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间件篇-Redis缓存数据库05】Redis集群高可用高并发

Redis集群

Redis Cluster是Redis的分布式解决方案,在3.0版本正式推出,有效地解决了Redis分布式方面的需求。当遇到单机内存、并发、流量等瓶颈时,可以采用Cluster架构方案达到负载均衡的目的。之前,Redis分布式方案一般有两种:

1、客户端分区方案,优点是分区逻辑可控,缺点是需要自己处理数据路由、高可用、故障转移等问题。

2、代理方案,优点是简化客户端分布式逻辑和升级维护便利,缺点是加重架构部署复杂度和性能损耗。

现在官方为我们提供了专有的集群方案:Redis Cluster,它非常优雅地解决了Redis集群方面的问题,因此理解应用好 Redis Cluster将极大地解放我们使用分布式Redis 的工作量。

集群前置知识

数据分布理论

分布式数据库首先要解决把整个数据集按照分区规则映射到多个节点的问题,即把数据集划分到多个节点上,每个节点负责整体数据的一个子集。。

需要重点关注的是数据分区规则。常见的分区规则有哈希分区和顺序分区两种,哈希分区离散度好、数据分布业务无关、无法顺序访问,顺序分区离散度易倾斜、数据分布业务相关、可顺序访问。

节点取余分区

使用特定的数据,如Redis的键或用户ID,再根据节点数量N使用公式:
hash(key)%N计算出哈希值,用来决定数据映射到哪一个节点上。这种方案存在一个问题:当节点数量变化时,如扩容或收缩节点,数据节点映射关系需要重新计算,会导致数据的重新迁移。

这种方式的突出优点是简单性,常用于数据库的分库分表规则,一般采用预分区的方式,提前根据数据量规划好分区数,比如划分为512或1024张表,保证可支撑未来一段时间的数据量,再根据负载情况将表迁移到其他数据库中。扩容时通常采用翻倍扩容,避免数据映射全部被打乱导致全量迁移的情况,如图10-2所示。

一致性哈希分区

一致性哈希分区( Distributed
Hash Table)实现思路是为系统中每个节点分配一个 token,范围一般在0~23,这些token构成一个哈希环。数据读写执行节点查找操作时,先根据key计算hash值,然后顺时针找到第一个大于等于该哈希值的token节点。例如:

集群中有三个节点(Node1、Node2、Node3),五个键(key1、key2、key3、key4、key5),其路由规则为:

image.png

当集群中增加节点时,比如当在Node2和Node3之间增加了一个节点Node4,此时再访问节点key4时,不能在Node4中命中,更一般的,介于Node2和Node4之间的key均失效,这样的失效方式太过于“集中”和“暴力”,更好的方式应该是“平滑”和“分散”地失效。

image.png

这种方式相比节点取余最大的好处在于加入和删除节点只影响哈希环中相邻的节点,对其他节点无影响。但一致性哈希分区存在几个问题:

1、当使用少量节点时,节点变化将大范围影响哈希环中数据映射,因此这种方式不适合少量数据节点的分布式方案。

2、增加节点只能对下一个相邻节点有比较好的负载分担效果,例如上图中增加了节点Node4只能够对Node3分担部分负载,对集群中其他的节点基本没有起到负载分担的效果;类似地,删除节点会导致下一个相邻节点负载增加,而其他节点却不能有效分担负载压力。

正因为一致性哈希分区的这些缺点,一些分布式系统采用虚拟槽对一致性哈希进行改进,比如虚拟一致性哈希分区。

虚拟一致性哈希分区

image.png

为了在增删节点的时候,各节点能够保持动态的均衡,将每个真实节点虚拟出若干个虚拟节点,再将这些虚拟节点随机映射到环上。此时每个真实节点不再映射到环上,真实节点只是用来存储键值对,它负责接应各自的一组环上虚拟节点。当对键值对进行存取路由时,首先路由到虚拟节点上,再由虚拟节点找到真实的节点。

如下图所示,三个节点真实节点:Node1、Node2和Node3,每个真实节点虚拟出三个虚拟节点:X#V1、X#V2和X#V3,这样每个真实节点所负责的hash空间不再是连续的一段,而是分散在环上的各处,这样就可以将局部的压力均衡到不同的节点,虚拟节点越多,分散性越好,理论上负载就越倾向均匀。

虚拟槽分区

Redis则是利用了虚拟槽分区,可以算上面虚拟一致性哈希分区的变种,它使用分散度良好的哈希函数把所有数据映射到一个固定范围的整数集合中,整数定义为槽( slot)。这个范围一般远远大于节点数,比如RedisCluster槽范围是0 ~16383。槽是集群内数据管理和迁移的基本单位。采用大范围槽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方便数据拆分和集群扩展。每个节点会负责一定数量的槽。

比如集群有3个节点,则每个节点平均大约负责5460个槽。由于采用高质量的哈希算法,每个槽所映射的数据通常比较均匀,将数据平均划分到5个节点进行数据分区。Redis Cluster就是采用虚拟槽分区,下面就介绍Redis 数据分区方法。

image.png

为什么槽的范围是0 ~16383?

为什么槽的范围是0 ~16383,也就是说槽的个数在16384个?redis的作者在github上有个回答:https://github.com/redis/redis/issues/2576

image.png

这个意思是:

Redis集群中,在握手成功后,每个节点之间会定期发送ping/pong消息,交换数据信息,集群中节点数量越多,消息体内容越大,比如说10个节点的状态信息约1kb,同时redis集群内节点,每秒都在发ping消息。例如,一个总节点数为200的Redis集群,默认情况下,这时ping/pong消息占用带宽达到25M。

那么如果槽位为65536,发送心跳信息的消息头达8k,发送的心跳包过于庞大,非常浪费带宽。

其次redis的集群主节点数量基本不可能超过1000个。集群节点越多,心跳包的消息体内携带的数据越多。如果节点过1000个,也会导致网络拥堵。因此redis作者,不建议redis cluster节点数量超过1000个。

那么,对于节点数在1000以内的redis cluster集群,16384个槽位够用了,可以以确保每个 master 有足够的插槽,没有必要拓展到65536个。

再者Redis主节点的配置信息中,它所负责的哈希槽是通过一张bitmap的形式来保存的,在传输过程中,会对bitmap进行压缩,但是如果bitmap的填充率slots / N很高的话(N表示节点数),也就是节点数很少,而哈希槽数量很多的话,bitmap的压缩率就很低,也会浪费资源。

