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former模型是nlp任务中不能绕开的学习任务,我将从数据开始,每一步骤都列举出来,然后对应重点的代码进行讲解
-------------------------------------------------------------------------------------------------------------
Transformer模型是基于注意力机制的一种深度学习架构,最早由Vaswani等人在2017年提出,主要用于自然语言处理(NLP)任务。它不同于传统的循环神经网络(RNN)或卷积神经网络(CNN),因为它完全依赖于注意力机制,不需要通过时间步长来处理序列数据,从而可以更高效地并行处理数据。
大名鼎鼎的transform一经出现就席卷了各个方面,
transform原论文:
Attention Is All You Need
论文网址:https://arxiv.org/pdf/1706.03762
核心组件介绍
Transformer模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 输入嵌入(Input Embeddings)
- 位置编码(Positional Encoding)
- 多头自注意力机制(Multi-Head Self-Attention)
- 前馈神经网络(Feedforward Neural Network)
- 编码器(Encoder)和解码器(Decoder)结构
- 输出层(Output Layer)
以句子“我喜欢小狗”为例,详细展示Transformer模型中的每一步及其对应的矩阵变化。假设每个单词的嵌入维度为4,句子长度为4。
步骤 1:输入嵌入
假设通过一个词嵌入矩阵(Embedding Matrix)将每个词转化为一个4维的嵌入向量,嵌入后得到的矩阵X∈R^4×4,词嵌入矩阵是通过预训练得到的。例如,Word2Vec和GloVe等模型已经在大规模文本语料上训练好,提供了每个单词的嵌入向量。
Word2Vec 简介
Word2Vec 是一种将词汇表示为向量的技术,它通过神经网络模型将词映射到连续向量空间中,能够捕捉词与词之间的语义关系。Word2Vec 有两种主要的模型结构:
- CBOW(Continuous Bag of Words):基于上下文词来预测中心词。
- Skip-gram:基于中心词来预测上下文词。
Word2Vec 的原理
Word2Vec 的核心思想是基于词的上下文来学习词向量。在大规模语料库中,词汇共现的模式可以用来推测它们之间的语义相似性。词向量模型旨在使得语义相似的词在向量空间中彼此接近。
CBOW 模型
CBOW 通过上下文词预测中心词。例如,在“我喜欢小狗”这个句子中,假设要预测“喜欢”,则上下文词为“我”和“小狗”。
上下文词嵌入平均值:对于给定的上下文词,计算它们词嵌入向量的平均值:
预测中心词的概率分布:我们用上下文的平均向量通过 softmax 函数来预测中心词的概率分布:
通过计算每个词向量和上下文向量的内积来衡量词语匹配的可能性,最后通过 softmax 归一化成概率分布。
损失函数:CBOW 模型的目标是最大化所有中心词的预测概率,通常使用交叉熵损失:
Skip-gram 模型
Skip-gram 模型与 CBOW 模型相反,它使用中心词预测上下文词。例如,给定中心词“喜欢”,我们预测上下文词“我”和“小狗”。
公式:
Skip-gram 模型的计算步骤与 CBOW 类似,只是这里使用中心词来预测每个上下文词。
上下文词的预测:给定中心词,我计算上下文词的概率:
损失函数:Skip-gram 模型的目标是最大化上下文词的预测概率,损失函数为:
在实际应用中,由于词汇表 V的大小可能非常大,直接计算 softmax 的开销非常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Word2Vec 引入了 负采样 技术。
负采样的主要思想是,只对正样本(真实的上下文词)和一小部分负样本(随机选择的非上下文词)进行训练,而不是对整个词汇表计算 softmax。负采样的损失函数为:
Word2Vec 的训练
- 初始化词向量矩阵,通常是随机生成的。
- 通过优化损失函数(如交叉熵或负采样)来更新词向量。
- 最终训练完成后,模型会输出每个词在向量空间中的表示,语义相似的词在向量空间中距离较近。
示例:
假设条件:
- 词汇表大小 V=5(假设词汇表中只有 "我"、"喜欢"、"小狗"、"吃"、"饭" 五个词)。
- 词向量维度 d=4
- Skip-gram 模型,中心词为 "喜欢",上下文词为 "我" 和 "小狗"。
1. 初始化嵌入矩阵
首先,词嵌入矩阵是随机初始化的,用来表示词汇表中每个词的向量表示。假设嵌入矩阵:
2. Skip-gram 中心词和上下文词
在 Skip-gram 模型中,中心词 "喜欢" 的嵌入向量是通过查找嵌入矩阵
3. 预测上下文词
使用中心词的嵌入向量来预测上下文词。Skip-gram 的目标是让中心词和真实上下文词的相似度最大化,同时最小化中心词与负样本(随机选取的词)的相似度。预测上下文词的概率可以通过计算中心词嵌入和上下文词嵌入的点积:
对于 "我":
对于”狗“:
通过点积可以计算出中心词和上下文词之间的相似度分数。为了得到概率,我们通常通过 softmax 函数对这些相似度进行归一化。
4. Softmax 计算
为了预测 "我" 和 "小狗" 的概率,需要计算 softmax:
5. 负采样
为了简化计算,Skip-gram 模型引入了负采样。假设我们随机选择 "吃"作为负样本,计算它们与中心词 "喜欢" 的点积:
接下来,将正样本和负样本的结果输入到 sigmoid 函数中进行优化。
设单词xi 是输入的单词,其嵌入向量为 e(xi)
- "我" -> 0
- "喜欢" -> 1
- "小狗" -> 2
词向量矩阵的学习过程如下:
- 初始化:开始时,嵌入矩阵的每个单词向量可以是随机初始化的。
- 前向传播:通过嵌入矩阵将单词转换为向量,并传递到模型的下一层。
- 损失计算:模型的输出与目标标签计算损失。
- 反向传播:通过计算损失函数的梯度来更新嵌入矩阵。
- 优化:使用优化算法(如SGD、Adam)来更新嵌入矩阵,直到模型收敛。
生成方式:
词向量矩阵初始时随机生成,但在训练过程中会根据反向传播更新。其目的是让相似意义的单词在向量空间中靠得更近。具体来说:
假设矩阵如下所示:
"我" -> [0.2, 0.4, 0.1, 0.3]
"喜欢" -> [0.6, 0.8, 0.5, 0.9]
"小狗" -> [0.7, 0.2, 0.9, 0.1]
步骤 2:位置编码(Positional Encoding)
