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位差和相移
文章目录
- 相位差和相移
- 1、概述
- 2、相位差
- 2.1 同频信号
- 2.2 电流与电压信号
- 2.3 相似频率的信号
- 3、干扰
- 4、总结
当我们听歌曲时,我们将正弦声音波形感知为音乐。 它们的振幅告诉我们信号有多大,频率告诉我们声音是低音还是高音。 然而,第三个重要参数,即相位,却很难用耳朵体验到。
在本文中,第一部分将介绍相位和相位差的概念。
在第二部分中,我们详细介绍了相移概念的更多方面,并重点关注信号不同步时的特定情况。
第三节也是最后一节最后将介绍相位差在干涉现象中的重要作用。
1、概述
正弦信号的相位通常用 ϕ \phi ϕ表示,并以弧度 (rad) 或度 (°) 为单位进行测量,并且可以在 − π -\pi −π 和 + π +\pi +π rad 或 -180° 和 +180° 之间变化。
在图表上,交流信号的相位表示其相关正弦函数在时间原点的初始状态:
信号的相位 ϕ \phi ϕ可以具有三种不同的性质,并决定波形绕垂直轴的位置:
- 等于 0(° 或 rad),例如用作参考信号的信号 y 1 ( t ) y_1(t) y1(t)
- 为正值,例如信号 y 2 ( t ) y_2(t) y2(t)
- 为负数,例如信号 y 3 ( t ) y_3(t) y3(t)
单个信号的相位并不是很相关,因为无论交流波形是电气性质还是机械性质,无论信号是否有相位,感知都将保持不变。 更重要且可以清楚地感知的是相位差,也称为相同频率的两个信号之间的相移。
2、相位差
2.1 同频信号
在本节中要记住的重要一点是,我们仅讨论具有相同频率的两个信号之间的相移。 因此,考虑具有不同相位和可能不同幅度的相同频率的两个信号: y 1 ( t ) = A sin ( ω t + ϕ 1 ) y_1(t)=A\sin(\omega t+\phi_1) y1(t)=Asin(ωt+ϕ1)和 y 2 ( t ) = B sin ( ω t + ϕ 2 ) y_2(t)=B\sin(\omega t+\phi_2) y2(t)=Bsin(ωt+ϕ2)。 我们将相位差定义为 △ ϕ 21 = ϕ 2 − ϕ 1 \triangle \phi_{21}=\phi_2-\phi_1 △ϕ21=ϕ2−ϕ1。
在图1中,我们有 △ ϕ 21 = + ϕ 2 \triangle \phi_{21}=+\phi_2 △ϕ21=+ϕ2、 △ ϕ 31 = − ϕ 3 \triangle \phi_{31}=-\phi_3 △ϕ31=−ϕ3 和 △ ϕ 32 = − ϕ 3 − ϕ 2 \triangle \phi_{32}=-\phi_3-\phi_2 △ϕ32=−ϕ3−ϕ2。 正相位差,例如 △ ϕ 21 \triangle\phi_{21} △ϕ21,表示信号 y 2 ( t ) y_2(t) y2(t)暂时领先于参考信号 y 1 ( t ) y_1(t) y1(t),我们也说 y 2 ( t ) y_2(t) y2(t)领先 y 1 ( t ) y_1(t) y1(t)。 负相位差,例如 △ ϕ 31 \triangle \phi_{31} △ϕ31和 △ ϕ 32 \triangle\phi_{32} △ϕ32,表示信号 y 3 ( t ) y_3(t) y3(t)跟随信号 y 1 ( t ) y_1(t) y1(t)和 y 2 ( t ) y_2(t) y2(t),我们也说 y 3 ( t ) y_3(t) y3(t)滞后于 y 1 ( t ) y_1(t) y1(t)和 y 2 ( t ) y_2(t) y2(t)。
在相位差可以取的 -180° 和 +180° 或 − π -\pi −π 和 + π +\pi +π rad 之间的所有值中,可以突出显示一些值并在下面的图 2 中进行说明:
相反相位的特征是 +180° 或 + π +\pi +π rad 的相移,与 -180° 或 − π -\pi −π rad 严格相同。 如果参考信号为 V r e f = v r e f sin ( ω t ) V_{ref}=v_{ref}\sin(\omega t) Vref=vrefsin(ωt),则相反信号为 V o p p = v r e f sin ( ω t + π ) = − v r e f sin ( ω t ) V_{opp}=v_{ref}\sin(\omega t+\pi)=-v_{ref}\sin(\omega t) Vopp=vrefsin(ωt+π)=−vrefsin(ωt),因此, V r e f + V o p p = 0 V_{ref}+V_{opp}=0 Vref+Vopp=0。
正交信号的特征是“提前”相移为 +90° 或 + π / 2 +\pi/2 +π/2 rad,“延迟”相移为 -90° 或 − π / 2 -\pi/2 −π/2rad。
2.2 电流与电压信号
在本小节中,我们特别关注电偶极子上电流 (I) 和电压 (V) 信号的相移,并研究其对功率的影响。
在直流状态下,偶极子上的耗散功率 § 由电压和电流的乘积给出:
在交流状态下,这种表示不再正确,因为电压和电流都是交替的。 考虑偶极子两端的电压为 V = V r m s 2 . sin ( ω t ) V=V_{rms}\sqrt2.\sin(\omega t) V=Vrms2.sin(ωt),同频率的电流呈现 + △ ϕ +\triangle\phi +△ϕ的相位差: I = I r m s 2 . sin ( ω t + ϕ ) I=I_{rms}\sqrt2.\sin(\omega t+\phi) I=Irms2.sin(ωt+ϕ)。 V r m s V_{rms} Vrms 和 I r m s I_{rms} Irms 是均方根值。
可以看出,交流状态下偶极子中消耗的有功功率由等式1 给出:
c o s ( ϕ ) cos(\phi) cos(ϕ) 称为功率因数,表示接收器吸收电源功率的效率。 该因子是 0 到 1 之间的实数,这两个极值反映了非常不同的行为:
- 如果 c o s ( ϕ ) = 1 cos(\phi)=1 cos(ϕ)=1,则偶极子被视为纯电阻,电压和电流之间的相移为零。 偶极子不呈现任何电感或电容行为。
- 如果 c o s ( ϕ ) = 0 cos(\phi)=0 cos(ϕ)=0,偶极子是纯无功的,电压和电流之间的相移最大,等于 ±90° 或 ± π ±\pi ±π/2 rad。 在这种情况下,偶极子不会消耗任何功率,而是将其返回到电路。
等式1 中给出的功率称为有功功率 ( P P P), V r m s × I r m s V_{rms}\times I_{rms} Vrms×Irms 的乘积称为视在功率,记为 S S S。如果组件是纯电阻性的,则它是会耗散的功率。 V r m s × I r m s × sin ( ϕ ) V_{rms}\times I_{rms} \times \sin(\phi) Vrms×Irms×sin(ϕ)量是无功功率,记为 Q Q Q。由于同一复数功率图中的相移 △ ϕ \triangle\phi △ϕ,这些量可以关联起来:
2.3 相似频率的信号
在本节中,我们考虑两个信号 y 1 ( t ) y_1(t) y1(t)(作为参考)和 y 2 ( t ) y_2(t) y2(t)(频率相似但不严格相同)的 ϕ \phi ϕ 相移: ω 1 ≠ ω 2 \omega_1 \neq \omega_2 ω1=ω2。 通常,只能为相同频率的两个信号定义相移,但在这种特殊情况下,定义相位差仍然有意义,因为频率相似。 如果频率相差太大,例如通常当 ω 1 > 2 ω 2 \omega_1 \gt 2\omega_2 ω1>2ω2 时,定义它就没有意义,因为相位差的变化与信号本身一样多。
在信号频率相似的情况下,相位差不再恒定,而是随时间缓慢变化: △ ϕ ( t ) = ( ω 2 − ω 1 ) t + ϕ \triangle\phi(t)=(\omega_2-\omega_1)t+\phi △ϕ(t)=(ω2−ω1)t+ϕ。
这两个信号的叠加很有趣,因为会产生如图 4 所示的跳动现象:
跳动(Beating)的名字来源于声学领域,这种现象特别容易听到并且容易体验,但是,它也出现在光学、电子、机械等领域……跳动实际上是干扰的一种特殊情况,我们在下一篇中重点讨论 部分。
3、干扰
从图 4 中我们可以看到,当信号同相时,除了幅度之外,有时还会产生正弦波形的叠加;当信号反相时,有时会产生减法。 这种现象称为干扰,当信号具有相同频率时就会发生。
再次考虑两个相同频率的正弦波形: y 1 ( t ) = A 1 sin ( ω t + ϕ 1 ) y_1(t)=A_1\sin(\omega t+\phi_1) y1(t)=A1sin(ωt+ϕ1)和 y 2 ( t ) = A 2 sin ( ω t + ϕ 2 ) y_2(t)=A_2\sin(\omega t+\phi_2) y2(t)=A2sin(ωt+ϕ2)。 我们将 y 3 ( t ) y_3(t) y3(t)称为 y 1 ( t ) + y 2 ( t ) y_1(t)+y_2(t) y1(t)+y2(t) 的叠加,将 A 3 A_3 A3 称为其振幅。 可以证明 y 3 ( t ) y_3(t) y3(t)的幅值满足以下方程:
我们可以注意到 y 1 ( t ) y_1(t) y1(t) 和 y 2 ( t ) y_2(t) y2(t) 之间的相位差对结果信号的最终幅度起着重要作用。 有两个案例值得强调:
- △ ϕ 12 = 0 \triangle \phi_{12}=0 △ϕ12=0,信号同相,且幅度 A 3 A_3 A3最大,满足 A 3 2 = ( A 1 + A 2 ) 2 A_3^2=(A_1+A_2)^2 A32=(A1+A2)2。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说 y 1 y_1 y1 和 y 2 y_2 y2 之间的干涉是相长的。
- △ ϕ 12 = ± π \triangle \phi_{12}=±\pi △ϕ12=±π rad,信号反相,振幅 A 3 A_3 A3最小,满足 A 3 2 = ( A 1 − A 2 ) 2 A_3^2=(A_1-A_2)^2 A32=(A1−A2)2。 在这种情况下, y 1 y_1 y1和 y 2 y_2 y2之间的干扰是破坏性的。
当相位差位于这两个极值之间时,我们可以绘制一个图表,显示 A 3 A_3 A3 作为 △ ϕ 12 \triangle \phi_{12} △ϕ12 函数的演变:
在该图中,为了简单起见,我们选择 A 1 = A 2 A_1=A_2 A1=A2。 再次可知,当 △ ϕ 12 = 0 \triangle \phi_{12}=0 △ϕ12=0时, A 3 = A 1 + A 2 = 2 A_3=A_1+A_2=2 A3=A1+A2=2,当 △ ϕ 12 = ± 180 ° \triangle \phi12=±180° △ϕ12=±180°时, A 3 = A 1 − A 2 = 0 A_3=A_1-A_2=0 A3=A1−A2=0。
4、总结
本文详细介绍了相位和相位差的概念,并通过一些例子指出了其重要性。
- 首先,我们介绍什么是信号的相位以及其测量单位。 然而,单独的相位概念并不是很相关,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重点关注以下有关相位差或相移的部分。
- 在第二部分的第一段中,我们定义了相移 △ ϕ \triangle \phi △ϕ 并给出了一些与相位差特定情况相关的词汇:同相( △ ϕ = 0 ° \triangle \phi=0° △ϕ=0°)、反相( △ ϕ = ± 180 ° \triangle \phi=±180° △ϕ=±180°)和 正交( △ ϕ = ± 90 ° \triangle \phi=±90° △ϕ=±90°)
- 在第二小节中,我们强调电路中电流和电压之间相移的重要性。 任何电子元件中消耗的功率都与相移的余弦成正比,称为功率因数。
- 在上一节中,我们将干扰现象与相移参数联系起来并进行解释。 本文前面解释的跳动现象是干扰的一种特殊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