所以Redis作者决定取16384个槽,作为一个比较好的设计权衡。

Redis数据分区

Redis Cluster采用虚拟槽分区,所有的键根据哈希函数映射到0 ~16383整数槽内,计算公式:slot=CRC16(key) &16383。每一个节点负责维护―部分槽以及槽所映射的键值数据。

image.pngimage.png

Redis 虚拟槽分区的特点

1、解耦数据和节点之间的关系,简化了节点扩容和收缩难度。

2、节点自身维护槽的映射关系,不需要客户端或者代理服务维护槽分区元数据。口支持节点、槽、键之间的映射查询,用于数据路由、在线伸缩等场景。

3、数据分区是分布式存储的核心,理解和灵活运用数据分区规则对于掌握Redis Cluster非常有帮助。

集群功能限制

Redis集群相对单机在功能上存在一些限制,需要开发人员提前了解,在使用时做好规避。限制如下:

1、 key批量操作支持有限。如mset、mget,目前只支持具有相同slot值的key执行批量操作。对于映射为不同slot值的key由于执行mget、mget等操作可能存在于多个节点上因此不被支持。

2、key事务操作支持有限。同理只支持多key在同一节点上的事务操作,当多个key分布在不同的节点上时无法使用事务功能。

3、key作为数据分区的最小粒度,因此不能将一个大的键值对象如hash、list等映射到不同的节点。

4、不支持多数据库空间。单机下的Redis可以支持16个数据库,集群模式下只能使用一个数据库空间,即 db 0。

5、复制结构只支持一层,从节点只能复制主节点,不支持嵌套树状复制结构。

搭建集群

介绍完Redis集群分区规则之后,下面我们开始搭建Redis集群。搭建集群有几种方式:

1)依照Redis 协议手工搭建,使用cluster meet、cluster addslots、cluster replicate命令。

2)5.0之前使用由ruby语言编写的redis-trib.rb,在使用前需要安装ruby语言环境。

3)5.0及其之后redis摒弃了redis-trib.rb,将搭建集群的功能合并到了redis-cli。

我们简单点,采用第三种方式搭建。集群中至少应该有奇数个节点,所以至少有三个节点,官方推荐三主三从的配置方式,我们就来搭建一个三主三从的集群。

节点配置

我们现在规定,主节点的端口为6900、6901、6902,从节点的端口为6930、6931、6932。

首先需要配置节点的conf文件,这个比较统一,所有的节点的配置文件都是类似的,我们以端口为6900的节点举例:

port 6900# 这个部分是为了在一台服务上启动多台Redis服务,相关的资源要改
pidfile /var/run/redis_6900.pid
logfile "/home/lijin/redis/redis/log/6900.log"
dir "/home/lijin/redis/redis/data/"
dbfilename dump-6900.rdb# Cluster Config
daemonize yes
cluster-enabled yes
cluster-config-file nodes-6900.conf
cluster-node-timeout 15000
appendonly yes
appendfilename "appendonly-6900.aof"

在上述配置中,以下配置是集群相关的:

cluster-enabled yes # 是否启动集群模式(集群需要修改为yes)cluster-node-timeout 15000 指定集群节点超时时间(打开注释即可)cluster-config-file nodes-6900.conf  指定集群节点的配置文件(打开注释即可),这个文件不需要手工编辑,它由Redis节点创建和更新.每个Redis群集节点都需要不同的群集配置文件.确保在同一系统中运行的实例没有重叠群集配置文件名appendonly yes  指定redis集群持久化方式(默认rdb,建议使用aof方式,此处是否修改不影响集群的搭建)
集群创建
创建集群随机主从节点
./redis-cli --cluster create 127.0.0.1:6900 127.0.0.1:6901 127.0.0.1:6902 127.0.0.1:6930 127.0.0.1:6931
127.0.0.1:6932 --cluster-replicas 1

说明:–cluster-replicas 参数为数字,1表示每个主节点需要1个从节点。

通过该方式创建的带有从节点的机器不能够自己手动指定主节点,不符合我们的要求。所以如果需要指定的话,需要自己手动指定,先创建好主节点后,再添加从节点。

指定主从节点
创建集群主节点
./redis-cli --cluster create  127.0.0.1:6900 127.0.0.1:6901 127.0.0.1:6902

image.png

注意:

1、请记录下每个M后形如“dcd818ab48166ccea9563544839187ffa5d79f62”的字符串,在后面添加从节点时有用;

2、如果服务器存在着防火墙,那么在进行安全设置的时候,除了redis服务器本身的端口,比如6900 要加入允许列表之外,Redis服务在集群中还有一个叫集群总线端口,其端口为客户端连接端口加上10000,即 6900 + 10000 = 16900 。所以开放每个集群节点的客户端端口和集群总线端口才能成功创建集群!

添加集群从节点

命令类似:

./redis-cli --cluster add-node 127.0.0.1:6930 127.0.0.1:6900 --cluster-slave --cluster-master-id dcd818ab48166ccea9563544839187ffa5d79f62

说明:上述命令把6382节点加入到6379节点的集群中,并且当做node_id为dcd818ab48166ccea9563544839187ffa5d79f62 的从节点。如果不指定 --cluster-master-id 会随机分配到任意一个主节点

效果如下:

image.png

第二个从,第三个从类似。

集群管理
检查集群
./redis-cli --cluster check 127.0.0.1:6900 --cluster-search-multiple-owners

说明:任意连接一个集群节点,进行集群状态检查

集群信息查看
./redis-cli --cluster info 127.0.0.1:6900

说明:检查key、slots、从节点个数的分配情况

修复集群
redis-cli --cluster fix 127.0.0.1:6900 --cluster-search-multiple-owners

说明:修复集群和槽的重复分配问题

设置集群的超时时间
redis-cli --cluster set-timeout 127.0.0.1:6900 10000

说明:连接到集群的任意一节点来设置集群的超时时间参数cluster-node-timeout

集群配置
redis-cli --cluster call 127.0.0.1:6900 config set requirepass ccredis-cli --cluster call 127.0.0.1:6900 config set masterauth ccredis-cli --cluster call 127.0.0.1:6900 config rewrite

