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明确企业战略目标企业战略目标是预算指标体系确立的根本出发点。它为预算指标的设定提供了方向和指导。
- 深入分析企业长期发展规划
- 企业需要对自身的长期发展规划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这包括对市场趋势、行业竞争态势、技术发展方向等外部环境因素的研究,以及对企业自身资源状况、核心竞争力、优势与劣势等内部因素的评估。
- 例如,一家科技企业在分析长期发展规划时,发现未来几年内行业技术更新换代迅速,市场对创新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基于此,企业确定了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战略目标,致力于加大研发投入,推出具有竞争力的新产品,扩大市场份额。
- 根据发展规划分析结果,确定关键战略主题。这些主题通常涵盖企业在不同方面的发展重点,如市场拓展、产品创新、成本控制、客户满意度提升等。
- 以一家零售企业为例,其关键战略主题可能包括扩大门店数量、优化商品品类、提高客户服务质量、降低运营成本等。每个战略主题都对应着特定的业务领域和发展方向,为后续预算指标的选择提供了具体的方向。
- 把抽象的战略目标转化为具体、可量化的预算目标。这一过程需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确定每个预算目标的具体数值和时间期限。
- 例如,若企业的战略目标是在未来三年内将市场份额提高 10%,那么对应的预算目标可以设定为每年的销售额增长率、新客户增长率等具体指标。同时,为了实现市场份额的提升,还可能需要设定与市场营销投入、产品研发投入等相关的预算目标。
二、选择关键预算指标在明确企业战略目标的基础上,需要选择能够准确反映战略目标实现程度的关键预算指标。
- 财务指标
- 财务指标是预算指标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反映了企业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常见的财务指标包括营业收入、净利润、资产负债率、净资产收益率等。
- 例如,营业收入指标可以衡量企业的销售规模和市场份额,净利润指标反映了企业的盈利能力,资产负债率则体现了企业的财务风险水平。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战略目标和经营特点,选择合适的财务指标作为预算指标体系的核心内容。
- 对于以盈利为主要目标的企业,净利润、毛利率等指标可能会受到更多关注;而对于处于扩张阶段的企业,营业收入增长率、市场占有率等指标可能更为重要。
- 除了财务指标外,非财务指标在预算指标体系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非财务指标能够反映企业在客户满意度、内部运营效率、员工发展等方面的表现,对企业的长期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 常见的非财务指标包括客户满意度、产品质量、生产效率、员工培训次数等。例如,客户满意度指标可以通过市场调研等方式进行量化评估,反映企业产品或服务在市场上的受欢迎程度;产品质量指标可以通过产品合格率、次品率等具体数据来衡量,体现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
- 对于以客户为中心的企业,客户满意度、客户忠诚度等指标可能是关键预算指标;而对于注重内部管理的企业,生产周期、库存周转率等内部运营效率指标可能更为重要。
- 在选择预算指标时,要考虑指标之间的关联性和互补性。不同的指标之间往往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通过合理选择指标组合,可以更全面地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和战略目标实现程度。
- 例如,营业收入增长可能会受到市场份额、产品价格、销售渠道等多个因素的影响。因此,在选择预算指标时,可以同时考虑市场占有率、产品平均售价、新客户增长率等与营业收入相关的指标,以便更准确地评估企业的销售业绩和市场竞争力。
三、确定指标权重确定指标权重是为了明确各个预算指标在预算指标体系中的重要程度。
- 1、层次分析法
- 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常用的确定指标权重的方法。它将复杂的问题分解为多个层次,通过两两比较的方式确定各因素之间的相对重要性,然后综合计算得出各指标的权重。
- 例如,首先将预算指标体系分为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目标层为企业的战略目标,准则层可以包括财务绩效、客户满意度、内部运营效率等方面,指标层则是具体的预算指标。然后,通过专家打分等方式对准则层和指标层的各个因素进行两两比较,建立判断矩阵。最后,利用数学方法计算判断矩阵的特征向量,得到各指标的权重。
- 主观赋权法
