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做错了事,作为父母,你知道应该怎么批评孩子吗?在家庭教育中,如果批评用得不好,就会比较麻烦,会严重限制孩子的发展。
在一次线下活动中,我看到一个妈妈带着孩子,准备进行乐器表演,孩子拿出来一个二胡,用一个带齿的小木块整理那个拉弦的弓毛,因为他比较着急,动作有点急躁,弓毛上面的细丝一下断了几根。
这时候妈妈看到了断的丝,就大声说“你怎么弄的,断了好几根,怎么这么粗心点呀,你着急干嘛去?”唉,这个孩子很自然地回了一句话“我不知道怎么断的,它要断我有什么办法,你不弄,它自己也会有断的。”
你看,妈妈一句话批评过去,孩子立刻要找个理由给挡回去。这个过程就像我们之前提到的矛和盾的关系一样。当妈妈问“你这个丝怎么弄断的,怎么这么粗心”,把这个语言用动作外化出来是什么?就是妈妈叉着腰,手指指着孩子在质问,那就是予呀。那孩子什么反应?他立刻会竖起一个盾来挡,所以他说“我不知道它怎么断的,它要断我有什么办法”,这就把责任推出去了嘛。
如果每一次批评,你的指责都向予一样指向孩子的话,那么孩子在面对错误的时候,他就会忙于去推托错误,给你挡回去,而不是去找办法改变自己。那么我们到底要怎样批评才有用?才能对孩子的成长有帮助?
在批评还的时候,一定要掌握一个原则,那就是“对事,不对人”。比如,刚才那个妈妈说“你怎么弄的,你怎么这么粗心?”就是对人不对事,给孩子的感觉就是针对他本人,而不是针对这件事。
孩子错误时,这个“你”字一用,就将矛头直接指向孩子。而且,妈妈不说丝断了可惜、会影响使用,而是说“你怎么那么粗心”,这就直接跨过行为,抽象地去批评孩子的品质,批评品质就是批评这个人嘛。当孩子他这个“人”被攻击了,他会什么反应?他一定要用盾给你挡回去。
那这个时候应该怎么办?首先,你要做的是调整站位,当你要批评孩子的时候,不要站在孩子的对立面,要站在和孩子一致的方向上,眼看着事物或者事件;然后语言中用“我们”来代替“你”,批评时一定不要抽象地指向孩子说孩子哪哪不好,要具体地说事儿哪有问题,怎么改才能好。比如刚才的案例,你要和他站在一个方向,看着二胡的弓,说“呀,这个丝断了几根,好可惜,再断多一些就不能用了。我们得看看怎么保护它能保护得好点儿”。
注意这句话中,丝断了,我们一起看看怎么去保护?那你就和孩子站在同一阵营里,你没有去指向孩子去批评。你是和他站在同一角度,来一起看看丝断了的这个“事”,而不是说他这个“人”粗心,那孩子就会和你一起来找办法。所以他也会很好奇地看到,又断了几根丝好可惜,然后他会和你一起去探讨以后怎么去保护,比如是不是拿的过程中要小心,梳理这个弓的过程中要轻柔,可能他还会找到更多方法。这才是有用的批评,才能对孩子的成长有帮助。