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简介
老子(约前580~前500年之后),姓李名耳。字聃,春秋时期楚国人,道家学派创始人。曾在东周国都洛邑(今河南洛阳)任守藏史(相当于国家图书馆馆长)。他博学多才,晚年乘青牛西去,在函谷关前写成《道德经》。
老子主张“无为而治”,他的理想政治境界是“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道” 是老子哲学思想的理论基础,是由人生论、社会论和政治论上升到本体论的高度概括。“德” 则是道的展开,以及在人生、社会与政治生活中具体的指导和应用。 老子认为“道”是无状之状、无物之象,独立于任何其他东西之外。而且,它不断地发生变化,周而复始。
道不仅创生万物,使万物发育成长,还对其进行爱护调养、使其开花结果。并且不据为己有,不自恃己能,不为其主宰,强调复初、归根、守静、复命。 德”最本初的意义似乎是一套重大的 政治行为,是道的显现,道的作用。
“道” 和“德”是体与用之间的关系。道是指未曾渗人一丝一毫人为因素的自然状态,德是指参与了人为的因素而仍然返回到自然的状态。
老子故里
老子故里位于河南省鹿邑县太清宫镇,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两千年来是官方与民间公认的老子故里,并获得了古今中外权威机构对太清宫镇老子故里的支持与认可,历史上曾有八位皇帝亲临太清宫镇祭拜老子。
鹿邑县亦因老子故里先后由苦县更名为真源县名,并在县境内留下许多与老子息息相关的珍贵文物。老子故里太清宫在唐末黄巢起义时被毁于兵事。
老子学生
老子弟子有:尹喜、庚桑楚、南荣趎、尹文、辛銒、崔翟、柏矩、列御寇、士成绮、庄周十人为玄元十子。
《玄元十子图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