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 | 王启隆
透过「历史上的今天」,从过去看未来,从现在亦可以改变未来。
今天是 2022 年 6 月 4 日,在 1998 年的今天,我国互联网用户突破一百万。自从中国科学技术网在国内首次实现了与国际互联网络的直接连接,我国的互联网络发展便十分迅速,先后建成了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等四个互联网络。尤其是 1998 年前几个月,网络用户剧增近 40 万户,相当于 1997 一年发展的用户数量。回顾互联网历史上的这一天,世界各地还发生过哪些关键事件呢?
2013 年 6 月 4 日:英特尔正式发布了基于 Haswell 架构的第四代 CPU
Intel Haswell 是英特尔的中央处理器架构,由英特尔的俄勒冈团队负责研发,用以取代 Intel Ivy Bridge 和 Intel Sandy Bridge 微架构。和 Ivy Bridge 微架构一样,Haswell 采用的是 22 纳米制程。根据英特尔的“Tick-Tock”策略(每一次处理器微架构的更新和每一次芯片制程的更新,它们的时机应该错开,使他们的微处理器芯片设计制造业务更有效率地发展。)和产品路线图,基于 Intel Haswell 微架构的处理器定于 2013 年 6 月 4 日发布。
在 Computex 2011 展会,英特尔最初卖了个关子,并没有披露 Haswell 的任何具体技术细节,而是将其与新提出的“Ultrabook”概念笔记本紧密联系在一起,只说当时的超轻薄和超低功耗趋势。按照英特尔的说法,Sandy Bridge 微架构将会使得 Ultrabook 第一次进入主流市场,Ivy Bridge 微架构进一步带来“超级轻薄、超级灵敏、超级安全”,而新一代微架构 Haswell 则会“重新发明笔记本”。换言之,Sandy Bridge、Ivy Bridge 只是这种进化中的头两个基础性步骤,Haswell 将成为“新的优化点”,使用新架构推动 Ultrabook 概念的普及。在笔记本中,35W 热设计功耗是移动处理器的一个标准,但是 Haswell 会将这个数值降低 50%以上,达到只有 15W。
随后,英特尔曾于 2011 年的 IDF 上展示出基于 Haswell 微架构的芯片。2012 年的英特尔开发者论坛上,英特尔公布了更多关于 Haswell 架构的工程样品处理器和技术说明。在 2013 年 6 月 4 日至 6 月 8 日的台北国际电脑展上,英特尔正式推出 Haswell 微架构以及其处理器产品。作为“Tick-Tock”策略下的产物,Haswell 架构属于“Tock”阶段,是为架构改进换代。根据 Fudzilla 的消息,“英特尔透露给合作伙伴的消息指同时脉下与 Ivy Bridge 架构的产品相比,Haswell 架构的产品其性能至少有 10%的提升”。而英特尔宣称 Haswell 整体性能将比 Ivy Bridge 快两倍。英特尔称在某些工作负荷上 Haswell 架构的效率比上代产品的提升了 20%。
资料来源:维基百科
2018 年 6 月 4 日:苹果推出了代号为 Mojave 的 macOS X 10.14
macOS Mojave 的版本编号为 10.14,它是苹果公司用于第 15 代 Mac 系列电脑桌面操作系统的软件版本号。Mojave 于 2018 年 6 月 4 日举行的 WWDC 发布首个开发者预览版,并于 2018 年 9 月 24 日公开发布正式版。依循苹果公司自 OS X Mavericks 起以加利福尼亚州的地理景观命名惯例,这一版 macOS 命名自加州东南部的莫哈韦沙漠。其前代是 macOS High Sierra,而继代是 macOS Catalina。
macOS Mojave 把多个 iOS 应用程序带到桌面操作系统,包括苹果新闻、语音信息及智能家庭平台。它还包括更全面的暗黑模式,并且是历史上最后一个支持 32 位应用程序的 macOS 版本。苹果还添加了“Pro”的功能使所有用户受惠。macOS Mojave 深受好评,并且在推出后辅以点数作为补充。macOS Mojave 不支持操作系统的一些旧功能,它也是最后一代支持 OpenGL 及 OpenC 的系统。OpenGL 是一个为了支持各种处理器而设计的跨平台图形框架。苹果公司在 1990 年代末在放弃 QuickDraw 3D 之后,便选择以 OpenGL 于 Mac 电脑中创建对图形软件渲染的支持。