说明:连接到集群的任意一节点来对整个集群的所有节点进行设置。

redis-cli –cluster 参数参考
redis-cli --cluster help
Cluster Manager Commands:create         host1:port1 ... hostN:portN   #创建集群--cluster-replicas <arg>      #从节点个数check          host:port                     #检查集群--cluster-search-multiple-owners #检查是否有槽同时被分配给了多个节点info           host:port                     #查看集群状态fix            host:port                     #修复集群--cluster-search-multiple-owners #修复槽的重复分配问题reshard        host:port                     #指定集群的任意一节点进行迁移slot,重新分slots--cluster-from <arg>          #需要从哪些源节点上迁移slot,可从多个源节点完成迁移,以逗号隔开,传递的是节点的node id,还可以直接传递--from all,这样源节点就是集群的所有节点,不传递该参数的话,则会在迁移过程中提示用户输入--cluster-to <arg>            #slot需要迁移的目的节点的node id,目的节点只能填写一个,不传递该参数的话,则会在迁移过程中提示用户输入--cluster-slots <arg>         #需要迁移的slot数量,不传递该参数的话,则会在迁移过程中提示用户输入。--cluster-yes                 #指定迁移时的确认输入--cluster-timeout <arg>       #设置migrate命令的超时时间--cluster-pipeline <arg>      #定义cluster getkeysinslot命令一次取出的key数量,不传的话使用默认值为10--cluster-replace             #是否直接replace到目标节点rebalance      host:port                                      #指定集群的任意一节点进行平衡集群节点slot数量 --cluster-weight <node1=w1...nodeN=wN>         #指定集群节点的权重--cluster-use-empty-masters                    #设置可以让没有分配slot的主节点参与,默认不允许--cluster-timeout <arg>                        #设置migrate命令的超时时间--cluster-simulate                             #模拟rebalance操作,不会真正执行迁移操作--cluster-pipeline <arg>                       #定义cluster getkeysinslot命令一次取出的key数量,默认值为10--cluster-threshold <arg>                      #迁移的slot阈值超过threshold,执行rebalance操作--cluster-replace                              #是否直接replace到目标节点add-node       new_host:new_port existing_host:existing_port  #添加节点,把新节点加入到指定的集群,默认添加主节点--cluster-slave                                #新节点作为从节点,默认随机一个主节点--cluster-master-id <arg>                      #给新节点指定主节点del-node       host:port node_id                              #删除给定的一个节点,成功后关闭该节点服务call           host:port command arg arg .. arg               #在集群的所有节点执行相关命令set-timeout    host:port milliseconds                         #设置cluster-node-timeoutimport         host:port                                      #将外部redis数据导入集群--cluster-from <arg>                           #将指定实例的数据导入到集群--cluster-copy                                 #migrate时指定copy--cluster-replace                              #migrate时指定replace

集群伸缩

Redis集群提供了灵活的节点扩容和收缩方案。在不影响集群对外服务的情况下,可以为集群添加节点进行扩容也可以下线部分节点进行缩容。

Redis集群可以实现对节点的灵活上下线控制。其中原理可抽象为槽和对应数据在不同节点之间灵活移动。首先来看我们之前搭建的集群槽和数据与节点的对应关系。

image.png

三个主节点分别维护自己负责的槽和对应的数据,如果希望加入1个节点实现集群扩容时,需要通过相关命令把一部分槽和数据迁移给新节点。

集群扩容
节点配置和启动节点

我们加入两个节点,主节点的端口为6903,从节点的端口为6933。配置与前面的6900类似,不再赘述。

启动这两个节点。

./redis-server …/conf/cluster_m_6903.conf

./redis-server …/conf/cluster_s_6933.conf

加入集群

执行命令

./redis-cli --cluster info 127.0.0.1:6900

执行命令

./redis-cli -p 6900  cluster nodes

可以看到,6903和6933还属于孤立节点,需要将这两个实例节点加入到集群中。

将主节点6903加入集群

执行命令

./redis-cli --cluster add-node 127.0.0.1:6903 127.0.0.1:6900

执行命令

./redis-cli --cluster info 127.0.0.1:6900

执行命令

./redis-cli -p 6900  cluster nodes
将从节点6933加入集群

执行命令

./redis-cli --cluster add-node 127.0.0.1:6933 127.0.0.1:6903 --cluster-slave --cluster-master-id 67dd0e8160a5bf8cd0ca02c2c6268bb9cc17884c

同时将刚刚加入的节点6903作为从节点6933的主节点

迁移槽和数据

上面的图中可以看到,6903和6933已正确添加到集群中,接下来就开始分配槽位。我们将6900、6901、6902三个节点中的槽位分别迁出一些槽位给6903,假设分配后的每个节点槽位平均,那么应该分出(16384/4)=4096个槽位。

执行命令

./redis-cli --cluster reshard 127.0.01:6900

Redis会提问要迁移的槽位数和接受槽位的节点id,我们这里输入4096 67dd0e8160a5bf8cd0ca02c2c6268bb9cc17884c。

image.png

接下来,Redis会提问从哪些源节点进行迁移,我们输入“all”

Redis会显示一个分配计划:

填入“yes”。

Redis会开始进行迁移

这个时间会比较长…

稍等一会,等待Redis迁移完成。

迁移完成后,执行命令

./redis-cli -p 6900  cluster nodes
./redis-cli --cluster info 127.0.0.1:6900

可以看到槽位确实被迁移到了节点6903之上。这样就实现了集群的扩容。

集群缩容
迁移槽和数据

命令语法:

redis-cli --cluster reshard --cluster-from 要迁出节点ID --cluster-to 接收槽节点ID --cluster-slots 迁出槽数量已存在节点ip 端口

例如:

迁出1365个槽位到6900节点

./redis-cli --cluster reshard --cluster-from 67dd0e8160a5bf8cd0ca02c2c6268bb9cc17884c
--cluster-to 7353cda9e84f6d85c0b6e41bb03d9c4bd2545c07 --cluster-slots 1365
127.0.0.1:6900

迁出1365个槽位到6901节点

./redis-cli --cluster reshard --cluster-from 67dd0e8160a5bf8cd0ca02c2c6268bb9cc17884c
--cluster-to 41ca2d569068043a5f2544c598edd1e45a0c1f91 --cluster-slots 1365
127.0.0.1:6900

迁出1366个槽位到6902节点

./redis-cli --cluster reshard --cluster-from 67dd0e8160a5bf8cd0ca02c2c6268bb9cc17884c
--cluster-to d53bb67e4c82b89a8d04d572364c07b3285e271f --cluster-slots 1366
127.0.0.1:6900

稍等片刻,等全部槽迁移完成后,执行命令

./redis-cli -p 6900  cluster nodes
./redis-cli --cluster info 127.0.0.1:6900

可以看到6903上不再存在着槽了。

下线节点

执行命令格式redis-cli --cluster del-node 已存在节点:端口 要删除的节点ID

例如:

