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ChatGPT引发热议。一方面,ChatGPT表现亮眼,有大学生利用ChatGPT在开卷课堂上取得满绩的优异成绩;另一方面,部分院校、学术期刊却对ChatGPT在高等教育领域的推进保持谨慎态度,甚至有高校明确禁止这项工具技术的使用。那么,ChatGPT在高等教育领域将可能在哪些方面有所拓展?高等教育的发展又应该如何应对人工智能的挑战?
2023年1月,大二学生李凌凭借一篇利用ChatGPT撰写的课程论文,成功在《新媒体与广告》这门课取得满绩的优秀成绩。
ChatGPT(Chat Generative Pre-trained Transformer ),美国OpenAI研发的聊天机器人程序,是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自然语言处理工具,它能够通过学习和理解人类的语言来进行对话,还能根据聊天的上下文进行互动,真正像人类一样来聊天交流,甚至能完成撰写邮件、视频脚本、文案、翻译、代码,写论文等任务。新华网报道,ChatGPT在推出约两个月后,1月已达到1亿月活跃用户,成为历史上增长最快的消费者应用程序。
这种全新的人工智能语言模型引起了高等教育界内外的广泛关注。“美国89%的大学生都是用ChatGPT代写作业”“国内高校已有学生用ChatGPT写论文”“多国学校禁止学生使用ChatGPT”“多家学术期刊禁止将ChatGPT列为合著者”“隐瞒ChatGPT使用情况将被退稿或撤稿”等话题在社交媒体平台被广泛讨论。
争议:高等教育是否应该接纳ChatGPT
总结社交媒体平台网友的讨论,部分网友认为技术的向上集成基本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对于ChatGPT的出现,堵不如疏。梳理支持者的意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第一,ChatGPT虽然缺乏自主创造能力,但在已有资料的收集整理方面表现出色,是一个值得使用的工具,能够提高科研效率(如图1)。
图1 网友评ChatGPT的优势(图源:新浪微博)
第二,ChatGPT启发我们思考高等教育的教育过程与考评方式。在人工智能时代,需要一套并行的教学和限制措施(如图2)。
图2 网友评ChatGPT的规范使用(图源:新浪微博)
第三,本质上而言,学生使用ChatGPT技术,是生产力发展的标志,是人类思考能力适应人工智能时代的表现。宏观角度而言,生产力的进步始终伴随人类的发展,是不可逆、不可阻的(如图3)。
图3 网友评ChatGPT无法禁止(图源:新浪微博)
与此同时,还有一些网友支持高等院校禁用ChatGPT等人工智能技术。首先,ChatGPT可能会取代学生的自主思考,长此以往,整体的学术水平将会下降,这与高等教育发展的初衷完全相悖。除提高学术水平,高等教育也发挥着“育人”的重要作用。如果开发者将意图倾向、思想文化通过ChatGPT影响学生,也可能产生一些难以预料的后果(如图4)。
图4 网友评ChatGPT影响学术发展(图源:新浪微博)
其次,数据安全也是人工智能发展过程中必须正视的问题。ChatGPT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应用是否会造成科研机密数据的泄露、对国家安全造成不良影响,都是值得深思的问题(如图5)。
图5 网友评ChatGPT影响数据安全(图源:新浪微博)
再次,ChatGPT技术的发展可能会加剧教育资源的不平等,甚至造成知识垄断的情况。如果知识被当作一种资源,由少数人掌握,世界发展的不平衡性与不确定性会更加突出(如图6)。
图6 网友评ChatGPT造成知识垄断(图源:新浪微博)
更为严重的是,若ChatGPT等人工智能技术不加节制地发展,人类的主体性、人类文明的存在都会面临莫大的冲击与挑战(如图7)。
图7 网友评ChatGPT挑战人类文明(图源:新浪微博)
面对争议,坚持以人为主体的高等教育发展,重点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与创新精神。在这个过程中,要谨防ChatGPT可能带来的学术造假、学生思考能力退步等等问题。正如芒福德所言,“机器只是人类文化中的一个元素,它起的作用的好坏,取决于社会集团对其利用的好坏。机器本身不提出任何要求,也不保证做到什么”。人工智能技术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应用效果,更多依赖于教育者、受教育者的应用目的、方式与方向。
使用:高等教育中ChatGPT的应用与效能
ChatGPT的走红快速衔接了高等教育与智能科技之间的联系,其有逻辑的机器学习和海量的信息整合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提供了一个强大的搜索引擎。基于ChatGPT的资源和功能,高校学生可以通过提问在短时间内获取某一领域的基本信息和基础知识,还可以利用ChatGPT获得解题思路甚至是完整的答案。然而,部分高校学生在应用时发现ChatGPT输出的内容并不完全有效。清华大学国强教授、智能产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聂再清解释称,ChatGPT经过大量学习后,基于概率自己能产生内容,一些简单的内容可能“长得很像”用户要的东西,但还没有强大到可以系统的提出具有创新性的观点并撰写论文、进行数学论证,或者做实验并得出结果。