在设备互联领域,macOS Mojave 让 iPhone 和 Mac 之间的联动更加紧密,不同设备之间有跨平台的能力。在手机上浏览网页时,当用户拿着手机走近电脑,Dock 会弹出一个相应页面,提醒用户可以在更大的屏幕上继续浏览;亦或者是在电脑这边点一下用手机拍照,它会启动机主的 iPhone,拍照后直接出现在电脑这边。而这一代 macOS 最知名的就是它引进的深色模式,贯彻了苹果色调搭配精致的 UI 风格,设计得非常漂亮。
资料来源:维基百科
2018 年 6 月 4 日:微软宣布将以 75 亿美元收购 GitHub
GitHub 是通过 Git 进行版本控制的软件源代码托管服务平台,由 GitHub 公司(曾称 Logical Awesome)的开发者 Chris Wanstrath、P. J. Hyett 和汤姆·普雷斯顿·沃纳使用 Ruby on Rails 编写而成。GitHub 同时提供付费账户和免费账户。这两种账户都可以创建公开或私有的代码仓库,但付费用户拥有更多功能。根据在 2009 年的 Git 用户调查,GitHub 是最流行的 Git 访问站点。除了允许个人和组织创建和访问保管中的代码以外,它也提供了一些方便社会化共同软件开发的功能,即一般人口中的社群功能,包括允许用户追踪其他用户、组织、软件库的动态,对软件代码的改动和 bug 提出评论等。
四年前,美国科技公司微软宣布以 75 亿美元的股票收购 GitHub,这一消息瞬间开始在全球开发者之间口口相传,引起了大量争议。该交易于 2018 年 10 月 26 日完成。GitHub 继续作为社区,平台和业务独立运作。在 Microsoft 的领导下,该服务由 Xamarin 的 Nat Friedman 领导,并向 Microsoft Cloud 和 AI 执行副总裁 Scott Guthrie 汇报。 GitHub 的首席执行官 Chris Wanstrath 被保留为“技术研究员”,并向 Guthrie 汇报。这笔交易加强了微软对开源开发的关注,旨在增加企业对 GitHub 的使用,并将微软的开发人员工具和服务带给新的受众。
这笔交易天生就夹杂着浓厚的火药味。在收购完成不久后,也就是 2018 年 10 月,美国唱片协会 RIAA 要求 GitHub 下架 youtube-dl,youtube-dl 是一款开源软件,可以让人们从 YouTube 和其他在线服务下载视频。随后,在微软的同意下,该软件从互联网上消失了,用户表示反对。一位 GitHub 用户在该网站上将这一事件描述为“GitHub 的耻辱”,并表示“微软收购确实是一个错误。” 在网民的抗争下,youtube-dl 的软件代码由维护项目的人再调整,使其不再违反 RIAA。该公司随后也将 youtube-dl 重新上线,并宣布了处理类似索赔的新流程。
与其他科技巨头亚马逊、苹果和谷歌一样,微软面临着与其庞大相关的各种挑战,无论是来自众多竞争对手、数百万客户、渴望利润的投资者还是关注竞争的政客。GitHub,作为开源项目的仓库和程序员的虚拟生命线,创造了一种不同的张力。为了摆脱舆论的漩涡,微软于 2019 年迅速做了一件改革性的大事:开放私有仓库。在微软收购前,GitHub 依靠提供企业级私有仓库服务营收,所以私有仓库仅对付费用户开放;而微软开放了私有仓库后,在同年又开放了 GitHub Action 功能,开始正式部署云服务,将自己的雄厚实力逐渐与 Github 结合。
2020 年,VSCode 推出之后,开发者对于微软收购 Github 的评价得到了彻底的反转;这段时期,开源时代也逐渐走向了一个新的阶段:人人都可以享受大企业的技术基础建设服务、人人都可以轻松搞定自动集成与部署,开源社区和企业服务也更加地活跃起来,中小企业有了活下来的资本,开始钻研如何创新并翻身。现在回过头来看,四年前微软收购 Github,对你的使用习惯产生了影响吗?欢迎各位开发者参与本期投票,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真知灼见。
【欢迎投稿】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计算机科学发展至今,有许多至关重要的事件、人物,欢迎所有朋友一起共建「历史上的今天」,投稿邮箱:tangxy@csdn.ne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