./redis-cli --cluster del-node 127.0.0.1:6900 67dd0e8160a5bf8cd0ca02c2c6268bb9cc17884c
./redis-cli --cluster del-node 127.0.0.1:6900 23c0ca7519a181f6ff61580eca014dde209f7a67

可以看到这两个节点确实脱离集群了,这样就完成了集群的缩容

再关闭节点即可。

迁移相关
在线迁移slot

在线把集群的一些slot从集群原来slot节点迁移到新的节点。其实在前面扩容集群的时候我们已经看到了相关的用法

直接连接到集群的任意一节点

redis-cli --cluster reshard XXXXXXXXXXX:XXXX

按提示操作即可。

平衡(rebalance)slot

1)平衡集群中各个节点的slot数量

redis-cli --cluster rebalance XXXXXXXXXXX:XXXX

2)还可以根据集群中各个节点设置的权重来平衡slot数量

./redis-cli --cluster rebalance --cluster-weight 117457eab5071954faab5e81c3170600d5192270=5
815da8448f5d5a304df0353ca10d8f9b77016b28=4
56005b9413cbf225783906307a2631109e753f8f=3 --cluster-simulate
127.0.0.1:6900

请求路由

目前我们已经搭建好Redis集群并且理解了通信和伸缩细节,但还没有使用客户端去操作集群。Redis集群对客户端通信协议做了比较大的修改,为了追求性能最大化,并没有采用代理的方式而是采用客户端直连节点的方式。因此对于希望从单机切换到集群环境的应用需要修改客户端代码。

请求重定向

在集群模式下,Redis接收任何键相关命令时首先计算键对应的槽,再根据槽找出所对应的节点,如果节点是自身,则处理键命令;否则回复MOVED重定向错误,通知客户端请求正确的节点。这个过程称为MOVED重定向。

例如,在之前搭建的集群上执行如下命令:

image.png

执行set命令成功,因为键hello对应槽正好位于6900节点负责的槽范围内,可以借助cluster keyslot { key}命令返回key所对应的槽,如下所示:

image.png

再执行以下命令:

image.png

image.png

由于键对应槽是5798,不属于6900节点,则回复 MOVED (slot}{ip} {port]格式重定向信息,重定向信息包含了键所对应的槽以及负责该槽的节点地址,根据这些信息客户端就可以向正确的节点发起请求。

需要我们在6901节点上成功执行之前的命令:

image.png

使用redis-cli命令时,可以加入-c参数支持自动重定向,简化手动发起重定向操作,如下所示:

image.png

redis-cli自动帮我们连接到正确的节点执行命令,这个过程是在redis-cli内部维护,实质上是client端接到MOVED信息之后再次发起请求,并不在Redis节点中完成请求转发。

同节点对于不属于它的键命令只回复重定向响应,并不负责转发。。正因为集群模式下把解析发起重定向的过程放到客户端完成,所以集群客户端协议相对于单机有了很大的变化。

键命令执行步骤主要分两步:计算槽,查找槽所对应的节点。。

计算槽

Redis首先需要计算键所对应的槽。根据键的有效部分使用CRC16函数计算出散列值,再取对16383的余数,使每个键都可以映射到0 ~16383槽范围内。

槽节点查找

Redis计算得到键对应的槽后,需要查找槽所对应的节点。集群内通过消息交换每个节点都会知道所有节点的槽信息。

根据MOVED重定向机制,客户端可以随机连接集群内任一Redis获取键所在节点,这种客户端又叫 Dummy(傀儡)客户端,它优点是代码实现简单,对客户端协议影响较小,只需要根据重定向信息再次发送请求即可。但是它的弊端很明显,每次执行键命令前都要到Redis上进行重定向才能找到要执行命令的节点,额外增加了IO开销,这不是Redis集群高效的使用方式。

正因为如此通常集群客户端都采用另一种实现:Smart(智能)客户端,我们后面再说。

call命令

call命令可以用来在集群的全部节点执行相同的命令。call命令也是需要通过集群的一个节点地址,连上整个集群,然后在集群的每个节点执行该命令。

./redis-cli --cluster call 47.112.44.148:6900 get name

image.png

Smart客户端

smart客户端原理

大多数开发语言的Redis客户端都采用Smart 客户端支持集群协议。Smart客户端通过在内部维护 slot →node的映射关系,本地就可实现键到节点的查找,从而保证IO效率的最大化,而MOVED重定向负责协助Smart客户端更新slot →node映射。Java的Jedis就默认实现了这个功能

ASK 重定向

1.客户端ASK 重定向流程

Redis集群支持在线迁移槽(slot)和数据来完成水平伸缩,当slot对应的数据从源节点到目标节点迁移过程中,客户端需要做到智能识别,保证键命令可正常执行。例如当一个slot数据从源节点迁移到目标节点时,期间可能出现一部分数据在源节点,而另一部分在目标节点。

当出现上述情况时,客户端键命令执行流程将发生变化:

1)客户端根据本地slots缓存发送命令到源节点,如果存在键对象则直接执行并返回结果给客户端。

2)如果键对象不存在,则可能存在于目标节点,这时源节点会回复ASK重定向异常。格式如下:(error) ASK (slot} {targetIP}:{targetPort}。

3)客户端从ASK重定向异常提取出目标节点信息,发送asking命令到目标节点打开客户端连接标识,再执行键命令。如果存在则执行,不存在则返回不存在信息。

ASK与MOVED虽然都是对客户端的重定向控制,但是有着本质区别。ASK重定向说明集群正在进行slot数据迁移,客户端无法知道什么时候迁移完成,因此只能是临时性的重定向,客户端不会更新slots缓存。但是MOVED重定向说明键对应的槽已经明确指定到新的节点,因此需要更新slots缓存。

集群下的Jedis客户端

参见模块redis-cluster。

同时集群下的Jedis客户端只能支持有限的批量操作,必须要求所有key的slot值相等。这时可以考虑使用hash tags。

Hash tags

集群支持hash tags功能,即可以把一类key定位到同一个slot,tag的标识目前不支持配置,只能使用{},redis处理hash tag的逻辑也很简单,redis只计算从第一次出现{,到第一次出现}的substring的hash值,substring为空,则仍然计算整个key的值。

比如这两个键{user1000}.following 和 {user1000}.followers 会被哈希到同一个哈希槽里,因为只有 user1000 这个子串会被用来计算哈希值。

