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往往比自己想象的更愚蠢
我的生存原则或意志行事原则是什么?尝试考察自己的生命年轮
一个明智的人不会被表面稳定现象欺骗,还能预测事物发展趋向
由于只能理解结果而不是原因,会错误的认为结果会一直持续下去
很多事情需要时间来兑现,如果提前兑现反而会得不偿失。要学会等待,不要成为时间的债务人
预见未来需要洞察力,观察过去需要感官
要相信运气的转变,之前的坏事可能是现在的好事
人类的命运本身就充满了悲惨和灾难,假若它们来临也不必大惊失色。接受因果,灾难有其必然性。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甘愿忍受
学习灾难的预防:失业、疾病、死亡
勇气和鲁莽、胆怯和恐惧
如果一个人的精神状态与年龄不相一致,那他就会完全感受不到幸福(业力如此)
斯宾诺莎:儿童正在学习以普遍永恒的视角来看待人与万物。童年奠定了成年的世界观
儿童对纯粹知识的获得,远比训练意志力更关心。儿童注意力不集中是因为他在热切地学习外在直观事物,同时又在受到教育的知识灌输,枯燥的概念不能直接学习到直观事物,只能自己依靠这些知识概念去体验和努力认识。直到长大成人后世界观统一的那一刻,对世界的热切也跟着丧失了,对种种希望的破灭反而归咎于童年。实际上,这就是人生的实际情况。所以到了中年我们更多的是在想如何避免不幸而不是追逐幸福
智力和道德水平源于本性,而不是教育(这是违背三世因果的说法)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意志不是常人说的人的意志,而是世界的内在本质
越是出类拔萃就越是孤独的存在,心情因此从不愉快到愉快,是因为已经了解了这个世界。
阻止对世界错误认识的方法:将儿童的视野限制在最小范围,认识清楚之后再扩展范围
人生就像刺绣作品,正面好看,背面的针线图案才能显示刺绣方法、规则
从某方面讲,年龄和经验比智力还重要,无法用智力代替
当兴致勃勃地爬到山顶后,也就是发现深渊在脚下的时候
“在走向生命终点的过程中,我们度过的每一天,都像是罪犯在一步步地迈向末日的审判”
老人感到生命短暂,是因为回忆减少了,于是通过回忆过去,感受到还活过
成年之后,重复的事情会让自己觉得时光飞逝。新的人生经历会被年老时回忆。我们渴望某一个遥远的地方,实际上只是在怀念、重温旧时光。
旅行的经历会变多,也会感觉到时间漫长
中年的无聊感和感情欲望的痛苦会逐渐消散
青年以外界的印象做决定,老年以思想做决定
人生的真相是:逐步走向残缺、虚无
痛苦教会人们彼此体谅,不会肆无忌惮
人类假如没有了痛苦,那么人类也会去制造痛苦(是违背因果的说法,人类的自恋思维)
时间像是一个挥着鞭子的监工,从不让我们喘息,只有陷入无聊烦闷的时候,时间才会停止挥鞭
“生活本质上只是一种失望,甚至是一种欺骗”
叔本华说出了人生是苦的真相,与上帝说除创造的一切都是美好的相冲突,特蕾莎修女也不认为苦难是美好的,世界到处充满着苦难
期待越多,快乐越少,是因为期待已经是提前享受到了全部快乐的一部分。而动物却是活在当下时刻,不会对快乐产生期待,因此让我们看到了他们能摆脱烦恼和焦虑的一面而感到被治愈。动物也不会对痛苦有预演,对痛苦的承受能力也不如有预演能力的人类?动物大多的痛苦是人为的,善待动物!
叔本华很认可《圣经》中关于人的堕落的故事,奉为真理。佛陀也说人本身就是烦恼业势力的产物?因此那些烦恼,都是业力的酬偿
事物的存在,表现在转瞬即逝的刹那中
无聊是对生活空虚的真切感受之后的结论
如果生命本身喻含了真实,那么就违背了死亡会走向虚无
我们拿欲望的火焰没有办法,只有不断的借用生存意志去满足它,把这个过程称之为幸福,并以此得出一个结论:活着就是为了获得幸福快乐
悲剧之所以最崇高,是因为它揭示了现实的残酷,人类努力的徒劳无益,震惊人类粉碎幻想
有人说欲望是令人痛苦的,那是因为你没有得到过才说葡萄酸。其实不管是否得到过,葡萄最终都会离我而去
个性是感到幸福的唯一直接因素。由个性激发的嫉妒情绪是最难平息的,由个性招来的不幸也是最难忍受的。
如果生命本身寓含了某种真实的价值,它是不可能在虚无中终结(断见?)
叔本华否定了生命的意义在于:追求幸福快乐和高尚的道德品质。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会发现,生活本来是趋向苦的境地,社会充满了卑鄙虚伪
穷人因贫穷而痛苦,富人因富足而无聊
“人们无时无刻地追逐着刺激,借助某些外在的事物来填补他们的心灵和精神”
幸福在于转向自身,而不是外在的那些不可靠的无常之物
幸福意味着自我满足,在自身中寻找或获得幸福
【个人的成长里程碑】:
克服空虚、无聊
开始转向自身取得幸福:离开我所
然后转向认识自我的虚妄而取得幸福
内在非外在的东西才是唯一令自己持久幸福一生
亚里士多德:人的幸福在于无拘无束地展示他的最高才能
“拥有这种特殊天赋的人过着双重的生活,一是个体的生活,一是精神的生活。后者逐渐成为他真正追求的生活,前者只是实现它的一种手段”
想要通过富足奢侈来消除无聊获得幸福的人,就像是一个失去了健康和力气的病人渴望药物,而不是想办法提高自己的生命力!也就是发展精神生活
一个人的幸福,要用得到的和想得到的来同时衡量,也就是得到的➗想得3到的(视野范围)
当我们想要成佛的时候会开始变得痛苦,是因为想得到的变多了,然而得到的没有增加,并不是因为自己变差劲了。
他人的意见很少能有真正积极的影响,大多于己是有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