- 主观赋权法是根据专家的经验和判断来确定指标权重的方法。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但主观性较强,可能会受到专家个人观点和经验的影响。
- 例如,可以邀请企业内部的管理层、业务骨干以及外部专家组成专家组,对各个预算指标的重要性进行打分。然后,根据打分结果计算出各指标的平均得分,作为指标权重的参考依据。
- 客观赋权法是基于数据的统计分析来确定指标权重的方法。这种方法相对客观,但需要大量的数据支持,且计算过程较为复杂。
- 例如,可以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因子分析法等统计方法,对企业的历史数据进行分析,提取出主要的影响因素,并根据这些因素对预算指标的贡献程度确定指标权重。
四、设定指标目标值设定合理的指标目标值是预算指标体系确立的关键环节。目标值既要具有挑战性,能够激励企业员工努力实现,又要具有可行性,确保企业能够在实际经营中达到。
- 1、基于历史数据和行业标准
- 参考企业的历史数据和行业标准是设定指标目标值的常用方法之一。通过分析企业过去几年的经营业绩和行业平均水平,可以了解企业在各个指标上的表现情况,为目标值的设定提供参考依据。
- 例如,如果企业过去三年的营业收入增长率分别为 10%、12% 和 15%,行业平均增长率为 12%,那么在设定未来一年的营业收入增长率目标值时,可以考虑在历史数据和行业标准的基础上,适当提高目标值,如设定为 18%。
- 指标目标值的设定还应结合企业的战略目标和资源状况。如果企业的战略目标是快速扩张市场份额,那么可能需要设定较高的销售增长率目标;如果企业的资源有限,那么目标值的设定就需要更加谨慎,确保企业能够在现有资源条件下实现目标。
- 例如,一家企业计划在未来一年内推出一款新产品,为了迅速打开市场,企业将销售目标设定为新产品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 30%。同时,企业考虑到自身的研发能力、生产能力和市场推广资源,对这个目标进行了可行性分析,并制定了相应的资源配置计划和营销策略,以确保目标的实现。
- 由于企业的经营环境和市场情况是不断变化的,因此指标目标值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动态调整。采用滚动预算的方法,可以使预算更加贴近实际情况,及时反映市场变化对企业经营的影响。
- 例如,企业可以每季度对预算指标的执行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估,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下一季度的指标目标值。如果市场需求出现大幅增长,企业可以适当提高销售目标;如果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成本增加,企业可以调整成本控制目标,采取相应的降本措施。
五、监控与评估预算指标执行情况建立有效的监控与评估机制,确保预算指标体系的顺利实施和持续优化。
- 建立预算执行监控系统
- 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预算执行监控系统,实时跟踪和记录各个预算指标的实际执行情况。通过系统可以及时发现指标执行中的偏差和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
- 例如,企业可以使用财务管理软件、企业资源计划系统等工具,对预算指标的执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控。系统可以自动生成各种报表和分析图表,方便管理层及时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和预算执行进度。
- 定期对预算指标的执行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估,总结经验教训,为企业的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分析内容可以包括指标完成情况、偏差原因、影响因素等方面。
- 例如,每月或每季度召开预算执行分析会议,由各部门负责人汇报本部门预算指标的执行情况,共同分析偏差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对于重大偏差问题,要及时进行专项分析,制定解决方案。
- 根据预算执行情况的分析结果和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和优化预算指标体系。这包括对指标的增减、目标值的调整、权重的重新分配等方面。
- 例如,如果企业发现某个预算指标在实际执行中无法准确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或对战略目标的实现贡献较小,可以考虑删除该指标;如果市场环境发生重大变化,企业的战略目标需要进行调整,那么相应的预算指标体系也需要进行优化和更新。
69页PPT
平台已上传资料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