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电磁兼容基本概念
“电磁兼容是研究在有限空间、时间、频谱资源条件下,各种用电设备(广义的还包括生物体)可以共存,并不致引起降级的一门学科。“
研究频率范围:0Hz~400GHz(CISRP 24);10GHz-400GHz(ITU)
电磁兼容性(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设备(分系统、系统)在共同的电磁环境中能一起执行各自功能的共存状态,既该设备不会由于受到处于同一电磁环境中其他设备的电磁发射导致会遭受不允许降级;它也不好使同一电磁环境中其他设备)分系统、系统)因受其电磁发射而导致或遭受不容许降级。
”设备或系统在其电磁环境中能正常工作且不对该环境中的任何事物构成不能承受的电磁骚扰的能力“
电磁兼容(EMC):干扰(EMI)(发射:辐射发射;传导发射)。抗干扰(EMS)(敏感度:辐射敏感度;传导敏感度等。
如果一个电子系统即不不产生干扰又能忍受外界干扰的话,我们就称该电子系统电磁兼容性合格。
1.2 电磁兼容的三要素
电磁骚扰源、传输途径(耦合途径)和敏感设备
1.2.1 产生电磁干扰的条件
要有产生电磁能量的物理或现象
要有受害设备
要有干扰能量的传播途径
1.2.2 电磁骚扰/电磁干扰
电磁骚扰:任何可能引起装置、设备或系统性能或者对有生命或无生命物质产生损害作用的电磁作用。注:电磁骚扰可能是电磁噪声、无用信号或传播媒介自身的变化。
电磁干扰(EMI):电磁骚扰引起的设备、传输通道或系统性能的下降。
1.2.3 抗扰性
(对骚扰的)抗扰性:装置、设备或系统面临电磁骚扰不降低运行性能的能力。
(电磁)敏感性:在存在电磁骚扰的情况下,装置、设备或系统不能避免性能降低的能力。注:敏感性高,抗扰性低。
1.2.4 限值
骚扰限值(允许值):对应于规定测量方法的最大电磁骚扰允许电平。
干扰限值(允许值):电磁骚扰使装置、设备或系统最大允许的性能降低。
(电磁)兼容阈值:装置、设备或系统的抗扰性电平与骚扰源的发射限值之间的差值。
(电磁)兼容电平:预期加在工作于指定条件的装备、设备或系统上的规定的最大电磁骚扰电平。注:实际上电磁兼容电平并非绝对最大值,而可能以小概率超出。
1.3 电磁干扰的危害
使设备性能降低,干扰设备的正常工作
对设备造成损害
造成人员伤亡
可能影人体健康
1.3.1 电磁干扰对设备的危害
电磁干扰破坏会降低电子设备的工作性能
电磁干扰可以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1.4 为什么要研究电磁兼容
正常运行的电子设备同时向外发射电磁波能量,形成电磁骚扰
电磁骚扰可能会影响其他设备的正常运行,形成电磁干扰
随着电子产品应用的增加,电磁环境日益恶劣
电子产品中的电子电路日益复杂,调试越来越困难
电磁兼容标准强制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