整体上,高等教育的受教育者往往以“解决问题”为目标导向来使用ChatGPT,以满足其自身的考试需求。具体到不同学科,ChatGPT的有效性也存在差异。文科大类的学生在学习理论和写作文章时,ChatGPT的资源整合功能显得格外重要,它可以根据同学发问的关键词给出成文的内容。不过,根据使用者的反馈,ChatGPT在提供思路和形成框架上具有可行性,但很难生成高质量的论文内容,其产出的行业报告也只能骗骗外行,对内行来说属于“正确的废话”。有留学生发现ChatGPT在回答理工科相关问题的时候特别“笨”,算错数字更是常事。虽然,ChatGPT无法以100%的结果正确来回应理工科的问题,但这从侧面反映了ChatGPT能够为理工科同学提供解决问题的逻辑,并通过文本的形式呈现出来。除此之外,ChatGPT与其它人工智能软件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可以编写简单的程序。如果全然依靠ChatGPT提供的简单代码来完成基础作业,这会让计算机专业的同学陷入更直接的挑战:学生的思维能力可能因ChatGPT的使用而被弱化。
综合ChatGPT自身的设定和使用者的反馈可知,准确的提问是其输出有效内容的关键,因此ChatGPT更应成为学生“学会提问”的工具。正如第一部分提及的教师观点:如何提问是高等教育培养的重要一环,学生在接收知识的过程中要逐渐形成“问题意识”,提出研究领域内的真问题。而ChatGPT的使用正是依赖于人机互动,只有人输入问题的准确度提高了,ChatGPT才能精准捕捉到用户的所指。在此基础上,使用者对ChatGPT输出的内容进行思考和辨析也是培养其问题意识的具体方式。民进中央委员、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长三角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胡卫认为ChatGPT的出现,让人们再次看到了,教育的首要目标是培养能独立思考和有正确价值判断能力的人,而不再是获取特定的知识。
适度:ChatGPT是创造性工作的辅助但不是全部
ChatGPT依据用户问题整合输出的内容乍一看很容易成为学生作弊的“帮凶”。然而,ChatGPT问答的有效性并不时刻在线,高等教育参与者要明确ChatGPT暂时不具备创造性工作的能力,它更多起到资源集合的作用。因此,ChatGPT和过往的技术工具一样,都具有两面性,它可以成为使用者搜索资料的工具,但不能成为使用者学术产出的组成部分。
首先,ChatGPT只整合不创新,是一种“文献综述”式的输出,其内容价值有待多方评估。同时,ChatGPT所收录的中文资源有限,使用者需要考察该应用提供的内容是否准确。其次,ChatGPT对信息的整合存在学术伦理问题:ChatGPT负责信息集成,却不会像研究者一样对引用的文字进行标注。随意使用ChatGPT容易造成标注不当和逻辑混乱的学术问题。因此,高校学生在使用ChatGPT时要适度而为,不能将其视为作业截止日前的救命稻草。
当更多的学生开始接触和使用ChatGPT后,越来越多的高校明文禁止学生对ChatGPT的使用。在短期内,高校未能完全了解ChatGPT的功能,因此也无法及时提供一套与之适配的使用规范,“禁用”是当下安全且快速的应对方法。该行动显示出高校对ChatGPT学术伦理问题的担忧和对学生使用行为的管理。事实上,高校是否应该“一刀切”ChatGPT的讨论也并未达到统一。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倪闽景表示,ChatGPT的出现,应该是教育自身改革的一次重大机会,因为如果传统的教育方式不改变,教育是不可能靠屏蔽ChatGPT来维持下去的。
然而,教育方式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进行全貌变更的内容,需要有关部门、学校和学生等人员共同商议和实践,而ChatGPT的出现则提醒高校在面对快速变革的信息时代时,需要重新思考和布局高等教育的未来走向。正如上海纽约大学名誉校长、长三角教育发展研究院咨询委员会委员俞立中所说的,当今,已经从一个工业化时代的教育,向信息化时代的高等教育转变,无论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还是ChatGPT也好,实际上都体现了我们今天处在一个时代的变革过程当中。他建议,在时代变革的背景下,思考我们的教育模式,改变我们的教育理念,形成个性化、多样化的发展模式。
其实,技术与人文的辩题早已被反复讨论。正如海德格尔所说,技术是时代的座驾,然而能够驾驭技术从而影响时代进程的,永远是具有主体意识的人。高等教育究竟应该如何应对人工智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仍然是一个“进行时”和“开放式”的命题,需要教育工作者在不断的教育实践中寻找答案,并适时做出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