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看了一个节目,讨论的是机械化程度越高越先进吗?这个节目质量还是不错的,我几乎每期都看,每次都会有一些各领域的领军人物登台。但是,这一期的话题多少让我有些不敢苟同。
当然我也理解节目提出的前提,是考虑到了人工成本、就业方面的问题,包括一些同行给我的留言也是提到了,如果机械化程度高,会造成失业问题。
事实当然也是如此,中国四十几年的改革开放进程其实就是不断机械化、自动化的过程,如今开始朝着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在这条路上,对于产业工人提出了新的要求,比如以前煤矿生产的工人只需要会用简单的劳动工具即可,如今智能煤矿里,需要的是懂计算机的高端人才。
而那些产业工人,显然无法跟随转型。
但是,这并不代表着发展机械化的道路是错误的,只是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了新的问题。就如我们所说的失业问题,我觉得机械化并不是原罪,而是社会分配的规则需要改变。机械化程度越高,生产力肯定是提高了,单位生产成本降低,利润会大幅度提高,那么多出来的利润哪去了?
我想表达的是,如果发展机械化要考虑到一些次生的社会问题,机械化=失业,那么这个就是强盗逻辑。我们喊了这么些年的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现在突然刹车,要把机器干的工作换作人工手刨了?社会的发展应该是以提高生产力水平为前提,机械化导致失业,但是会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如果失业造成了人没饭吃,那是社会资源分配问题,而不能归罪于机械化!
我们为了回避社会资源的合理分配问题,然后拒绝机械化,让每个人忙起来,这会阻碍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我还看到一个观点说有些工作机械化成本会更高,这又是强盗逻辑。如果机械化成本高于人工成本,只有两个原因,要么机械化程度不够,要么人工成本太低贱,比如农业强国农场主绝对不会放弃机械化选择人工,因为人工太贵了。
事实是,在技术落后的年代,吃饭穿衣是难题,而技术大爆炸的今天,仍然存在这些问题。技术的进步没能彻底消除贫困社会的不公,因为这些社会问题本就不是技术问题。
尽管这些不是技术问题,但是这些变量会让技术的发展出现偏离,从而阻碍技术进步。所以,在讨论技术问题的时候,不应该裹挟进这些变量。
虽然社会的一些不公不是技术造成的,但是技术进步却可以大大减轻这些问题。虽然过去吃饭穿衣是难题,今天这个难题还在,但是显然如今这个难题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杂交水稻就是技术进步的典型案例,种更少的地可以得到更多的粮食,你会怀疑农民而因此失业吗?
我甚至认为人类近百年的发展与吃苦耐劳没有绝对关系,技术的进步才是关键。
成立于1925年的贝尔实验室就是百年人类文明的典型代表,二极管、激光器、通信卫星、太阳能电池、无线通信、电影、数字计算机,都是出自这里。此外,还诞生了9位诺贝尔奖、5位图灵奖、三万多项专利...即便到了上世纪80年代,贝尔实验室仍然是传奇一样的存在。
如果不是拆分AT&T的原因,恐怕贝尔实验室仍将主导之后几十年的物理学界。如果总结贝尔实验室成功的原因,我想无外乎是其冲破枷锁对科学的不断探索,带来绝对的技术进步。就像杨立昆在书中说的那样,“经历反复实验、失败、进入低谷和讨论...在接连不断的新发现下步步推进”。
如今爆火的人工智能、ChatGPT,尽管还处在初级阶段,但是已经在颠覆我们的生活、工作和认知。人工智能最早起步于上世纪50年代,1950年,图灵的开辟性论文《计算机与智能》提出,“真正的智能机器必须具有学习能力,制造这种机器的方法是:先制造一个模拟童年大脑的机器,再教育训练它。”...那是70多年前,想想都科幻!
即便“人工智能”这个概念的提出,也是稍后几年的事。
我们一直在谈弯道超车,可落后的距离恐怕不是一个弯道的问题。
举个例子,早期的仙童公司出了八大“叛徒”,他们在各自的领域不断创造的人类科技进步的奇迹,比如英特尔就是成果,后来的谷歌、苹果、微软这些巨头,抽丝剥茧,都与之有很深的渊源。摩尔定律的加持下,半导体科技出现指数级的发展,并延续至今。几十年的进步,我们与之差距可想而知。
如此大的差距,我们想要追赶不可能依靠人工手刨的作业,技术进步带来的产业变革是人工努力永远无法比肩的,汗水带来的增量有限,但技术进步没有上限。技术进步绝对不是靠着申请几个无关痛痒的专利就可以实现,需要整个社会充满一种主观能动的创新效应。
但令人失望的是,当微软、谷歌等巨头在科技领域不端发力的时候,我们的科技公司要么在搞房地产,要么在卖菜,还有的在送外卖...从企业追求利润的角度讲,这些都没有问题,但是我们能依靠这些弯道超车吗?
所以,化用《大江大河》的一句台词,搞技术,就要搞的纯粹。我们不能指望在各种束缚下还能才思泉涌,真正伟大的发明或者发现都是在相对宽松的环境里出现的。牛顿定律、法拉第定律、麦克斯韦方程,看似是无意撞见或是实验室出品,其实是当时社会思想解放、主动思考带来的结果...而这些伟大的发明或者发现,都在后来的日子影响了整个人类文明的进程。
考虑技术问题不适合被一些社会问题裹挟,绝对的技术进步可以改变现有的所有问题。“人性的解放必然带来科学和技术的进步!”搞技术就要做的纯粹,被束缚的环境里很难有大的突破。搞创新,就要忍受开始前的千难和万苦,还要忍受失败后的冷嘲和热讽!
刘慈欣《三体》中还有一句话令人印象深刻,被我反复引用,“给岁月以文明,而不是给文明以岁月”。这句话出自17世纪法国数学家帕斯卡尔的名言,“给时光以生命,而非给生命以时光。”电视剧《人世间》也有类似的台词,“生命的质量比生命的长度更重要”。
我想要说的是,做事情,质量永远是第一位的,而非你付出了多少时间。搞技术就是这样,不要夹杂太多的变量在里面。既想搞技术,又想平衡各种关系,还担心别人的指指点点,考虑太多,终究是错!
2023年4月5日 于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