对于 foo{}{bar} 这个键,整个键都会被用来计算哈希值,因为第一个出现的 { 和它右边第一个出现的 } 之间没有任何字符。

对于 foo{bar}{zap} 这个键,用来计算哈希值的是 bar 这个子串。

image.png

我们在使用hashtag特性时,一定要注意,不能把key的离散性变得非常差。

比如,没有利用hashtag特性之前,key是这样的:mall:sale:freq:ctrl:860000000000001,很明显这种key由于与用户相关,所以离散性非常好。

而使用hashtag以后,key是这样的:mall:sale:freq:ctrl:{860000000000001},这种key还是与用户相关,所以离散性依然非常好。

我们千万不要这样来使用hashtag特性,例如将key设置为:mall:{sale:freq:ctrl}:860000000000001。

这样的话,无论有多少个用户多少个key,其{}中的内容完全一样都是sale:freq:ctrl,也就是说,所有的key都会落在同一个slot上,导致整个Redis集群出现严重的倾斜问题。

集群原理

节点通信
通信流程

在分布式存储中需要提供维护节点元数据信息的机制,所谓元数据是指:节点负责哪些数据,是否出现故障等状态信息。常见的元数据维护方式分为:集中式和P2P方式。Redis集群采用P2P的Gossip(流言)协议,Gossip协议工作原理就是节点彼此不断通信交换信息,一段时间后所有的节点都会知道集群完整的信息,这种方式类似流言传播。

通信过程说明:

1)集群中的每个节点都会单独开辟一个TCP通道,用于节点之间彼此通信,通信端口号在基础端口上加10000。

2)每个节点在固定周期内通过特定规则选择几个节点发送ping消息。

3)接收到ping消息的节点用pong消息作为响应。

集群中每个节点通过一定规则挑选要通信的节点,每个节点可能知道全部节点,也可能仅知道部分节点,只要这些节点彼此可以正常通信,最终它们会达到一致的状态。当节点出故障、新节点加入、主从角色变化、槽信息变更等事件发生时,通过不断的ping/pong消息通信,经过一段时间后所有的节点都会知道整个集群全部节点的最新状态,从而达到集群状态同步的目的。

Gossip 消息

Gossip协议的主要职责就是信息交换。信息交换的载体就是节点彼此发送的Gossip消息,了解这些消息有助于我们理解集群如何完成信息交换。

常用的Gossip消息可分为:ping消息、pong消息、meet消息、fail消息等,

meet消息:

用于通知新节点加入。消息发送者通知接收者加入到当前集群,meet消息通信正常完成后,接收节点会加入到集群中并进行周期性的ping、pong消息交换。

ping消息:

集群内交换最频繁的消息,集群内每个节点每秒向多个其他节点发送ping消息,用于检测节点是否在线和交换彼此状态信息。ping消息发送封装了自身节点和部分其他节点的状态数据。

pong消息:

当接收到ping、meet消息时,作为响应消息回复给发送方确认消息正常通信。pong消息内部封装了自身状态数据。节点也可以向集群内广播自身的pong消息来通知整个集群对自身状态进行更新。

fail消息:

当节点判定集群内另一个节点下线时,会向集群内广播一个fail消息,其他节点接收到fail消息之后把对应节点更新为下线状态。

所有的消息格式划分为:消息头和消息体。消息头包含发送节点自身状态数据,接收节点根据消息头就可以获取到发送节点的相关数据。

集群内所有的消息都采用相同的消息头结构 Msg,它包含了发送节点关键信息,如节点id、槽映射、节点标识(主从角色,是否下线)等。消息体在Redis内部采用clusterMsg Data 结构声明。

消息体clusterMsgData定义发送消息的数据,其中ping,meet、pong都采用clusterMsgDataGossip数组作为消息体数据,实际消息类型使用消息头的type属性区分。每个消息体包含该节点的多个clusterMsgDataGossip结构数据,用于信息交换。

当接收到ping、meet消息时,接收节点会解析消息内容并根据自身的识别情况做出相应处理。

节点选择

虽然Gossip协议的信息交换机制具有天然的分布式特性,但它是有成本的。由于内部需要频繁地进行节点信息交换,而ping/pong消息会携带当前节点和部分其他节点的状态数据,势必会加重带宽和计算的负担。Redis集群内节点通信采用固定频率(定时任务每秒执行10次)。

因此节点每次选择需要通信的节点列表变得非常重要。通信节点选择过多虽然可以做到信息及时交换但成本过高。节点选择过少会降低集群内所有节点彼此信息交换频率,从而影响故障判定、新节点发现等需求的速度。因此Redis集群的Gossip协议需要兼顾信息交换实时性和成本开销。

消息交换的成本主要体现在单位时间选择发送消息的节点数量和每个消息携带的数据量。

1.选择发送消息的节点数量

集群内每个节点维护定时任务默认间隔1秒,每秒执行10次,定时任务里每秒随机选取5个节点,找出最久没有通信的节点发送ping消息,用于保证 Gossip信息交换的随机性。同时每100毫秒都会扫描本地节点列表,如果发现节点最近一次接受pong消息的时间大于cluster_node_timeout/2,则立刻发送ping消息,防止该节点信息太长时间未更新。

根据以上规则得出每个节点每秒需要发送ping消息的数量= 1 +10

  • num(node.pong_received >cluster_node_timeout/2),因此cluster_node_timeout参数对消息发送的节点数量影响非常大。当我们的带宽资源紧张时,可以适当调大这个参数,如从默认15秒改为30秒来降低带宽占用率。过度调大cluster_node_timeout 会影响消息交换的频率从而影响故障转移、槽信息更新、新节点发现的速度。因此需要根据业务容忍度和资源消耗进行平衡。同时整个集群消息总交换量也跟节点数成正比。

⒉消息数据量

每个ping消息的数据量体现在消息头和消息体中,其中消息头主要占用空间的字段是myslots [CLUSTER_SLOTS/8],占用2KB,这块空间占用相对固定。消息体会携带一定数量的其他节点信息用于信息交换。

根消息体携带数据量跟集群的节点数息息相关,更大的集群每次消息通信的成本也就更高,因此对于Redis集群来说并不是大而全的集群更好。

故障转移

Redis集群自身实现了高可用。高可用首先需要解决集群部分失败的场景:当集群内少量节点出现故障时通过自动故障转移保证集群可以正常对外提供服务。

故障发现

当集群内某个节点出现问题时,需要通过一种健壮的方式保证识别出节点是否发生了故障。Redis集群内节点通过ping/pong消息实现节点通信,消息不但可以传播节点槽信息,还可以传播其他状态如:主从状态、节点故障等。因此故障发现也是通过消息传播机制实现的,主要环节包括:主观下线(pfail)和客观下线(fail)。

主观下线:

指某个节点认为另一个节点不可用,即下线状态,这个状态并不是最终的故障判定,只能代表一个节点的意见,可能存在误判情况。

客观下线:

指标记一个节点真正的下线,集群内多个节点都认为该节点不可用,从而达成共识的结果。如果是持有槽的主节点故障,需要为该节点进行故障转移。

主观下线

集群中每个节点都会定期向其他节点发送ping消息,接收节点回复pong消息作为响应。如果在cluster-node-timeout时间内通信一直失败,则发送节点会认为接收节点存在故障,把接收节点标记为主观下线(pfail)状态。

流程说明:

1)节点a发送ping消息给节点b,如果通信正常将接收到pong消息,节点 a更新最近一次与节点b的通信时间。

2)如果节点 a与节点b通信出现问题则断开连接,下次会进行重连。如果一直通信失败,则节点a记录的与节点b最后通信时间将无法更新。

3)节点a内的定时任务检测到与节点b最后通信时间超高cluster-node-timeout时,更新本地对节点b的状态为主观下线(pfail)。

主观下线简单来讲就是,当cluster-note-timeout时间内某节点无法与另一个节点顺利完成ping消息通信时,则将该节点标记为主观下线状态。每个节点内的clusterstate结构都需要保存其他节点信息,用于从自身视角判断其他节点的状态。

Redis集群对于节点最终是否故障判断非常严谨,只有一个节点认为主观下线并不能准确判断是否故障。

比如节点6379与6385通信中断,导致6379判断6385为主观下线状态,但是6380与6385节点之间通信正常,这种情况不能判定节点6385发生故障。因此对于一个健壮的故障发现机制,需要集群内大多数节点都判断6385故障时,才能认为6385确实发生故障,然后为6385节点进行故障转移。而这种多个节点协作完成故障发现的过程叫做客观下线。

客观下线

当某个节点判断另一个节点主观下线后,相应的节点状态会跟随消息在集群内传播。

ping/pong消息的消息体会携带集群1/10的其他节点状态数据,当接受节点发现消息体中含有主观下线的节点状态时,会在本地找到故障节点的ClusterNode结构,保存到下线报告链表中。

通过Gossip消息传播,集群内节点不断收集到故障节点的下线报告。当半数以上持有槽的主节点都标记某个节点是主观下线时。触发客观下线流程。这里有两个问题:

1)为什么必须是负责槽的主节点参与故障发现决策?因为集群模式下只有处理槽的主节点才负责读写请求和集群槽等关键信息维护,而从节点只进行主节点数据和状态信息的复制。

2)为什么半数以上处理槽的主节点?必须半数以上是为了应对网络分区等原因造成的集群分割情况,被分割的小集群因为无法完成从主观下线到客观下线这一关键过程,从而防止小集群完成故障转移之后继续对外提供服务。

尝试客观下线

集群中的节点每次接收到其他节点的pfail状态,都会尝试触发客观下线,

流程说明:

1)首先统计有效的下线报告数量,如果小于集群内持有槽的主节点总数的一半则退出。

2)当下线报告大于槽主节点数量一半时,标记对应故障节点为客观下线状态。

3)向集群广播一条fail消息,通知所有的节点将故障节点标记为客观下线,fail消息的消息体只包含故障节点的ID。

广播fail消息是客观下线的最后一步,它承担着非常重要的职责:

通知集群内所有的节点标记故障节点为客观下线状态并立刻生效。

通知故障节点的从节点触发故障转移流程。

故障恢复

故障节点变为客观下线后,如果下线节点是持有槽的主节点则需要在它的从节点中选出一个替换它,从而保证集群的高可用。下线主节点的所有从节点承担故障恢复的义务,当从节点通过内部定时任务发现自身复制的主节点进入客观下线时,将会触发故障恢复流程。

资格检查

每个从节点都要检查最后与主节点断线时间,判断是否有资格替换故障的主节点。如果从节点与主节点断线时间超过cluster-node-time * cluster-slave-validity-factor,则当前从节点不具备故障转移资格。参数cluster-slave-validity-factor用于从节点的有效因子,默认为10。

准备选举时间

当从节点符合故障转移资格后,更新触发故障选举的时间,只有到达该时间后才能执行后续流程。

这里之所以采用延迟触发机制,主要是通过对多个从节点使用不同的延迟选举时间来支持优先级问题。复制偏移量越大说明从节点延迟越低,那么它应该具有更高的优先级来替换故障主节点。

所有的从节点中复制偏移量最大的将提前触发故障选举流程。

主节点b进入客观下线后,它的三个从节点根据自身复制偏移量设置延迟选举时间,如复制偏移量最大的节点slave b-1延迟1秒执行,保证复制延迟低的从节点优先发起选举。

发起选举

当从节点定时任务检测到达故障选举时间(failover_auth_time)到达后,发起选举流程如下:

(1)更新配置纪元

配置纪元是一个只增不减的整数,每个主节点自身维护一个配置纪元(clusterNode .configEpoch)标示当前主节点的版本,所有主节点的配置纪元都不相等,从节点会复制主节点的配置纪元。整个集群又维护一个全局的配置纪元(clusterstate.currentEpoch),用于记录集群内所有主节点配置纪元的最大版本。执行cluster info命令可以查看配置纪元信息:

image.png

配置纪元的主要作用:

标示集群内每个主节点的不同版本和当前集群最大的版本。

每次集群发生重要事件时,这里的重要事件指出现新的主节点(新加入的或者由从节点转换而来),从节点竞争选举。都会递增集群全局的配置纪元并赋值给相关主节点,用于记录这一关键事件。

主节点具有更大的配置纪元代表了更新的集群状态,因此当节点间进行ping/pong消息交换时,如出现slots等关键信息不一致时,以配置纪元更大的一方为准,防止过时的消息状态污染集群。

配置纪元的应用场景有:

新节点加入。槽节点映射冲突检测。从节点投票选举冲突检测。

选举投票

只有持有槽的主节点才会处理故障选举消息(FAILOVER_AUTH_REQUEST),因为每个持有槽的节点在一个配置纪元内都有唯一的一张选票,当接到第一个请求投票的从节点消息时回复FAILOVER_AUTH_ACK消息作为投票,之后相同配置纪元内其他从节点的选举消息将忽略。

投票过程其实是一个领导者选举的过程,如集群内有N个持有槽的主节点代表有N张选票。由于在每个配置纪元内持有槽的主节点只能投票给一个从节点,因此只能有一个从节点获得 N/2+1的选票,保证能够找出唯一的从节点。