由于Transformer没有时间步长的概念,因此需要加入位置信息来帮助模型理解序列顺序。位置编码使用一些数学公式,比如正弦和余弦函数,将位置信息加入到嵌入向量中。位置编码矩阵是固定的,不需要训练。它根据输入序列的位置和维度生成。计算公式为:
其中 pos 是位置,i 是维度索引,d 是嵌入的总维度。
- 每个位置 pospospos 对应的向量由正弦和余弦函数的组合构成。位置越靠前的单词,它的编码数值变化越剧烈,越往后的单词,数值变化就会越缓慢。这种设计让不同位置的编码在各个维度上有所区分。
- 正弦和余弦函数的周期性特性也使得模型可以容易地捕捉到不同单词之间的位置差异。
假设句子是“我喜欢小狗”,词嵌入矩阵初始化为:
根据位置编码公式,计算第 0、1、2 个位置的编码
然后我们将词向量和位置编码向量相加,得到最终输入 Transformer 的向量:
位置编码与词向量的关系
-
词向量:是通过嵌入矩阵(通常是随机初始化后经过训练得到的)来表示单词的语义。词向量中没有位置信息。
-
位置编码:是为了让模型知道每个词在句子中的位置。它不会改变词向量的语义,而是将位置信息叠加到词向量中。位置编码矩阵是固定的,不需要训练。
#对应代码
class PositionalEncoding(nn.Module):def __init__(self, d_model, max_len=5000):super(PositionalEncoding, self).__init__()pe = torch.zeros(max_len, d_model)position = torch.arange(0, max_len, dtype=torch.float).unsqueeze(1)div_term = torch.exp(torch.arange(0, d_model, 2).float() * (-math.log(10000.0) / d_model))pe[:, 0::2] = torch.sin(position * div_term)pe[:, 1::2] = torch.cos(position * div_term)self.register_buffer('pe', pe)def forward(self, x):return x + self.pe[:x.size(1), :]
步骤 3:多头自注意力机制(Multi-Head Self-Attention)
这是Transformer的核心部分,自注意力机制计算的是句子中每个单词和其他单词的相关性。首先将输入嵌入分别映射到三个不同的空间:查询(Query)、键(Key)和值(Value)。然后计算每对单词之间的注意力权重,最终通过这些权重加权求和得到每个单词的新表示。
缩放因子 :这是一个常数,确保内积的尺度合适。它不会被训练,也不是随机生成的。
class MultiHeadAttention(nn.Module):def __init__(self, d_model, num_heads):super(MultiHeadAttention, self).__init__()assert d_model % num_heads == 0self.d_k = d_model // num_headsself.num_heads = num_heads# 需要训练的矩阵:W_Q, W_K, W_Vself.W_Q = nn.Linear(d_model, d_model)self.W_K = nn.Linear(d_model, d_model)self.W_V = nn.Linear(d_model, d_model)self.W_O = nn.Linear(d_model, d_model) # 最终的输出权重矩阵def forward(self, X):batch_size, seq_len, d_model = X.shape# 线性变换得到 Q, K, VQ = self.W_Q(X) # (batch_size, seq_len, d_model)K = self.W_K(X)V = self.W_V(X)# 将 Q, K, V 分成多个头Q = Q.view(batch_size, seq_len, self.num_heads, self.d_k).transpose(1, 2)K = K.view(batch_size, seq_len, self.num_heads, self.d_k).transpose(1, 2)V = V.view(batch_size, seq_len, self.num_heads, self.d_k).transpose(1, 2)# 计算缩放点积注意力attention_scores = torch.matmul(Q, K.transpose(-2, -1)) / np.sqrt(self.d_k)attention_weights = torch.nn.functional.softmax(attention_scores, dim=-1)attention_output = torch.matmul(attention_weights, V)# 将多个头的输出合并attention_output = attention_output.transpose(1, 2).contiguous().view(batch_size, seq_len, d_model)return self.W_O(attention_output) # 通过线性层输出
步骤 4:前馈神经网络(Feedforward Neural Network)
每个注意力层后面接一个前馈神经网络,通常由两个线性变换和一个ReLU激活函数组成。
前馈神经网络由两个全连接层构成,各自有权重和偏置矩阵:
class FeedForward(nn.Module):def __init__(self, d_model, d_ff):super(FeedForward, self).__init__()self.linear1 = nn.Linear(d_model, d_ff)self.relu = nn.ReLU()self.linear2 = nn.Linear(d_ff, d_model)def forward(self, x):return self.linear2(self.relu(self.linear1(x)))
步骤 5:编码器(Encoder)和解码器(Decoder)
Transformer的编码器由多个层堆叠而成,每一层都包含一个多头自注意力机制和前馈神经网络。解码器除了这些模块外,还包含一个额外的注意力层,用于接收编码器的输出。
步骤 6:输出层(Output Layer)
最终的输出通常会通过一个线性层映射到所需的输出维度,比如词汇表大小(用于机器翻译)或分类任务中的类别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