一本书对失恋后头脑风暴里的一堆信息进行归纳整理。应该说几乎每个人都体验过这种感觉:内心仍旧纠缠于一段不想放弃的感情,情感与身体反应似乎是一团乱麻,焦虑的等待某个人的电话或是新信息。这话虽不是“心碎”的定义,却是心碎后最明显的表现。细细想来生活中确实不应只有浪漫的爱情故事,毕竟痛苦总追随着快乐,出错的、心碎的感情故事才是多数故事的结局,心碎的故事有时更能引起共鸣,更易抚慰心灵、吹散绝望、教人成长。
有人说我们祖先的爱情没那么多风花雪月,诚然那时候人们生活在小村庄,可以选择伴侣的范围很有限,而大多数人需要的也只是劳动伙伴而非灵魂伴侣。在这种条件下,人对于爱情当然无法吹毛求疵。相较而言我们现在追求和享受的恋爱(开诚布公、一心一意,不受饥饿疾病等危机的困扰),像是一件奢侈品,或许这就是现代人烦恼的根源之一吧。
传颂久远的文物级别的爱情故事反复告诫人们罗曼蒂克的爱总与毁灭性的危险形影相随。在审视中世纪画作中的人物时,他们娃娃一般、形象平面,给人一种缺乏自我的感觉。但这个自我意识爆棚的时代,人们愈来愈认为爱情和浪漫是婚姻的必要组成部分,对毁灭性的危险选择视而不见。《心碎是爱情最美的样子》是具有警示意义的作品,让我们对未知的危险提前保持警惕。
爱情和受教育程度之间的关系,我向来是迷糊的。不过最近我反倒感觉受知识的束缚越来越大、越不会谈情说爱,哪怕是写一封情书都类似下棋一般摆弄智商和情商、极力寻找动人的语句,已经不知道该怎么去自然流露自己的灵魂。书中给人印象最深的一首诗,来自法国昂热的年轻修女康斯坦斯(Constance)曾写信给博得里(Baudri):
我将(你的)来信放在左乳房下——
人们说那里离心脏最近……
后来困乏的我渐渐入睡,
但那已经醒来的爱则全不知黑夜降临……
我躺在床上入眠——不,根本无法入眠——因为你的信,
尽管放在我的乳房下,却让我的子宫烈火一样在燃烧。
难以想象已经盟誓放弃性生活的男女修士之间能用文字做性爱游戏,流露他们内心对性的欲望。他们可是当时受教育程度最高的修士啊。读完这些,真感觉自己是一个伪君子:非常想知道两颗心相撞时发出的“怦怦”声,却又极力遏制这种可怕的欲望。
这本书里多处文字对浪漫的爱持悲观态度,这和我的底线思维不谋而合。我更倾向相信“开始于爱慕的婚姻很容易演变成互相怨恨和深深的失望”,所以不敢抱太大希望。或许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向作者梅根.莱斯洛奇学习如何去欣赏那种弹击般的疼痛、回忆萦绕的感受,并且在足够豁达的那一刻,感激那个曾瞄准我们的心,重重击上一枪的人。
书中几句印象深刻的话:
1. 在婚姻里,爱情是锦上添花,而不是必需品。
2. 很多时候,一夫一妻制未必适合每一个人、每一段关系。
3. 以性的专一度作为衡量婚姻是否美满的试金石,就好比看到一个诱人的苹果,仅仅因为上面有一个小斑点就将其丢弃一样不可取。
4. 我们的文化教导我们,一夫一妻制是唯一符合人类自然天性的选择。但文化也同时威胁我们,似乎一旦偏离这一原则,我们就注定与幸福无缘。这究竟是传统文化的故弄玄虚,还是当代人的切身之痛呢?
5. 人类和其他的哺乳动物一样,是在相互依赖中生存的社会性动物,倘若缺少哪些确认彼此关联的动物行为,例如注视、跟随、拥抱、爱抚,我们就无法生活。
6. 假如你刚刚被甩,这时候,音乐往往是你最好的伙伴。作用远大于朋友和亲人。这个时候我们并不想了解歌曲背后的故事,更希望感到歌曲与我们自己的经验紧密相连。
7. 能给人带来持久满足感的唯有工作,绝非浪漫关系。
8. 心形符号的长盛不衰与这个图案上部那个裂开处的隐含意义有很大的关系:它暗示着心有弱点,它可能裂成两半,一分为二。
9. 只要我们相爱,一切枷锁就不复存在。
10. 分手博物馆。情侣分手时还要分割相恋期间他们攒起来的无数不值钱却有意义的小物件,小物件可以捐给分手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