Redis集群没有直接使用从节点进行领导者选举,主要因为从节点数必须大于等于3个才能保证凑够N/2+1个节点,将导致从节点资源浪费。使用集群内所有持有槽的主节点进行领导者选举,即使只有一个从节点也可以完成选举过程。

当从节点收集到N/2+1个持有槽的主节点投票时,从节点可以执行替换主节点操作,例如集群内有5个持有槽的主节点,主节点b故障后还有4个,当其中一个从节点收集到3张投票时代表获得了足够的选票可以进行替换主节点操作,。

投票作废:每个配置纪元代表了一次选举周期,如果在开始投票之后的cluster-node-timeout*2时间内从节点没有获取足够数量的投票,则本次选举作废。从节点对配置纪元自增并发起下一轮投票,直到选举成功为止。

替换主节点

当从节点收集到足够的选票之后,触发替换主节点操作:

1)当前从节点取消复制变为主节点。

2)执行clusterDelslot 操作撤销故障主节点负责的槽,并执行clusterAddSlot把这些槽委派给自己。

3)向集群广播自己的pong消息,通知集群内所有的节点当前从节点变为主节点并接管了故障主节点的槽信息。

故障转移时间

在介绍完故障发现和恢复的流程后,这时我们可以估算出故障转移时间:

1)主观下线(pfail)识别时间=cluster-node-timeout。

2)主观下线状态消息传播时间<=cluster-node-timeout/2。消息通信机制对超过cluster-node-timeout/2未通信节点会发起ping消息,消息体在选择包含哪些节点时会优先选取下线状态节点,所以通常这段时间内能够收集到半数以上主节点的pfail 报告从而完成故障发现。

3)从节点转移时间<=1000毫秒。由于存在延迟发起选举机制,偏移量最大的从节点会最多延迟1秒发起选举。通常第一次选举就会成功,所以从节点执行转移时间在1秒以内。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预估出故障转移时间,如下:

failover-time(毫秒)≤cluster-node-timeout

  • cluster-node-timeout/2 + 1000

因此,故障转移时间跟cluster-node-timeout参数息息相关,默认15秒。配置时可以根据业务容忍度做出适当调整,但不是越小越好。

集群不可用判定

为了保证集群完整性,默认情况下当集群16384个槽任何一个没有指派到节点时整个集群不可用。执行任何键命令返回( error)CLUSTERDOWN Hash slot not served错误。这是对集群完整性的一种保护措施,保证所有的槽都指派给在线的节点。但是当持有槽的主节点下线时,从故障发现到自动完成转移期间整个集群是不可用状态,对于大多数业务无法容忍这种情况,因此可以将参数cluster-require-full-coverage配置为no,当主节点故障时只影响它负责槽的相关命令执行,不会影响其他主节点的可用性。

但是从集群的故障转移的原理来说,集群会出现不可用,当:

1、当访问一个 Master 和 Slave 节点都挂了的时候,cluster-require-full-coverage=yes,会报槽无法获取。

2、集群主库半数宕机(根据 failover 原理,fail 掉一个主需要一半以上主都投票通过才可以)。

另外,当集群 Master 节点个数小于 3 个的时候,或者集群可用节点个数为偶数的时候,基于 fail 的这种选举机制的自动主从切换过程可能会不能正常工作,一个是标记 fail 的过程,一个是选举新的 master 的过程,都有可能异常。

集群读写分离

1.只读连接

集群模式下从节点不接受任何读写请求,发送过来的键命令会重定向到负责槽的主节点上(其中包括它的主节点)。当需要使用从节点分担主节点读压力时,可以使用readonly命令打开客户端连接只读状态。之前的复制配置slave-read-only在集群模式下无效。当开启只读状态时,从节点接收读命令处理流程变为:如果对应的槽属于自己正在复制的主节点则直接执行读命令,否则返回重定向信息。

readonly命令是连接级别生效,因此每次新建连接时都需要执行readonly开启只读状态。执行readwrite命令可以关闭连接只读状态。

2.读写分离

集群模式下的读写分离,同样会遇到:复制延迟,读取过期数据,从节点故障等问题。针对从节点故障问题,客户端需要维护可用节点列表,集群提供了cluster slaves {nodeld}命令,返回nodeId对应主节点下所有从节点信息,命令如下:

cluster slave
41ca2d569068043a5f2544c598edd1e45a0c1f91

解析以上从节点列表信息,排除fail状态节点,这样客户端对从节点的故障判定可以委托给集群处理,简化维护可用从节点列表难度。

同时集群模式下读写分离涉及对客户端修改如下:

1)维护每个主节点可用从节点列表。

2)针对读命令维护请求节点路由。

3)从节点新建连接开启readonly状态。

集群模式下读写分离成本比较高,可以直接扩展主节点数量提高集群性能,一般不建议集群模式下做读写分离。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rhkb.cn/news/193059.html

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联系长河编程网进行投诉反馈email:809451989@qq.com,一经查实,立即删除!

相关文章

使用Filebeat+Kafka+Logstash+Elasticsearch构建日志分析系统

随着时间的积累&#xff0c;日志数据会越来越多&#xff0c;当您需要查看并分析庞杂的日志数据时&#xff0c;可通过FilebeatKafkaLogstashElasticsearch采集日志数据到Elasticsearch中&#xff0c;并通过Kibana进行可视化展示与分析。本文介绍具体的实现方法。 一、背景信息 …

Python代码运行速度提升技巧!Python远比你想象中的快~

文章目录 前言一、使用内置函数二、字符串连接 VS join()三、创建列表和字典的方式四、使用 f-Strings五、使用Comprehensions六、附录- Python中的内置函数总结关于Python技术储备一、Python所有方向的学习路线二、Python基础学习视频三、精品Python学习书籍四、Python工具包项…

iPhone或在2024开放第三方应用商店。

iPhone或开放第三方应用商店&#xff0c;可以说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对于像是iOS这样封闭的系统来说&#xff0c;此前传出苹果可能开放侧载消息的时候&#xff0c;又有谁能信&#xff0c;谁会信&#xff1f; 如果是按照苹果自身的意愿&#xff0c;这种事情自然是不可能发生…

文件上传 [ACTF2020 新生赛]Upload1

打开题目&#xff0c;发现是一道文件上传题目 随便上传个一句话木马上去 发现网站前端有白名单限制&#xff0c;只能上传含有jpg&#xff0c;png&#xff0c;gif的后缀文件 那我们便传个2.jpg的一句话木马上去&#xff0c;bp抓包 我们改成php文件后缀试试&#xff0c;发现重发…

Oracle(17)Managing Roles

目录 一、基础知识 1、基础介绍 2、Predefined Roles 预定义的角色 3、各种角色的介绍 二、基础操作 1、创建角色 2、修改用户默认role 3、回收role 4、删除role 5、为角色授权 6、授予角色给用户 7、查看用户包含的角色&#xff1a; 8、查看角色所包含的权限 9、…

systemverilog:interface中的modport用法

使用modport可以将interface中的信号分组并指定方向&#xff0c;方向是从modport连接的模块看过来的。简单示例如下&#xff1a; interface cnt_if (input bit clk);logic rstn;logic load_en;logic [3:0] load;logic [7:0] count;modport TEST (input clk, count,output rst…

一键帮您解决win11最新版画图工具难用问题!

&#x1f984;个人主页:修修修也 ⚙️操作环境:Windows 11 正文 自从win11更新后,新版的画图工具变得非常难用,如: 使用橡皮擦后露出背版马赛克 框住某部分拖动移动时背景露出马赛克剪贴板上图片信息无法直接插入到画图板 目前没有一个好一些的能够在软件内部解决这些问题的方…

向量数据库的分类概况

保存和检索矢量数据的五种方法&#xff1a; 像 Pinecone 这样的纯矢量数据库 全文搜索数据库&#xff0c;例如 ElasticSearch 矢量库&#xff0c;如 Faiss、Annoy 和 Hnswlib 支持矢量的NoSQL 数据库&#xff0c;例如 MongoDB、Cosmos DB 和 Cassandra 支持矢量的SQL 数据库&am…

自学SLAM(8)《第四讲:相机模型与非线性优化》作业

前言 小编研究生的研究方向是视觉SLAM&#xff0c;目前在自学&#xff0c;本篇文章为初学高翔老师课的第四次作业。 文章目录 前言1.图像去畸变2.双目视差的使用3.矩阵微分4.高斯牛顿法的曲线拟合实验 1.图像去畸变 现实⽣活中的图像总存在畸变。原则上来说&#xff0c;针孔透…

Load-balanced-online-OJ-system 负载均衡的OJ系统项目

前言 那么这里博主先安利一些干货满满的专栏了&#xff01; 首先是博主的高质量博客的汇总&#xff0c;这个专栏里面的博客&#xff0c;都是博主最最用心写的一部分&#xff0c;干货满满&#xff0c;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高质量博客汇总 本项目Github地址 - Load-balanced-o…

在Linux中nacos集群模式部署

一、安装 配置nacos 在Linux中建立一个nacos文件夹 mkdir nacos 把下载的压缩包拉入刚才创建好的nacos文件中 解压 tar -zxvf nacos-server-1.4.1\.tar.gz 修改配置文件 进入nacos文件中的conf文件的cluster.conf.example 修改cluster.conf.example文件 vim cluster.conf.exa…

Spring6(一):入门案例

文章目录 1. 概述1.1 Spring简介1.2 Spring 的狭义和广义1.3 Spring Framework特点1.4 Spring模块组成 2 入门2.1 构建模块2.2 程序开发2.2.1 引入依赖2.2.2 创建java类2.2.3 创建配置文件2.2.4 创建测试类测试 2.3 程序分析2.4 启用Log4j2日志框架2.4.1 引入Log4j2依赖2.4.2 加…

使用pixy计算群体遗传学统计量

1 数据过滤 过滤参数&#xff1a;过滤掉次等位基因频率&#xff08;minor allele frequency&#xff0c;MAF&#xff09;低于0.05、哈达-温伯格平衡&#xff08;Hardy– Weinberg equilibrium&#xff0c;HWE&#xff09;对应的P值低于1e-10或杂合率&#xff08;heterozygosit…

MacOS Ventura 13 优化配置(ARM架构新手向导)

一、系统配置 1、About My MacBook Pro 2、在当前标签打开新窗口 桌面上创建目录的文件夹&#xff0c;每次新打开一个目录&#xff0c;就会创建一个窗口&#xff0c;这就造成窗口太多&#xff0c;不太好查看和管理&#xff0c;我们可以改成在新标签处打开新目录。需要在&…

想买GPT4会员却只能排队?来看看背后的故事!

文章目录 &#x1f9d0; 为什么要进候选名单&#xff1f;&#x1f50d; 究竟发生了什么&#xff1f;&#x1f62e; IOS端还能买会员&#xff01;&#x1f914; 网页端为啥不能订会员&#xff1f;第一点&#xff1a;防止黑卡消费第二点&#xff1a;当技术巨头遇上资源瓶颈&#…

OpenGL的学习之路-3

前面1、2介绍的都是glut编程 下面就进行opengl正是部分啦。 1.绘制点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GL/gl.h> #include <GL/glu.h> #include <GL/glut.h>void myMainWinDraw();int main(int argc,char** argv) {glutInit(&argc,argv);glutIni…

求组合数(笔记)

//组合数2&#xff0c;取值在1e5 //Cab a! / (a - b)! * b! #include<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using ll long long; const ll N 1e4 9, mod 1e9 7; ll fact[N], infact[N];//阶乘&#xff0c;逆元阶乘ll qmi(ll a, ll k, ll p)//逆元模板 {ll res 1;while…

LeetCode - 142. 环形链表 II (C语言,快慢指针,配图)

如果你对快慢指针&#xff0c;环形链表有疑问&#xff0c;可以参考下面这篇文章&#xff0c;了解什么是环形链表后&#xff0c;再做这道题会非常简单&#xff0c;也更容易理解下面的图片公式等。 LeetCode - 141. 环形链表 &#xff08;C语言&#xff0c;快慢指针&#xff0c;…

Spring6(三):面向切面AOP

文章目录 4. 面向切面&#xff1a;AOP4.1 场景模拟4.1.1 声明接口4.1.2 创建实现类4.1.3 创建带日志功能的实现类4.1.4 提出问题 4.2 代理模式4.2.1 概念4.2.2 静态代理4.2.3 动态代理4.2.4 测试 4.3 AOP概念4.3.1 相关术语①横切关注点②通知&#xff08;增强&#xff09;③切…

2023年【北京市安全员-B证】试题及解析及北京市安全员-B证证考试

题库来源&#xff1a;安全生产模拟考试一点通公众号小程序 北京市安全员-B证试题及解析根据新北京市安全员-B证考试大纲要求&#xff0c;安全生产模拟考试一点通将北京市安全员-B证模拟考试试题进行汇编&#xff0c;组成一套北京市安全员-B证全真模拟考试试题&#xff0c;学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